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43H/20230227-00005 发布机构 昌宁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3-02-27
文号 昌政发〔2023〕1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政府工作报告(202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

现将县人民政府县长范正建在2023年2月4日昌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昌宁县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3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4日在昌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范正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局之年开新篇,踔厉奋发促发展

2022年,是十八届人民政府开局之年,我们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债务沉重的压力,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在2021年被评为全省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0.1亿元,增6.1%,居全市第2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亿元、增5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7亿元、增14.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630元、15234元,分别增2.1%、6.7%。

(一)聚焦产业提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克难前行。总投资157亿元的通威(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通威(一期)满产,带动就业1100人,新增工业产值53.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高新技术企业2户、“专精特新”企业2户、工业企业110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6亿元、增18.3%,居全市第3位。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申报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3个、9.3万亩,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户、市级3户。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万亩,播种粮食面积66.1万亩、产量22.5万吨。茶叶、核桃、蔬菜、“两烟”、甘蔗、畜牧等传统产业高质高效推进。实现农业增加值65.2亿元、增5%。

服务业逆势而上。举办“让世界看见昌宁”专场推介活动,推出旅游线路45条。实施景区建设行动,新增AAA级景区4个,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8亿元、增45%。电商经济持续活跃,成功签约并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户,电商交易额达21.6亿元、增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6亿元、增6.3%,居全市第1位。

(二)聚焦项目提速,短板弱项加快补齐

加强项目谋划。深入贯彻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千方百计谋项目、争项目、上项目、攻项目,建立“稳经济、促发展”项目储备、项目前期和项目建设3个项目库,储备库项目572个、总投资918.3亿元,前期库项目167个、总投资482.4亿元,建设库项目192个、总投资566.9亿元。

加快项目建设。期盼已久的昌保高速昌宁隧道全幅贯通,永昌高速施工图设计、环评等手续获批,4条进场道路进展顺利,弥昌、昌链高速完成社会投资人招标和项目公司注册。耈街至珠街三级路项目开工建设。立新水库主体工程完工,磨刀河、二道桥水库投入运营,新增蓄水库容386万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率达62%。柯街南菜北运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新建5G基站292个,光缆线路总长达1.7万公里。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4.3亿元、增16.1%。

强化要素保障。围绕资金保障,向上争资27.5亿元,争取专项债资金1.2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3.6亿元、128.8亿元。围绕要素保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600亩,报批项目用地4307亩,完成林地报批手续9338亩,完成项目环评11个、水保16个。

(三)聚焦颜值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更新展新颜。完成鸿济路、茶源路等提升改造,绿化道路3.2公里,1100户改扩翻建设、2057户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县城垃圾焚烧厂试运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全面实施,完成管网建设27公里。县城建成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达15.5平方公里、40.7平方公里,县城绿地率达43.7%。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强,省级文明城市通过复查测评,复审成绩居全省第2位。

乡村振兴展新篇。在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投入财政涉农资金3亿元,争取沪滇帮扶资金4660万元。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行动,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线上线下消费帮扶销售2.4亿元,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双绑率”达100%,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860元、增16%,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启动建设1个示范乡镇、15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

人居环境展新貌。完成农村卫生户厕建设6500座、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改建20座,普及率达59.4%。梯次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所有自然村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村庄绿化覆盖率达73.5%,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0.8%,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6%。深入推进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覆盖率分别达100%、86%。湾甸乡被评为全省绿美乡镇,漭水社区黄家寨等3个自然村被评为省级绿美村庄。

(四)聚焦服务提优,创新活力加速释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共承接行政许可242项,办理各类事项21.5万件、办结率100%;在全市率先实现标准便民服务终端全覆盖,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并办理事项6项,办复率达100%,认领“互联网+督查”事项886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均达100%,政务服务承诺办结时限压缩率提高至76.7%。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留抵退税6.1亿元。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增市场主体4697户、增20%。

