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308H/20230326-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07-03-26 |
文号 | 浏览量 |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6日在昌宁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积极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影响,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国民经济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完成生产总值17.95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一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4.9:23.8:31.3调整为43.2:24.7:32.1。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三农”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11.74亿元,增长8.4%。粮食总产1.45亿公斤,增长1.9%;新植甘蔗9.82万亩,预计入榨55万吨,一举实现了三年恢复增长的目标;收购烤烟18.8万担,产值9742万元;收购香料烟6.78万担,产值3772万元,分别是上年的2.04倍和2.13倍;干茶总产563.2万公斤,增长13.7%;完成造林13.7万亩,其中竹子2万亩,核桃10.67万亩。畜牧业肉类总产3.42万吨,增长13.6%;现价产值3.1亿元,增长13.9%。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01件,改善灌溉面积61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245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新发展,科技帮扶活动成效明显。1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县”战略,全面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优势农产品加工、矿冶、建筑建材和能源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核桃加工、木材加工、乳制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得到培育,特色工业园区正在进行规划。更戛河三级电站、龙陵至昌宁110千伏输电线路竣工运行,卡湾一级电站、姚关河六级电站开工建设,盛吉硅公司、康丰糖业公司、恒盛糖业公司、红庆糖业公司等企业技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建星纸业公司节能降耗项目投入使用,卡斯30万吨褐煤脱水提质、柯街里拐河铅锌矿勘察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7.3亿元,增长14.2%;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21.8%。工业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户,实现利税6613万元,增长72.2%。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城镇建设有序推进。认真落实投资工作责任制,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8亿元,增长30%。共裕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县城至永平四季利河公路、小湾移民、卡斯土地整理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大城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县城至大田坝油路、立觉河水库、污水处理厂、习谦至湾甸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已进入报批阶段,大会堂修缮、达丙街提升改造、环西路油路铺筑和县城道路修复等工程全面完成,宝丰商贸城、恒裕酒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工程开工建设,阳光、金叶、康乐、康馨等小区建设和客运站搬迁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1.75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7.6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2.2%,提高了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非公经济增势强劲。商贸、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15.3%;零售物价总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均为102.1%。接待游客19万人次,增长11.1%;实现旅游收入3300万元,增长10%。个体私营户发展到11606户,增长4%,其中私营企业323户,增长14.1%;上缴税金6066万元,增长44.9%。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金融运行趋于平稳。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管理,收支预算保持平衡,工资发放、机构运转、教育发展、社会稳定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完成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增长15.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021万元,增长20.1%;完成财政总支出3.58亿元,增长8.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1.71亿元,增长23.6%;各项贷款余额为10.75亿元,增长6.9%。
(二)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开始起步。健全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了农民负担不反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野外作业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国库集中收付和“乡财县管乡用”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有序铺开,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明显。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各项改革积极推进。
招商引资实现较大突破。成功举办了“千年茶乡”大型系列活动,积极组团参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洽谈会和昆交会等商展活动,主动对外宣传和推介昌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签约招商项目30个,签约资金13.62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2.17亿元,增长43.7%。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县人民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完成8件,正在实施2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开发就业岗位1451个,城镇新增就业8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落实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4300名城镇居民纳入了低保范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689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世行贷款、小额信贷等项目,解决了5076名贫困人口温饱和3938人饮水困难。建立和完善直接补贴“三农”机制,全面落实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5.1万人次,转移4.2万人次,其中向市外有序输出3065人,实现劳务收入4485万元。年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9237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1元,增长8%。
(三)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达42.6%。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中小学危房改造成效明显,排除危房1.79万平方米。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处置,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率达96.9%。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64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7%;承办了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舞蹈诗《云茶飘香》在全省新剧目展演中获银奖,《跳酒场》获全省“彩云奖”金奖,耈街苗族服饰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老体协工作取得突破,建成了13个乡级老年活动中心;成功承办了全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暨第四届轮办会,积极组团参加省运会、民运会和残运会,并获得多个奖项。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和人口出生缺陷干预试点工作,年末总人口34.2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81‰。完成了42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5%和90%。经济普查全面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接近尾声,农业普查进展顺利。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明显,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得到增强。审计、民政、侨务、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抗灾救灾和国防建设工作不断加强。重视老干部、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妇联、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
“平安昌宁”创建成效明显。不断完善应急预警机制,制定了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3个专项预案。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继续巩固了“无毒县”成果。建立政府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平安县”。
