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376-X-/20008-0328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08-03-2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政府工作报告(2008)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2月20日在昌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3年至2007年,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过去五年,是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的五年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2.09亿元,比2002年增加10.9亿元,年均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5.7亿元增加到了9.6亿元,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3亿元增加到了5.4亿元,年均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2亿元增加到了7.1亿元,年均增长14.4%。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51.1:20.3:28.6调整为43.3:24.5:32.2。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全县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年均增长7.1%。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实现总产14.8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达432公斤。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面积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香料烟、茶叶和核桃产业位居全市第一位。2006/2007榨季入榨甘蔗65万吨。收购烤烟19.4万担,实现产值9748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5%和94%。收购香料烟8.8万担,实现产值4566万元,分别是2002年的3.7倍和3.9倍。生产干茶6877吨,比2002年增长63.7%;实现产值3.06亿元,是2002年的10.4倍。新植泡核桃24.2万亩,总面积达75万亩,是2002年的2.5倍;实现产量8100吨,是2002年的2.6倍。林业、畜牧、果蔬等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完成造林47万亩;畜牧业肉类总产3.9万吨,现价总产值3.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70.1%和58.9%。积极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帮扶活动,建立农业“110”服务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整合各类资金2700万元,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72个,取得阶段性成效,田园勐廷等试点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工业发展成效明显,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年均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亿元,年均增长17.8%;利润总额达4000万元,年均增长52%。行业整合和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成功引进了康丰、龙润、立得、兴牧、桦东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了恒盛、贞元、建星、映山等一批骨干企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贞元、盛吉、恒盛、康丰等企业相继完成了一批技改扩建和节能降耗项目。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通过市级评审,木材加工园建设已经启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个体私营户达11738户,比2002年增加7011户,其中私营企业345户,比2002年增加255户;上缴税金达9005万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

财政金融持续增长,三产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218万元,比2002年增加6257万元,年均增长10.2%;基金收入42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195万元,比2002年增加2828万元,年均增长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732万元,比2002年增加24114万元,年均增长18.1%。积极构建新型银政企合作关系,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亿元,年均增长19.4%;贷款余额12亿元,年均增长7.9%。城乡消费持续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亿元,年均增长15.6%。零售物价总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06.3%和106.6%。实现旅游总收入3190万元。

(二)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的五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2年的3.32亿元增加到了11.3亿元,年均增长27.7%。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云保公路大水平至九甲段、卡湾县际油路和县城至翁堵、勐统至更戛、柯街至大田坝等弹石路投入使用,县城至四季利河公路、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乡镇客运站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533公里,比2002年增加了3931公里。水利设施明显改善,大城水库下闸蓄水,麻地河水库和共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大箐河水库开工建设。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091件,建成小水窖2.84万口,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1万亩,水利化程度达64%,解决了5.9万人和2.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电力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更戛河三级电站和达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枯柯河梯级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勐统河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小湾移民一期工程全面启动。通信设施更加完善,电信电话用户达3.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9.9万户,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1.8万户和8.6万户。互联网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数字乡村”工程全面结束。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新一轮县城总规修编全面完成,体育场、迎宾广场、滨河公园、福惠路、宝达路、客运站迁建等一批市政工程投入使用,阳光、金叶、康居等小区开发相继完工,商贸城、垃圾处理场等工程接近尾声,紫檀水岸房地产开发、兴宁路北段、汽车交易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乡镇集镇建设成效明显,县城净化、亮化、绿化和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岔河集镇迁建工程全面启动。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2.4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2.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3.2%。

(三)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的五年

纳入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的10户国有控股企业和12户股份合作制企业深化股权结构改革已全部完成。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民和涉农企业负担1997万元。县乡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成建制撤并了右甸镇和达丙镇,成立了田园镇。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供销系统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归并农村信用社工作顺利完成,以国库集中收付和“乡财县管乡用”为重点的财政管理改革全面铺开。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进行。投资、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组团参加珠洽会、昆交会等各种活动,主动前往浙江、福建等地招商,与福建省荔城区缔结友好县区。成功举办了70周年县庆、新田园城市商品交易会、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52个,协议资金4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49亿元。

