|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4-1/20240207-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人社局
公开目录 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4-02-0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昌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人社服务,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稳存量、扩增量

(一)优化服务,“应转尽转”实现“扩”就业

一是促进县内外转移就业。扎实开展企业招用工服务,加强与县内外、省外企业和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对接,归集推送就业岗位2.04万个,多措并举为企业招人、为群众谋岗。创新招聘服务方式,全面启动直播带岗,充分利用“茶乡招聘”微信公众号、“昌宁就业”微信视频号开展线上招聘,线下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组织家门口招聘会,促进县内外转移就业。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409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06%,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9.09%,困难人员就业67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6.72%,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8%,控制在4.2%以内;各乡镇、村(社区)共组织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101场次,现场招聘会77场次,对接人力资源服务中介116次、对接劳务带头人46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105期306条;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9%,其中省外转移3.72万人,完成目标的100.54%;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3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39%,其中省外转移1.3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83%,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0.9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5.47%。二是选树劳务品牌带动就业。持续落实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建设规划,采取政策扶持、社会舆论展示相结合方式,创建“昌宁茶工”劳务品牌,提出“千年茶韵挥匠心·昌宁茶工谱绿经”品牌口号和“昌宁茶工匠心谱茶经·昌宁茶香甘醇沁人心”代言人口号,制作“昌宁茶工”劳务品牌宣传片、代言人宣传片,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延展性、稳定就业渠道。县域有茶专业技术(技能等级)中、高级以上人才445人,乡土人才3000余人。茶叶种管、采摘、加工、包装、销售、服务产销体系直接带动就业5.62万人,间接带动就业创业近7万人。

(二)重点帮扶,“应扶尽扶”实现“稳”就业

一是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切实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规范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措施,兜牢困难人员就业底线,同时强化推广“政府救助”平台,深化沪滇劳务协作,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帮助脱贫劳动力就业。全县各部门共开发乡村公岗安置脱贫劳动力2089人,充分发挥“兜底线、救急难、促增收”作用;人社部门开发安置1365人,发放补贴1236.96万元,新增1个就业帮扶车间,9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336人,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83人,拨付吸纳就业补贴9.6万元;脱贫劳动力、监测户省外务工交通补助政策全覆盖,应享尽享,共拨付12823人1284.05万元;政府救助APP申报事项187件,办结率99.47%,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完成到沪就业3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0%,就近就地就业76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8%,组织技能培训831人。拨付到沪就业一次性生活补助5.25万元,拨付3家中介机构服务补贴4.6万元。二是聚焦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结合县内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园区企业、市场主体培育等促进就地就业。稳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到城镇公益性岗位就业175人,拨付补贴333.77万元,组织就业见习101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770人,通过电话联系、关注招聘、岗位推荐、创业贷款等跟踪服务,实现就业746人,接收毕业生档案2331份,100%实现档案电子化。

(三)加强培训,“应培尽培”实现“强”就业

一是加大培训提技能。深入贯彻落实“技能云南”行动,立足我县农村劳动力在茶叶、种养殖、果蔬、电商等产业及外出务工方面的就业需求,重点在提升培训精准度和培训创新度上下功夫,瞄准产业发展和务工刚需,大力开展种养殖、电工、电子商务、养老护理、保健按摩师、网络创业等免费职业培训,促进务工形式从“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全县共开展各类培训1.79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79%,其中脱贫劳动力797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3.33%;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77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4.32%,拨付培训补贴539.04万元,其中在通威公司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00%;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91人,新增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2人。二是培养推荐树人才。持续加大技能人才挖掘扶持,选树县级“茶乡首席技师”,积极推荐上报“兴保英才计划”、“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等,评选认定“茶乡首席技师”2人。

(四)开展创业扶持,“应贷尽贷”实现“促”就业

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结合我县茶叶、水果、蔬菜、养殖、服务等产业发展各类个体经营;瞄准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对有创业意愿或正在创业的摸清创业需求,及时开展创业贷款等需求对接,帮助解决创业项目中的资金、运营、技术等困难;根据15名入库创业导师擅长的领域对创业贷款项目进行结对帮扶和实地指导,组织创业培训为创业者答疑解惑。全县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8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3.73%,累计发放贷款资金10294.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6.17%,带动就业1320人。组织创业培训11期406人,其中网络直播培训29人,SYB创业培训59人。向市级推荐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7户,查验通过返乡农民工一次性创业补贴2户。