精神文明建设再谱新篇。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三万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小康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成效明显,保持了省级乙级卫生城市称号。
(四)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制度、公示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和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并主动提请县委审定,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进程加快。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5件和政协委员提案76件。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和校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四五”普法工作成效明显,“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落实首问首办、责任追究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督办等制度,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得到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效率不断提高。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和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取得的,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智慧,是全县上下勇于创新、奋发图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驻昌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社会各界人士及所有关心支持昌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综合实力较弱;交通、能源、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基础薄弱,外向型经济发展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依然困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缓慢,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服务意识还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办事效率还不够高。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昌宁
根据县委的部署,2007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市委二届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把昌宁建成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和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三大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业连续倍增年度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建管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19.9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5.6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6.3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15730万元,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40万元,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3%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140元,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解决5000贫困人口温饱。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继续保持勇于争先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负重图强的志气,以开拓的思路谋求新发展,以大胆的改革寻求新突破,以全面的开放赢得新局面,以创新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将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加大“三农”工作力度
建设优势产业基地。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的思路,巩固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总播面积55.5万亩,实现总产1.45亿公斤,确保粮食安全;新植甘蔗5.1万亩,总面积达17万亩,实现总产65万吨;坚持控量提质,挖潜增效,确保完成19.4万担的烤烟收购任务;围绕打造全市最大的优质香料烟生产基地,种植香料烟29888亩,收购烟叶7.5万担以上;依托“千年茶乡”品牌,抓住普洱茶市场机遇,整合提升茶叶产业,实现总产6000吨以上,其中普洱茶3500吨;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着力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完成造林12万亩,其中竹子2万亩、泡核桃10万亩,2007年泡核桃总面积达60.85万亩,实现总产6300吨;加快实施良种繁育、动物防疫、饲草饲料、畜产品安全四大工程,实现畜牧业肉类总产3.76万吨,产值3.5亿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等产业,做好脱毒红薯、木薯和膏桐等产业的试验示范,逐步形成热区、温凉地区、高寒山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
扶优扶强龙头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和扶持以甘蔗、茶叶、核桃为重点的农、林、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核桃深加工、肉食品和林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打造食糖、茶叶、林下产品、乳制品等品牌。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110”科技服务机制,健全气象自动监测网,继续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储备,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举办各类示范样板,因地制宜推广小型机耕。加快制定和实施核桃、蔬菜等生产技术标准,加大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原产地认定和绿色食品认证力度,完善病虫害防治网络及农残检测检验、动物疫病预警防治体系。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继续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右甸河治理、烤烟烟用水窖、智能化烤房、香料烟烟水工程、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加快大城水库扫尾工程,启动人饮安全和小农水项目,做好立觉河水库、枯柯河中型灌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河西水库和亮洞水库的大坝病险安全鉴定及上报工作。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增加库塘蓄水432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4.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争取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000万元以上,完成30个整村推进项目和1500人的易地搬迁任务,实施好世行贷款、以工代赈、信贷扶贫、卡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项目,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农民实惠不减少、负担不反弹。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逐步建立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增长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加强道路、能源、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规范活动,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好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巩固提升,启动第二批13个试点的建设。
以壮大总量为核心,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加快培育产业体系。实施工业连续倍增年度计划,把工业作为今年工作的核心加以突破。继续巩固提升制糖、造纸、金属硅冶炼、精制茶加工、建筑建材等优势骨干产业,重点发展核桃加工、木材加工、松脂加工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产业群体。生产食糖7万吨,酒精4950吨,机制纸2万吨,工业硅1.4万吨,锡精矿含锡200吨,精制茶5600吨,水泥20万吨,红砖1.2亿块,原煤40万吨,核桃产品3000吨,松脂产品500吨。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5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以上,增长23%以上。
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卡湾一级电站和姚关河六级电站,启动达丙变电站扩容工程,积极做好卡湾二级电站和勐统河流域水电开发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好龙润茶业公司、映山水泥公司、恒盛糖业公司、红庆糖业公司的技改扩建和节能降耗项目,力争新上新型硅材、纤维板加工和燃料乙醇项目,抓好核桃、肉制品等食品加工项目。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进程,继续抓好柯街里拐河铅锌矿勘察、卡斯30万吨褐煤脱水提质和柯街、卡斯煤矿整合项目,力争在温泉铅锌矿和耈街板岩开发上取得突破。
