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76-X-/2012-0116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12-01-16 |
文号 | 浏览量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0日在昌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真抓实干,合力攻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汇集各方力量,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兴投资、强基础,惠民生、建和谐,优服务、促发展,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完成生产总值43.14亿元,完成计划的110.1%,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20.19亿元,完成计划的117.4%;第二产业11.71亿元,完成计划的105.8%;第三产业11.24亿元,完成计划的103.1%。
(一)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实力不断提升
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大县逐步向农业强县迈进。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31.91亿元,增长10%。实现粮食总产1.66亿公斤。新植甘蔗8.78万亩,入榨40.7万吨。收购烤烟27.7万担,产值2.53亿元,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叶比例均创历史新高;香料烟11万担,产值8563万元,圆满完成指令性收购任务。干茶总产1282.9万公斤,产值5.41亿元。新植木本油料27.5万亩,实现产量2万吨,产值6亿元。完成造林29.8万亩,改造中低产林20万亩。实现肉类总产7.89万吨,产值10.83亿元,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新植桑园8000亩,收购鲜茧552吨,产值1912万元。蔬菜、水果、渔业等产业促农增收成效明显,被列为全国“南菜北运”试点区域之一。改造中低产田地6.2万亩,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73件,新增供水能力7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水利化程度达31%。整合各类资金9940万元,完成100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农业产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工业发展呈现新亮点。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园区建设,强化协调服务,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0.05亿元,增长26.7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3亿元,增长30.4%;工业增加值8.88亿元,增长25.9%;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9.52亿元,增长35.44%。田园优势特色农产品工贸园区和柯街清洁载能园区规划编制进展顺利,电力、道路、通信、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入园企业达48户。稳隆公司漭水明德名优茶生产线、雄达木业2万立方米室内装饰板、桦东实业8万立方米刨花板、建星纸业脱墨及卫生纸生产线、湾甸勐亚公司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技改、大勐统河四级电站等项目建成投产。福润肉类加工、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龙润CTC红碎茶生产线、“昌宁红”系列产品开发、温泉松山名优茶生产线、立得硅业一期、笑果果技改扩建、卡湾一二三级电站、大勐统河三级电站等项目稳步推进。“昌宁红”集团总部建设、核桃加工贸易中心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昌宁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评审。狠抓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工作,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3%。
第三产业增添新活力。落实各项政策,强化市场监管,扩大消费需求,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日用消费品农家店85个、配送中心2个。“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达71家,兑现补贴资金3743万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完成计划的107.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4.8%。特色旅游乡村打造成效明显,全年接待游客3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70万元,分别增长10.4%和10.1%。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投放创业担保贷款1.39亿元。个体私营户达15093户,上缴税金3.03亿元,分别增长9.02%和37.18%。
财税金融提供新支撑。深化财政改革,加大征管力度,强化运行调节,财税金融运行平稳。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促发展,确保工资发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综治维稳等重点支出。实现财政总收入6.84亿元,完成计划的116.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7亿元,完成计划的114.3%;财政总支出16.08亿元,增长29.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5.03亿元,增长28.06%。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进一步显现,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8.25亿元和20.1亿元,分别增长13.57%和11.95%。
(二)兴投资、强基础,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项目工作再创新佳绩。对接上级政策,把握资金投向,加强跟踪落实,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2个,竣工6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8亿元,全面完成市级考核任务。习谦至昌宁和县城至耈街两条二级公路、县城至鸡飞等4条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竣工,温泉等7个乡镇客运站、田坝山等1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卡斯小赤田坡耕地治理、山区“五小”水利、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全面完工。立觉河水库、右甸河综合治理、温泉乡整乡推进、枯柯河中型灌区、农村公路通畅、小湾移民搬迁安置、小湾库区码头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立新水库、云县至保山高速公路昌宁段、城市天然气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
城镇建管展示新形象。健全规划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功能,新田园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成立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提高规划编制管理水平。“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通过县级评审。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修改和柯街、卡斯、温泉特色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顺利。环城北路、福惠路北段、县城至耈街二级公路达丙连接线等城市道路建设如期竣工,顺城路、环城西路、滨河西路南段等绿化亮化工程顺利完成。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龙潭公园二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右甸路、宝丰路、兴宁路等道路及人行道修复改造工程年内可望全面完工,第二自来水厂扩建、珠街集镇整体迁建等项目稳步推进。做强佳阳投资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城镇管理各项规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9.1%。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实效,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和草原家庭承包工作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柯街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昆交会、茶博会等各类商展活动,主动对外宣传和推介昌宁,“千年茶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加大招商投入,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40.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76亿元,增长56.4%。