(四)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的五年

建立和完善了直接补贴“三农”的机制,累计兑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资金89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487元增加到了2348元,年均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731元增加到了9976元,年均增长5.2%。城乡居民存款由2002年的4.82亿元增加到了9.64亿元,年均增长14.9%。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45亿元,实施安居温饱示范村、重点扶持村和整村推进项目132个,易地搬迁安置1万人,解决了2.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累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2.9万人次,转移9.9万人次,其中有序向昆明及省外输出13155人,实现劳务收入1.26亿元。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解决了4764名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基本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将19880名农村特困人口和五保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加大,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累计开发就业岗位5315个,新增城镇就业3832人。

(五)过去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的五年

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建成了昌宁三中,累计排除中小学危房4.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3.1万平方米。科技研发和推广运用力度不断加大,多个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和县医院改扩建等工程全面完成,12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和100个村卫生室建设进展顺利。成功承办了市老运会和少运会,组团参加省运会、民运会和残运会,获得多个奖项,全市首届运动会获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二名。2008年市运会备战工作有序推进。“2131”电影放映工程和“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云茶飘香》、《苗岭天风》、《智度莅》等一批文艺作品屡获省市大奖,耈街苗族服饰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突破,被授予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累计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证7643户,人口出生缺陷干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9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6%和91%。“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面启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高度重视老干部、残疾人、老龄人和妇女儿童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田园镇勐廷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称号。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民关系更加融洽。统计、审计、民政、侨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过去五年,是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新成效的五年

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初步建成城市综合管理视频系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严密防范和打击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渗透活动,“无毒县”和“平安县”成果得到巩固。建立政府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开通网上信访,及时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制定和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开展道路交通、工矿企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减少了一般性事故,社会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七)过去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的五年

以“三万三讲”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田园镇勐廷村和龙泉村分别被命名为“全国美德在农家”和“全国敬老模范村”。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3件,政协委员提案382件。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和校务公开,坚持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四五”普法全面完成,“五五”普法扎实开展,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八)过去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的五年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和落实首问首办制、责任追究制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督办等制度,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政府决策议事制度不断完善。着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认真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活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认真抓好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纠风治乱和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纠正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刚刚过去的2007年,县人民政府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8%,增幅创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财政总收入增长16.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解决了5046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五年来政府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发挥优势、创造特色;坚定不移地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够开创昌宁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昌宁发展的新辉煌。

回首十四届人民政府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向驻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昌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发展质量不高,外向型经济尚未形成,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基础设施滞后,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推进缓慢,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税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解决民生问题仍需努力;少数部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力度不大,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同时,价格上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紧张,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建议

新一届政府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衔接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昌宁大有可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新时期昌宁发展的新跨越。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3%;个私经济上缴税金年均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是:

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和效益。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逐步把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由主要依靠扩大规模向规模与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外延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的路子,加速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加快优质产业基地建设。继续落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完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着力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新农村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着力推进工业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县”战略,把优势资源开发和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培育产业竞争力、壮大经济实力的根本方向,加快资源和行业整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工业产业支撑体系。围绕壮大提升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巩固制糖业,提升制茶业,壮大林纸业,积极发展缫丝加工,重点突破核桃精深加工和畜产品加工。加快发展以水电开发为重点的能源产业,缓解电力制约。突出抓好以硅为主的矿冶产业。做强做大以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木材深加工为重点的建筑建材产业。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引导适宜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纳力,形成规模经济和园区经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准入门槛,改善经营环境,鼓励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小湾电站建设良好机遇,推进以交通、水利、能源和公共服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以提高通行能力为重点,积极争取实施云猴高速公路昌宁段,实现县乡公路油路化。水利建设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继续实施中小型水库建设、小流域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能源建设以加快资源开发为依托,突出抓好水电开发和煤矿整合,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城镇建设以打造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为目标,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繁荣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位。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外向型经济。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平等进入、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确保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华侨农场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改革。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发展平台。创新招商理念,积极招商,科学选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借助外力加快昌宁发展。