(五)落实就业政策,“应兑尽兑”实现“保”就业

依托微信公众号、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结合“三深入”、社保“康乃馨”活动,大力开展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创业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激发劳动力积极就业创业;鼓励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就业,给予吸纳就业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企就业,给予基层就业奖补。共拨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556.63万元,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333.77万元,就业见习补贴155.8万元,返乡农民工一次性创业补贴2万元,求职创业补贴24.2万元,2022年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次性补贴4.7万元,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基层就业奖补5万元,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15.5万元。

二、推进社保扩面增效,提质量、兜底线

(一)坚持保发放,织牢民生“幸福网”。一是参保扩面稳中有进。坚持社会保险“康乃馨”行动常态化开展,2023年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66054人,同比增加1764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31809人,参保率99.07%,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34245人,新增343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02%;工伤保险参保28159人,同比增加236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1%;失业保险参保14502人,同比增加1646人。二是待遇发放精准保障。为全县7.07万人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5.22亿元。持续调整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养老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伤残津贴、亲属抚恤金等均实现稳步增长。三是落实缴费困难群体财政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全覆盖。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加强低保、特困、返贫致贫人口基础信息的比对、核实,并建立台账,2023年共计代缴9234人118.71万元,其中残疾人3553人,低保5681人。四是基金收支运行平稳。2023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8.43%;基金支出7.27亿元,同比增长20.71%。

(二)坚持强基础,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一是紧紧围绕“早准备、稳划转、聚合力、促提升”的工作思路,强化协调、统筹推进,扎实推进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申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破解缴费人办事“盲目问、多头找、多次跑”难题。二是退休“中人”待遇清算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21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134名“中人”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清算工作,补发养老保险金差额425.82万元,补发职业年金122.15万元;完成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247名“中人”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清算工作,补发养老保险金差额851.996万元,补发职业年金268.996万元。三是积极推动综合柜员制工作,通过机构设置、股室调整、人员调配,打破单一险种经办模式,初步形成跨险种的“综窗”设置,推进社保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全业务化”综合窗口打下坚实基础。

(三)坚持强监管,基金安全管理扎实有效。一是基金防范监管常态开展。2023年全面实现了“三个全面取消”,人为操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一窗采集完善、部门流转通用”的社保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基本形成,累计交换数据39批44.21万条,比对修正758条问题数据。二是疑点数据应查尽查、违规资金应追尽追。高风险业务疑点数据100%核实处理,34.96万张社保卡得到有效管控,累计完成7.07万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459条疑点数据核查、2419人暂停领取待遇,查实违规领待75人32.34万元,追回20.92万元,追偿率64.70%。三是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带头抓教育,明确人社局分管领导、中心领导每季度开展一次,干部职工每月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坚持以案说法、以案示警、以案促改,组织参加警示教育和形势研判3场次,范围覆盖县乡共计105人次。四是建章立制持续完善。针对漏洞和短板弱项,补充完善了11项制度和措施,全面织密扎牢制度“笼子”。

(四)坚持优服务,惠企利民成效初显。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为企业解难纾困,继续执行失业保险降费政策。为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661.97万元,惠及企业218户6301人;继续实施对全县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和17个困难行业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政策。共缓缴失业保险费8户4.50万元;对企业招用年度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或16—24岁失业青年并参加失业保险1个月以上的,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发放5户企业14.70万元,涉及职工98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1921人次255.79万元;发放稳岗返还120户3481人97.24万元。二是经办服务提效加速。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单位网上服务大厅、社会保障个人网上服务大厅、按项目参保网上服务大厅、云南人社12333手机APP、自助服务一体机等线上办理平台的应用。抓好社保卡制发,我县社保卡持卡人数达34.96万人,电子社保卡申领19.66万人,覆盖率达62.43%。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推动更多高频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113个社保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进驻,60个事项“即时办”,53个事项“承诺办”,15项服务“跨省通办”,时限平均缩减50%以上,实现了资金转移、经办流程、沟通协调“三提速”。

(五)坚持抓行风,社保服务持续升温。一是开设“爱心窗口”“绿色通道”等,设置了1台社保自助服务一体机,增强了服务力度和效率。二是抓长抓常社保服务“康乃馨”行动。始终将“康乃馨”行动作为社会保险扩面增效和社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县、乡、村三级联动,打造社保宣传服务强军。一年来共开展社保先锋队服务340次,服务企业53次2433人次。三是强化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行领导轮流到窗口值班,行风监督不定时开展监督检查,实现社保经办由“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三、深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结构、优配置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