(三)惠民生、建和谐,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坚持统筹兼顾,加大设施投入,注重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大力推广和普及适用科技,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99.4%和99%,中考、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新建重建校舍3.5万平方米,排除危房1.8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县医院住院综合楼竣工,湾甸等5个基层卫生院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重大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艾滋病防治知识大众知晓率达95.6%。开展计划生育系列意外伤害保险,提升优质服务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第三届市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工,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启动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6%和97.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水利普查和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有序推进。加快“生态县”创建工作,河西水库径流区治理成效明显。积极支持各人民团体发挥作用,老龄人和残疾人事业得到加强。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工作,投入资金1470万元,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新型军民关系不断巩固。统计、审计、侨务、档案、史志、地震、气象、通信、慈善等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民生保障拓展新空间。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落实惠民政策,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兑现支农惠民资金1.89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参合率达98.7%,减免医疗费用5876.7万元,受益群众86万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实施,参保率达98.5%。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4.7万人次。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建成廉租房1.98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3600户。争取到位各类扶贫资金1.35亿元,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解决了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转移6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3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00%和111.3%。
平安建设开创新局面。强化基础工作,推进管理创新,落实维稳责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各种邪教组织、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社会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平安县”和“无毒县”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组建耈街等4个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及时科学有效处置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优服务、促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提请县委审定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53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12次、提交议案7件,向县政协通报工作6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件、政协委员提案71件,落实率82.67%,满意率100%。坚持国有资产处置、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审批等集体决策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四五”依法治县启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效能建设得到明显增强。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行政问责等制度,行政机关工作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职责进一步优化。实施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826项,接听回复“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37次,开展重点产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专项督查15次。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政务服务中心有序运转,大力推行行政审批集中办理、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1.1万件,办结率为99%。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比四促”学习杨善洲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一线工作法”,采取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主动为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权力运行更加科学规范。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治理小金库、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成效明显。加强监察和审计监督,完成涉农资金、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政府机构改革单位财务收支等审计91件。严格控制外出考察、公务接待、车辆购置、会议庆典等经费支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公务支出实现“零增长”。积极参加“政风行风热线”,继续实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整顿机关作风,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各位代表,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实施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的结果,汇集着全县各族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凝聚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昌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不强;农业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规模效益尚未充分显现;新型工业化进程缓慢,缺乏大项目支撑和大企业带动,投资持续增长后劲乏力;财源建设亮点不多,收支矛盾突出,金融支持作用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增收空间有限,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管理创新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维护稳定压力较大;政府系统思想解放不够,攻坚克难信心不足,创新力、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将积极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抓好2012年各项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的一年。做好2012年的工作,我们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进取、真抓实干,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澜沧江流域区域农特产品流通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加快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结构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旅游生态化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工业经济提速、现代农业发展、城镇品位提升、投资消费拉动、招商引资突破、财税金融保障、民生较好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八项重点工作,不断开创富民强县新局面,努力打造保山独具优势的特色经济板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49.3亿元,增长13.5%以上;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亿元,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5亿元,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156元,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解决1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增量提质,强化工业支撑能力
培植工业发展基础。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支撑,健全完善政策激励、融资投资、特色园区和政务服务四个平台,逐步形成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骨干地位突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29.6%;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5%。抓好立得硅业一期、稳隆公司温泉松山名优茶生产线、龙润CTC红碎茶生产线、卡湾一级电站、果蔬加工等项目,确保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昌宁红”集团总部建设、福润肉类加工、雨润集团饲料加工及养殖基地、卡湾二三级电站、大勐统河三级电站、220千伏输变电、建星纸业技改等项目。重点开展好昆钢10万吨硅铁合金、煤炭资源整合、核桃加工贸易中心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资本积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特色工贸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以硅系列产品为主的柯街清洁载能园区和以茶叶、核桃、木材、肉类加工为主的田园优势特色农产品工贸园区。坚持以园招商和以商建园相结合,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的合作伙伴,发挥园区集聚效应。
强化运行调控能力。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动态监测分析,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价格变化等情况,增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坚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联系制度,及时研究并帮助企业解决资源保障和煤电油运等困难。组建企业服务团,培养专业人才,重点服务好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和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工贸企业。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放”的原则,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消除体制障碍,加强行业监管,促进非公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搭建政企互动、学习培训、对外交流平台,增强企业与政府双向沟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新增个体私营户153户以上,其中私营企业20户以上;上缴税金2.9亿元以上,增长11.5%以上。