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负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继续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积极稳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耗能企业及重点用能设备、耗能产品的节能降耗工作,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严格保护饮用水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广泛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建立重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三、200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实现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县委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的要求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投资消费、城镇体系建设等发展重点,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24.7亿元,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6亿元,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18264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294万元,分别增长12%以上;基金收入163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亿元,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510元,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774元,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解决5000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要切实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农民增收,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优势产业基地。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快粮、蔗、烟、茶、林、畜等优势产业基地建设。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总产1.49亿公斤。强化科技措施落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出效益,实现甘蔗社会产量80万吨。加大低产茶园改植改造力度,打造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干茶产量7200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烤烟和香料烟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效益,确保收购烤烟20.5万担,香料烟9万担。林业生产以造林绿化和壮大核桃产业为重点,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抓住全省建设70个核桃生产基地县的机遇,新植核桃15万亩,总产8500吨以上。以保山建设国家级蚕桑基地为契机,稳步发展蚕桑产业,完成2007年1万亩桑园种植任务,养蚕5000张,产茧150吨,做好新植2.5万亩桑园的准备工作。畜牧业生产以规模化养殖、龙头企业培育和疫病防治为重点,积极发展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实现肉类总产4万吨。继续加快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适时引导农民进行冬季农业开发。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认真兑现落实粮食直补、油菜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生猪发展扶持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上半年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以甘蔗、茶叶、核桃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人次,其中有序向市外输出4000人以上。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科技帮扶活动,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小型机耕。加强农业标准化和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注重培养农村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千村推进万户脱贫”工程,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扶贫解困长效机制,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以信贷扶贫、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为重点,争取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600万元以上,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信贷扶贫等工程,易地扶贫搬迁660人,解决5000贫困人口温饱,巩固8000低收入贫困人口温饱,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培植产业、增加收入为核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不断完善投入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规范活动,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真总结第一、二批试点建设的经验,启动第三批试点建设。

(二)围绕增量提质,全力突破工业发展

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立得20万吨硅深加工项目,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启动兴牧核桃精深加工及农副产品开发项目,完成桦东木业一期工程并开机生产。加快卡湾一级电站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完工并投入运行。积极推进卡湾二、三级电站和勐统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争取实施220千伏主干电网建设。加大矿产资源勘察和整合力度,继续抓好新型硅材、清真食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等项目,积极争取实施湾甸水泥厂6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改扩建项目。

强化主导产品生产。围绕现有主导产品,加强协调服务,督促和指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25%以上。生产食糖9万吨,酒精6100吨,机制纸及浆板1万吨,工业硅1.5万吨,锡精矿含锡100吨,精制茶5500吨,水泥15万吨,墙体材料1.4亿块,原煤36万吨,核桃产品3500吨,木材加工产品5万立方米,畜产品100吨。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认真落实财政扶持工业发展政策,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努力形成多元化工业投入机制。加快完善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制定出台企业向园区集中的优惠政策。加快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园区的档次和集聚力。继续推进木材加工园建设,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加强政府监督和服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规范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积极发展农村工业。年末个体私营户达11870户,其中私营企业365户,上缴税金1亿元,增长11%以上。

(三)围绕夯实基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风险抵押金制和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力拉动。完成小湾移民一期搬迁安置及库周交通恢复项目,抓好上甸移民点场地平整工作。全力推进县城至四季利河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开工建设县城至大田坝油路、乡镇客运站和小湾库区码头等项目。抓好农村沼气池、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温泉茶叶交易市场和产业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继续实施大箐河水库、右甸河治理等水利续建项目,开工建设玉皇阁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大波萝箐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实施好兴宁幼儿园、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殡仪馆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

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准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围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继续加大项目筛选、储备和争取力度,保持投资工作良性循环。重点抓好县城至耈街农村公路改造、立觉河水库、第二自来水厂扩建、橄榄河热泉、澜沧江生态旅游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国家放宽民间资本投资准入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昌宁建设。

(四)围绕提升品位,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步伐

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围绕建设新田园城市和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县城绿地系统专业规划评审。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广泛开展城市规划宣传活动,让新田园城市深入人心。

适度扩张城镇规模。继续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商贸城、汽车交易中心等续建工程,实施好紫檀水岸、天使小区、福园小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启动廉租房建设。开工建设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环城北路中段建设等工程。依托小湾移民工程,完成岔河集镇搬迁,启动珠街集镇搬迁,加快耈街、卡斯等乡镇集镇建设。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3.1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6.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8.5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4.8%。