招商引资持续深化。完成招商引资宣传信息库、储备项目库、人才信息库建设,开展精准招商推介2期。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外出招商18批次,对接企业114家,储备重点项目50个,引进大沙坝光伏发电等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30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0亿元、增12.4%。

(五)聚焦管理提效,生态环境美丽绽放

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右甸河湿地公园违法用地整改1357亩,全县整改违法图斑129个。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2%,国控、省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土壤环境保持稳定,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整改大田坝江心小岛等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巡察反馈问题222个。

生态屏障全面筑牢。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三级河长巡河1.2万次,三级林长巡林1554次,整改发现问题3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颈长尾雉在昌宁首次发现,重点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90%以上。完成营造林1.2万亩,申报省级森林乡村6个,湿地面积达1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8%。

(六)聚焦保障提级,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投入教育资金5.7亿元,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完成县管校聘改革,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昌宁一中扩建、城东幼儿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幼儿园“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实现全覆盖;有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一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一、二年级首次采用非纸笔测评,开通农村中小学校园直通车线路46条,实现13乡镇全覆盖。体育事业有序推进,体育场地面积达79万平方米。文化事业精彩纷呈,《苗山绣锦》《斗花凳》等一批优秀作品荣获省市表彰,第一部乡镇志《珠街彝族乡志》出版,大甸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重点项目,全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茶行业竞赛在昌宁举行。实施健康昌宁行动,采购7000万元先进医疗设备,县级设备配置水平全省领先;年内派出进修学习500余人次。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22%。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421个,城镇新增就业5132人,困难人员就业718人,发放创业贷款1.7亿元、带动就业228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6.7%,社会保障兜住兜牢。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发放救助资金9682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8.5万人次,增发一次性生活补助1.6万人次。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管好人员、管好场所、接种疫苗、救治病人,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进行转段,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财政+金融”共同发力,新培植亿元以上税源1个,“三公”经费持续压缩,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强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防灾减灾、校园安全、食品药品等各行业领域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加强接访约访下访、信访包案化解、重复信访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长效和行业领域整治,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纵深推进第五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平安昌宁建设迈上新台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前列。田园派出所荣获全国爱民模范集体。

(七)聚焦素质提高,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开展“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大讨论活动,督查、会议、文件均压缩3%以上。有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律顾问全覆盖。审计监督成效明显,为财政增收节支6770万元,县审计局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坚决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常务会议累计讨论事项214项,提请县委审定重大事项93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26项,向县政协通报工作15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5件、政协委员提案75件,办复率均达100%。以“政治监督强化年”为契机,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政府系统干部职工立案24件2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处置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线索12件。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不断加强,发放首批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统计、供销、地方志、档案、搬迁安置、机关事务、人防、侨务、气象、地震、科协、红十字会、社会科学、文联、残疾人、工青妇、邮政、通信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举旗定向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同心同德、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坚定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驻昌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驻昌武警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昌宁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对标更高质量发展,一产质量不高、二产增量不多、三产总量不大,融合程度不深;对标更有效率发展,招商引资竞争力、创造力、吸引力不强,市场主体活跃度不够,抗风险能力较弱;对标更加公平发展,返贫风险依然存在,推进乡村振兴挑战很多,教育、医疗、就业、托育、养老等面临不少难题;对标更可持续发展,财政保障压力持续加大,城镇带动能力偏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生态保护合力不足;对标更为安全发展,防风险、应变局、除隐患、促发展机制尚未健全,发展与安全的短板亟待补齐。

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县委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具体现实。

二、合力攻坚勇担当,砥砺前行谋发展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守正创新,奋勇前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两会”、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省委“3815”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力落实县委“八大攻坚行动”的决策部署,扛牢“治理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高质量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9%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3%和9.8%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5%和12%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7%和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范围内。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抓产业转型,建强高质量发展体系