(二)注重助农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以市场导向经营农业,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担保等政策措施,确保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增幅不低于25%。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乡村路网改善为重点,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巩固全国“南菜北运”试点区域和生猪调出大县成果,推进农产品深度开发,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大户种植、连片开发等规模经营,打造特色乡镇、专业村组。强化指导服务和规范管理,培育一批示范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核桃无烟烘烤等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深入实施“质量兴县”战略,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坚持稳定外延、提升内涵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调优内部结构,突出示范带动,实施重点突破,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板块基地。以稳定面积、增加效益为重点,巩固提升粮食、甘蔗产业,实现粮食总产1.66亿公斤,入榨甘蔗50.1万吨。以扩大规模、强化科技为重点,发展壮大烟草、畜牧产业,收购烤烟29万担、香料烟11万担,实现肉类总产8.6万吨。以改植改造、规范管理为重点,做强做优茶叶、木本油料产业,改造低产茶园2.5万亩、新改植5000亩,实现干茶总产1500万公斤;改造中低产林20万亩,新植核桃25万亩、油茶2万亩、澳洲坚果3万亩,实现木本油料总产2.5万吨。以市场引导、龙头带动为重点,稳步发展蚕桑、蔬菜、水果、渔业等产业,改造中低产桑园8000亩、新植8000亩,收购鲜茧660吨。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投入各类资金5000万元以上,突出抓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县内企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合理流转,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转移6万人次以上,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以培养懂科技、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为重点,以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加大投入力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设“农民富、村庄美、环境优、风尚好”的新型农村。建立新农村建设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制度,整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公路、人畜饮水等项目,巩固前六批试点建设成果,集中力量打造2—3个示范典型。
(三)注重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科学谋划储备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保山市实施板块经济战略的良好机遇,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立足资源优势,对接上级政策,把握资金投向,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和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规划储备一批改善基础、调整结构和长远发展的项目。重点做好云县至保山高速公路昌宁段、卡湾公路四改二、立新水库、小湾水电站昌宁供水、烟草水源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合力攻坚推进项目。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完善重大项目动态跟踪、领导挂钩、现场办公、督促检查制度,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强势推进项目建设。实施规模以上投资项目91个,其中续建39个、新开工52个。全面完成217公里建制村水泥路、施孟公路大沙坝连接线、枯柯河中型灌区、右甸河综合治理、1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马桑林洼坡耕地小流域治理、农村饮水、山区“五小”水利、温泉乡整乡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快推进立觉河水库、小湾移民搬迁安置、小湾库区码头、柯街集镇供水等项目。力争开工卡斯至翁堵至勐统等4条农村公路改造、城市天然气利用、河西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
落实责任服务项目。健全完善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供给。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用活信贷资金,激活社会资金,吸纳县外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严格执行审批办结时限制、审批通报公示制、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办公制,提高审批效率,强化跟踪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四)注重建管并举,提升特色城镇品位
突出特色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先导,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和“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要求,调整规划思路,完善规划体系,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山水田园城市个性。坚持城镇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特色工贸园区规划有机衔接,完成新田园城市田园风光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409个村庄规划编制和县城总体规划第四轮修改、漭水等7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继续抓好西山森林公园、特色小城镇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健全完善城镇功能。坚持扩容提质、打造亮点、完善功能的城市建设思路,以设施完善和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高度重视县城面山生态保护,做好城市道路及重要节点绿化亮化工作,完成福惠路北段、兴宁路北段、县城至耈街二级公路达丙路连接线、宝达路、福惠路南段、宝丰路北段等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世纪广场改造、右甸河景观打造、滨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县城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第三期城市综合管理监控系统等项目建设。完成县城综合体育训练馆、图书馆建设和珠街集镇整体迁建,稳步推进耈街、柯街、勐统等中心集镇建设。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8.9平方公里以上,城镇人口达11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30.1%以上。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严格执行《昌宁县城田园风光保护暂行规定》和《昌宁县城镇管理暂行规定》,建立政府、企业共同管理经营的投融资体制,高效经营利用存量土地,盘活闲置资产,拓宽建设领域。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强城建监察和环卫队伍建设,采取综合整顿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影响城市形象、阻碍城镇发展行为的整治力度。严格落实机关单位分片包段和门前“三包”责任制,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城镇管理,逐步形成县、乡、村、组和市民共同参与的城镇管理体系,为市民提供干净整洁、交通便利、明快舒畅的宜居环境。
(五)注重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更新招商引资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外向型经济发展理念,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向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大胆换位思考,找准实现客商致富与地方发展的结合点,舍得局部、眼前、直接利益,赢得整体、长远、间接利益,着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
创优招商引资环境。继续改善交通、能源、水利、电力、市政设施等硬环境,抓好配套政策、服务体系等软环境建设。严格执行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招商引资项目联合办公会,半年开展一次投资企业公开评议管理服务部门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以环境创优势,以开放促发展。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继续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年”,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展洽会、博览会、推介会。以“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为载体,大力开展全民招商活动,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拓展招商领域,强化项目跟踪,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1.8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积极发展餐饮商贸、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等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中介服务等关联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繁荣活跃城乡经济。加强旅游重点项目策划、储备和推介,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打造温泉、鸡飞等特色旅游小镇和龙泉、沿江等特色旅游村,积极开发西山、天堂山、澜沧江生态环线游,全年接待游客31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5700万元以上。