提高管理经营水平。颁布实施《昌宁县城镇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强化对市政公用设施的日常管护。充分发挥城市综合管理视频系统的作用,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突出整治乡镇集镇环境卫生和县城小街小巷的环境卫生、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及“小广告”、“牛皮癣”,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加大城镇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抓好各类城市资产经营,提高城市资本运营效益。

(五)围绕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创优招商引资环境。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县”战略,加强招商引资硬件建设,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继续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联合办公和重大项目联系推进责任制,开展外来投资企业公开评议管理服务部门活动。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招大商、引大资”,不断拓展招商领域,强化项目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强招商项目的储备、宣传和推介,筛选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有资源优势、回报率高、吸引力强的项目,努力在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矿冶、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参加各种展洽推介活动,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3.9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鼓励汽车、住房、通信、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的消费。提升“千年茶乡”品牌,发展节会经济,办好“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六)围绕增收节支,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重视财源建设。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两烟”、甘蔗、茶叶、核桃、蚕桑等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县乡财源,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加强收入管理。不断改进征管方式,加强土地出让金及各种非税收入征管,充分挖掘增收潜力。严格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控制各种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扩大财政增收空间。继续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区域的税收征管,严肃查处偷逃骗税行为,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

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压缩一般性支出,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向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及重点建设领域倾斜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跟踪问效。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和办法,逐步化解政府性债务。

改善金融环境。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国家货币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密切合作关系,提升合作水平。严厉打击各种金融犯罪,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全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10%以上,贷款余额增长8%以上。

(七)围绕生态文明,切实抓好节能减排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切实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和督查,重点抓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可循环项目的建设,切实指导好恒盛公司柯街糖厂和卡斯糖厂废醪液治理、建星公司锅炉脱硫治理、贞元硅公司除尘设施改造等节能减排项目。加大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力度,确保化学需氧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建立健全土地、矿产、水利等重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机制,规范和整顿以硅、煤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做好土地利用总规修编前期工作。抓好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流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城乡污染防治。

(八)围绕改善民生,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科技。切实巩固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免除农村学生课本费、学杂费和城市学生学杂费,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义务教育,加强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中小学校舍改造力度,启动实施兴宁幼儿园建设和昌三中、漭水中学校舍改造等项目,完成湾甸中学整体搬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建立科技进步奖励制度,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强化资金监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12个乡镇卫生院和100个村卫生室改造任务,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推进其他各项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力承办好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自行车比赛项目。组团参加2008年市运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实施2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加强乡镇文化站改造和建设,编辑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努力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以上。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提升自办节目质量。认真落实民族团结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服务业调查工作,推进档案、史志、侨务、外事、气象、地震等其他各项事业发展。

抓好就业和社保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和残疾人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人以上。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把4700名城镇居民和19880名农村特困人口、五保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困难群众救灾救济和民房恢复重建等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加强老龄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加强公安队伍“三基”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隐蔽战线工作,打好新一轮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切实巩固“平安县”和“无毒县”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保障。

(九)围绕稳定物价,切实加强市场监管

保障市场供应。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和各级关于平抑物价的政策措施,加强粮食、蔬菜、食用油、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抓好成品油、农用物资等商品的市场供应。及时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和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强化价格监管。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波动的监测,畅通价格权益诉求渠道。扎实开展粮食、蔬菜、食用油、肉禽蛋奶等群众生活必需品及成品油、液化气等重要商品价格专项检查。对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对虚假标价、模糊标价、虚假折扣、模糊赠售等价格欺诈行为从严处罚。加强对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的价格和收费检查,坚决制止各种乱涨价行为,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更好地承担起发展的重任。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完善政府法制体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工商联、各族各界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畅通民意渠道。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扩大基层民主。

强化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转变工作作风。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扎实开展以“学党章、讲党性、促三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创新力。努力改进学风、会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加强调查研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推进管理创新。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建立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坚持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产业挂钩督办等制度。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公开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百件实事网上办”。科学实施绩效考评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落实力度,坚决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建立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等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目标鼓舞人心。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承前启后、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昌宁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昌宁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