着力构建发展平台。制定出台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指导意见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意见,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完成达丙特色工业经济园区的规划设计和申报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农村工业片区和小区,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优势产品向优势品牌聚集。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努力形成多元化工业投入机制。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工业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强化服务意识,清除一切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落实县级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大力整治乱收费、乱检查和乱罚款行为,推行涉企行为审批制和收费公示制,代理企业办结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完善银政企座谈会和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年末个体私营户达12000户,其中私营企业360户;上缴税金6800万元以上,增长12%以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深化内部改革,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进一步挖潜降耗,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营效益。县级工业发展扶持资金将重点扶持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提高项目建设组织水平。准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刻内涵,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风险抵押制和领导联系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实行确定开工时间、完成时限和明确责任人的办法,加强项目的实施督促,严格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县城至永平四季利河公路、小湾移民、农村电网、卡斯土地整理、肉牛良种示范基地、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基层法庭和司法所建设等27个续建项目,确保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新开工县城至大田坝油路、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乡村公路、鸡飞土地整理、城北幼儿园、中小学校舍改造、职教中心教学楼、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等54个项目,确保完成投资4.2亿元以上。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吸纳各类资本参与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农村投资2.7亿元以上。
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紧密结合“十一五”规划,围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保持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和有序推进。重点抓好习谦至湾甸公路、柯街橄榄河热泉开发、玉皇阁水库、大箐河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支持。
以县城建管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突出规划龙头地位。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加快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完成县城中心路网和绿地系统专业规划,做好西山公园建设规划,修订完善重点集镇建设规划。广泛开展城市规划宣传活动,让新田园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努力形成人人关注城市规划、关心城市发展、关爱城市形象的良好氛围。
适度扩张城镇规模。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宝丰商贸城、恒裕酒店、县城供水管网改扩建和阳光、和平、兴盛、兴达、康馨等小区建设,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红谷宾馆改造和宝达路、福惠路、文昌路二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昌二中和示范小学进校道路改扩建工程,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的前期工作。抓好柯街、卡斯、耈街等乡镇集镇建设,启动岔河集镇和珠街集镇搬迁工程。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2.41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0.1平方公里,达6.1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0.34万人,达8.03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达23.2%。
作好经营城市文章。坚持把城镇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建立土地出让金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城市建管机制,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类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做强做大城市服务业、制造业和商贸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壮大城市经济,增强城市辐射功能。
强化城镇综合整治。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实行“门前三包”和“四级包干”责任制,从严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和建材乱放的行为,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和城市死角的经常性整治,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市政设施的日常管护力度,塑造整洁美观、畅通有序、管理规范的城市形象。
以招商引资为带动,拓展三产发展空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协调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办事效率低和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严肃查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人和事,营造“讲法制、重信誉、低成本、高效率、优服务”的投资环境。继续实行招商引资联合办公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联系推进责任制,开展外来投资企业公开评议管理服务部门活动,集中精力抓好肉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矿电开发等项目的招商。积极组团参加各种展洽会、博览会和推介会,继续举办“千年茶乡”系列活动,打造“千年茶乡”品牌。编制20个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并完成10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广泛寻求商机,创新招商方式,强化跟踪落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2.5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发展以旅游、文化、娱乐、休闲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突出生态、田园、旅游商品、民族文化四个旅游发展重点,着力抓好柯街橄榄河热泉开发、湾甸傣族特色乡镇建设等项目。全年接待游客20.9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3630万元以上,分别增长10%以上。
以增收节支为目标,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注重扶持对财源贡献较大的投资项目、重点企业和骨干产业,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生产、城镇建设和非公经济发展,努力寻求更加有效的途径,逐步改变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落实好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乡财源。
强化收入组织。继续实行财税目标考核责任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税种和重点税源的征管稽查,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大土地出让金、育林基金、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税收入的管理力度,确保按时足额上缴财政。
优化支出结构。强化依法理财意识,严格预算约束,硬化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保证农业、科技、教育等法定支出,确保机构运转、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救灾救济等政策性支出和重点支出。加强财政资金监督,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查处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法违纪行为。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化解政府性债务。
深化财政改革。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完善“乡财县管乡用”体制,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做好金融工作。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密切银政、银企关系,提升合作水平。严厉打击各种金融犯罪,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实现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2.89亿元和11.8亿元,分别增长10%以上。
(二)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和谐新昌宁建设。