建设工业链条化体系。全面完成园区改革,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启动绿美园区创建,把产业园区建成“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特色园区。坚持发展和安全并举的策略,构建以通威为龙头的绿色能源工业体系,持续做好通威(一期)服务工作,确保产量、产值双提升;建立“周报告、旬调度、月分析”的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通威(二期)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难题,力争年内建成投产。推进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瑞威士工业硅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动松山锡矿、文沧铜矿等项目复工。推进福润、卓然天成等项目“腾笼换鸟”,持续推进“一企一策”帮扶制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16%以上。

建设农业现代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聚焦“土特产”,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改造升级茶叶、核桃、蔬菜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雪茄烟、魔芋、甜龙竹等新兴产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改造提升4万亩,产量稳定在22.5万吨。组建农产品产业联盟,推动特色产业组团发展,实现干茶总产3万吨,收购烤烟21.3万担、香料烟9万担。依托昌宁红茶等优势资源,创建1个国内知名品牌、6个云南名牌农产品、3个区域公用品牌。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2户,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家庭农场5户。全年农业增加值增7.6%以上。

建设服务业品牌化体系。以千年古茶、养生温泉等特色资源为主题,吸引人流,增加人气。加快创建枯柯河温泉康养省级旅游度假区,启动黑温泉景区AAAA级创建,建设AAA级景区2个、绿美景区10个。加快推进文化活化利用,实施大甸山水土环境整治项目。策划茶文化节、民族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扩大对外知名度,全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增15%。服务企业搭建电商平台,鼓励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电商交易额增15%以上。

(二)大抓项目带动,挖掘高质量发展潜力

把投资作为第一引擎。紧盯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企业投资意向,加大重点项目前期保障力度,全年策划储备项目不少于1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民间投资占比达38%以上。按照“一周一研判、一月一督查、一季一研究”的思路,盯紧盯牢高速公路建设,昌保高速6月底前全线通车,永昌、昌链、弥昌高速分别在2月、6月、8月全线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投资55亿元。争取省级支持,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巩固提升”。深入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加快推进大沙坝水库、保山坝灌区、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等项目,开工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大水平水库扩建等项目,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优化县城电路设施;加快宽带网络升级,实现城镇光纤100%入户,自然村宽带通达率100%。

把招商作为第一工程。持续深化“一把手”招商,坚持招商与选商并重、签约与落地同抓,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班招商。围绕延伸硅基产业链,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2个;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招引具有投资实力、科研能力、市场潜力的企业2户以上;围绕“一江一山一叶一泉”优势资源,招引品牌效应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2户以上;围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招引完善政府职能、提供社会服务的企业2户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10%以上。

把保障作为第一抓手。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强化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提升规划引领水平。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增减挂钩”机制,做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个、增减挂钩项目2个,新增耕地数量1000亩、水田规模1500亩、复垦耕地500亩,提升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能力。全力抓好环评、林地、水保等要素保障,解决项目推进难题。加大对接力度,向上争取资金27.8亿元以上,全力保障项目资金。

(三)大抓城市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品牌

精心规划城市。围绕擦亮“千年茶乡、田园城市”名片,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为依托,创建健康县城;以全省首批美丽县城为基础,持续建设美丽县城;以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创建国家文明县城;以城市数据一网通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为目标,创建智慧县城;以人民群众在县城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更幸福为追求,创建幸福县城。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力争建成全省“五城共建重点县”。

精致建设城市。启动绿美交通创建,实施公路沿线应绿尽绿工程,提升改造城区主次干道,加快推进宝丰路北段、环城南路中段、二环北路西段等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县城雨污管网提升改造,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力度,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县城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16户、改扩翻162户。

精细管理城市。树立“精明紧凑”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县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解决好环城北路提升等历史遗留问题。以绿美城镇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茶博馆,提质改造公园1个。实施城镇面山区域增阔提色、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做好城郊补绿提质,打造“城市客厅”,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9%。

(四)大抓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进群众富裕富足。落实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六大政策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和监测户,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稳定增收。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60个搬迁安置点实施特色产业、稳岗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推进乡村宜居宜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衔接资金、沪滇资金,接续推进“两区一体”、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建设,启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完成48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精心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培育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10个。