1.严格程序做好事业单位招聘录用工作。本着从紧从严的原则,在编制范围内,以岗位工作需要为主,完成2023年度事业单位进人计划的汇总上报和审批通知工作,严格审核各单位上报的招聘条件,结合单位工作需要的实际和岗位职责,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招聘计划。共招聘录用事业人员82人,转聘“三支一扶”支教教师8人,安置公费师范生23人、特岗全科医生6人、订单定向医学生14人、退役士兵6人,校园招聘23人(教育19人、卫生4人)。

2.落实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一是按规定及时核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新聘人员岗位聘用及岗位变动审批。岗位设置申报审批304次、人员岗位调整申报审批涉及单位457个2438人次、人员减员申报涉及单位270个603人次、新聘用人员申报审批涉及单位272个684人次。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2023年职称申报评审审核推荐和考核定职工作,按照省、市、县年度评审计划及各系列专业评审工作要求,受理审核推荐初、中级职称评审申报241人,高级职称评审申报428人,其中不受单位岗数额限制申报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9人;考核认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职称136人。三是继续落实保人社联﹝2023﹞2号岗位聘用和职称评聘政策,腾出高级空岗132个,中级岗位27个,解决因受岗位数额限制未聘高级人员8人、中级4人。

3.规范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按照《昌宁县事业单位股所级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全县事业单位股所级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股所级干部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审批事业单位股所级领导职务任免43个单位139人次。

4.加强人事调配管理。根据省、市、县关于人事调配相关政策,严格按计划和编制空缺情况,结合单位用人实际需求,办理事业人员调动391名,其中系统内调动300人(含教体系统216人)、县内调动32人、县外调入17人、调出县外42人。

5.审批年度履职考核结果及奖励。完成教育事业单位2022—2023学年度履职考核审批工作,考核单位38个3258人。

(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方面

1.做好推荐选拔工作。落实人才评选机制,推荐昌宁县林业和草原资源管理站1名工作人员参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昌宁县林业和草原产业发展办公室1名工作人员参加“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推荐昌宁县人民医院、昌宁县中医医院、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单位申报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

2.完成人才信息统计等工作。一是完成2023年全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公有制经济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及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等相关人才资源统计,开展云南省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服务平台内评委会日常管理、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审核汇总等工作。2023年末,全县有事业单位人员54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164人(高级职称1736人、中级职称2127人、初级职称1002人、未评级299人)、管理人员76人、工勤人员123人。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3163人(含教育、卫生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317人、初级职称1376人、未评级1402人。有机关工勤人员171人。二是完成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事业单位人员培训情况调查等报告。

3.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根据《云南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暂行办法》,开展2023年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工作,共征集、发布58个单位103个岗位需求信息。

(三)从严审核把关工人技术等级评定培训

根据市人社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推荐上报39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参加技术等级培训评定,其中高级工20名,技师19名。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办理技师聘任手续20人。

(四)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档案管理

1.收集、归档零星材料。收集归档年度考核材料、工资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学籍材料、入党材料、调动审批表、干部履历等材料2331份。

2.档案装订。整理装订新进人员档案67册。同时对新进人员的档案进行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形成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专用表《干部任免审批表》。

3.档案转递。共计接收转入档案10册,转出档案49册。

4.档案的查借阅。做好干部的入党、调动、职称、福利待遇、办理退(离)休等档案材料的日常查借阅服务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准确信息、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准确资料、为组织人社部门信息采集提供服务保障。经统计查借阅档案2523人次,复印档案2789份。

四、防范劳动关系风险,化纠纷、保稳定

一是全县劳动用工登记企业669户、签订劳动合同10817人,签订率97%。二是坚持“暖心仲裁、高效便民”,持续开展“流动仲裁庭”上门服务。推进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实现涉及农民工的案件由速裁庭办理,将案件审理期限缩短至三十日内,以“速裁”见速效,实现仲裁调处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坚持源头防范、过程监管、线索处置相结合,大力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23年,监察股共接待来访群众624人,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322件(直接受理46件,网上投诉276件),立案查处5件。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和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均为100%。协调处置苗头性隐患5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五、强化队伍自身建设,转作风、促廉洁

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开展躺平式干部整治,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责任和教育一体抓、制度和监督一体推、业务和作风一体管。年内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2次。按照内控机制要求,结合全县“参公单位”改革,推动原城乡居民保险局、城镇职工保险局合并社保中心后岗位设置和人员力量整合。统筹推进“党建小院”、“清廉小院”建设,“四互四送四进四提升”,“四项工程12项措施”等管党治党措施按计划有序开展,全年党建工作成效明显,被县直机关工委确定为“党建小院”创建试点,在全市“模范机关”创建大比拼中作为现场点展示,干部职工党建意识、廉洁意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