(六)注重增收节支,抓实财税金融工作
挖掘潜力培植财源。坚持把财源培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重点扶持甘蔗、烟草、茶叶、核桃等基础财源,培育壮大重点工业、非公经济等主导财源,积极发展商贸、旅游等后续财源,着力夯实财源基础,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加强监管科学理财。认真分析收入增减因素,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征收管理力度,深入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补助。加强乡镇预算管理,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车辆购置、公务接待等行政性支出,确保新增财力重点向产业发展、民生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扶持倾斜,推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强化金融支持作用。牢固树立经济和金融同兴共荣理念,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办法措施,扩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切实抓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建立银政企沟通顺畅、信息共享、联系紧密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功能和资金纽带作用,年末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6.5亿元和24.4亿元以上,分别增长15%和18%以上。
(七)注重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深化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加强城镇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救援、救灾救济和医疗救助等工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设廉租房2.5万平方米、公租房1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000户。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坚持开发就业岗位和支持自主创业相结合,开发就业岗位21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00人以上。
提高教育卫生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除D级危房2.2万平方米,新建重建校舍2.8万平方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偿标准,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运行质量,确保参合率达98%以上。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成果,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扶助”政策,扩大计划生育系列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完成更戛等4个计生服务所和县级人口学校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文化繁荣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等项目建设。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加强青铜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抢救、研究传承、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创作一批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地方特色较为突出的文艺作品,打造具有昌宁特色的文化品牌。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9%以上。
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大力推广普及适用技术,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5%以上。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县城数字电视转换工作,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和98%以上。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质量承办好第三届市运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水利普查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化殡葬管理改革,启动县城中心公墓和柯街等4个建制镇公墓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落实防震减灾十项重大措施,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度重视老龄人和残疾人事业,启动县城中心敬老院建设。维护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合法权益,抓好档案、侨务、史志、气象、邮政、通信等工作。
(八)注重和谐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补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落实综治维稳责任,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及时整治治安突出问题,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打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巩固“平安县”、“无毒县”创建成果,争创全国“平安工作先进县”。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政府、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大力开展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快推进“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装备、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应急队伍作用,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整顿和规范以硅矿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严格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林等项目,建立河西水库径流区治理长效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饮用水源地管护,促进生态持续好转。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增强节能环保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三、创新机制,提高效能,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圆满完成2012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推动发展。以推进学习型政府为抓手,准确把握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牢固树立“求新求进”的思想理念,大胆创新指导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模式,善于挑战极限,勇于赶超先进,不断提升破解难题、争先进位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谋大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解决思想消极、工作拖沓的问题。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服务理念,把政府机关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争当服务的表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四比四促”学习杨善洲和“四群”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以更加规范的行为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活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坚持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完善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决策评估制度,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依法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广泛听取各族各界的意见,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以更加快捷的效能搞好服务。继续实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现政府职能向创优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转变。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实现政府角色定位准确化、行政行为规范化、管理效益最大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政务服务机构运行水平。精简会议、文件、庆典和考核评比,改进文风会风,降低行政成本。
(四)以更加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加大源头防治腐败工作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承诺办理并组织实施好10件民心工程。深入开展纠风工作,严肃整顿在位不履职、在岗不尽责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正之风。坚持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相结合,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处置、专项资金使用等工作的监督管理,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决策落实到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衔接,密切协调配合,努力营造团结干事良好氛围,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以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奋勇争先的雄心壮志,奋起直追的昂扬斗志,凝心聚力,顽强拼搏,扎实苦干,不断开创昌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