推进人居环境提质提效。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4456座,完善集镇生活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镇区达70%以上、自然村达60%以上,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以上。建设国家卫生乡镇2个、绿美乡村8个、绿美社区2个。

(五)大抓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程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力度,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主动融入全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大局,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00万美元以上。让市场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加强政银企对接,建立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三张清单”,多渠道筹集资金助力企业解困纾困。在畜牧等领域培育农业企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优化资质资格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培育壮大建筑业企业610户、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达28户;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培育批零住餐企业100户,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6户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达115亿元、占GDP比重达53%。

(六)大抓绿色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清洁柴油机车行动,确保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100%。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枯柯河、勐统河综合治理,巩固澜沧江昌宁段、右甸河流域综合治理整治成果,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打造“生态安全、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绿美河湖。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重金属、新污染物治理。推进生活垃圾热能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餐厨垃圾独立处理。推广普及新能源交通工具,完善充电设施,稳步推进“低碳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县域生态质量考核评价结果“基本稳定”、力争“轻微变好”。

打好生态修复保卫战。提升依法监管水平,全面完善“林长制”,深入推进森林昌宁建设,培育绿化苗木50万株以上,实施营造林5.5万亩以上。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升森林草原灾害防控能力,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真做好以柯卡连接道路建设为主的违法用地整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完成24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高质量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复审。

打好绿色发展主动仗。坚决整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确保各类督察反馈问题按期整改到位。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完善监测监管执法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水平。深入开展绿美三年行动,强化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七)大抓民生保障,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继续落实“双减”要求,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突出“普惠发展”,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高中阶段突出“多样化”。巩固好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改革成果,引进优秀教师100名以上,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完成乡镇中心学校组建,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全力推进示范一小迁建项目,确保9月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城东幼儿园、兴宁幼儿园等提升改造项目,启动建设绿美校园3所。创新普通高中教学教研管理机制,用好东北大学、西南大学优势资源,推动高中教育提档升级,力争一本上线率达16%以上,本科上线率达60%以上。推动昌宁职校建设优质中职学校,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提升健康事业水平。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全面提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强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县中医医院住院楼项目建设进度,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三级医院达标创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培训专科医学人才100人以上。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启动社会福利院改革试点和试运营。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兑现殡葬补助,火化率保持在100%。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谋划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建成“十五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15.4万人以上,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发放创业贷款1.4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900人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6%、98%以上。拓展社会救助范围,持续巩固低保扩围成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抓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争创全省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县”。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

(八)大抓安全稳定,坚守高质量发展底线

守好风险防范“主阵地”。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全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水利等闲置资产、存量资产。完善资源管理办法,挖掘温泉、河沙、硅矿等资源潜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力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合力培植税源、挖掘增收潜力,实现税收6.5亿元以上。健全“投、融、建、管、营”一体化机制,推动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实现平台运营收益1亿元以上。

织密疫情防控“保障网”。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行为,重点抓好老年人、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加大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强化正面引导,构建可防、可控、可治的防控格局。

筑牢社会稳定“压舱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竭尽全力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草原防灭火、食品药品、校园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扎牢安全生产防线,全力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强化源头管控、监测预警、纠纷化解,扎实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走深走实,争创“无毒示范县”,确保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九)大抓作风革命,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牢记绝对忠诚,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精准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党委有安排、政府有行动,党委有要求、政府有回应。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以上。

牢记秉公用权,严格依法行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昌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推进依法决策。高标准推进“八五”普法,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基础。

牢记使命担当,高效履职尽责。严惩“躺平式干部”,勇做奋斗者,以项目工作法拧紧责任链条、以一线工作法推动任务落地、以典型引路法打造昌宁特色,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牢记纪律规矩,坚守清廉本色。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思想教育、管理监督、严厉惩处协同发力,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全面落实“作风建设巩固深化年”要求,持续推进“清廉昌宁”建设,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实干为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县政协的强力支持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奋力推动昌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昌宁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