解决民生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非公经济,多方扩充就业容量,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人以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努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复退转军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4400名城镇居民和1万名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切实帮助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加快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强民政救济,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逐步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行财政直补农民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制度,落实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农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鼓励农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和发展庭院经济等形式,增加经济收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依托各类组织,加强劳动力市场调查和信息服务,强化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增收渠道。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转移4.5万人次,其中向市外有序输出3500人以上。
继续实施十件民心工程。一是排除中小学危房6900平方米,新建校舍8200平方米。二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1万名农村特困人口和“五保户”纳入低保范围。三是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28万农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四是落实教育“两免”政策,免除1.37万名中学生、3.28万名小学生的杂费和1.96万名中学生的课本费。五是实施30个整村推进项目,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六是建设和完善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和红绿灯控制系统,提高县城综合管理水平。七是实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4800人的饮水困难。八是建立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救助体系,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九是改造提升5个村委会办公用房,改善基层政权办公条件。十是新建沼气池2000口,建设1万口烟用小水窖。
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注重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加大科技项目实施力度,抓好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巩固“两基”成果,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校舍维修改造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造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扎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强以艾滋病防治为主的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着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实施“2131”电影放映工程,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大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96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发挥现有体育设施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备战2008年第二届市运会,做好省六届城运会比赛项目承办准备工作。
推进其它各项事业。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和播出质量。加强统计工作,全面完成农业普查年度任务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依托侨力资源,加强侨务工作。关心支持老龄人和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抓好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和文艺创作等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营造安定有序发展环境
巩固“平安昌宁”创建成果。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工作。坚持政府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取缔各种邪教组织。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巩固“无毒县”成果。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矿山、交通、消防、建筑、危化品和工矿商贸企业的监管力度,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加快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依法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案。支持和保障县乡人大换届代表选举工作,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加强与工商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工作。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和校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法律援助,维护司法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以“三万三讲”为载体、“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及和谐家庭建设,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抓好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强化人口与计生工作。坚持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逐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人口出生缺陷干预试点工作。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立健全土地、矿产、水利等重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机制,引导企业广泛运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废渣、废液、废气和粉尘、余热的综合循环利用,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广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活动,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社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证制度,健全完善排污收费机制,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继续实施河西水库水源保护治理工程,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大力整顿和规范以硅、煤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依法行政,科学执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将按照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努力转变行政理念、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把发展的理念和思路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又好又快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坚持自主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经济与社会、速度与效益、投资与消费、城镇与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加快依法行政进程,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权责一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真正把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完善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反馈和评估机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对政府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严格执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狠刹空谈、浮夸、吃喝、攀比和粗暴“五股歪风”,开展严查违反财经纪律、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挥霍浪费、失职渎职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五查五纠”活动,把工作精力集中到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抓落实上来。坚持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督办制度,采取督查与调研、明察与暗访、面上督查与点上抽查、督查反馈与通报典型“四个结合”的办法,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实行立项督查,对贯彻党委、政府决策情况实行跟踪督查,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工作实行集中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全面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严格执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加强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着力提升公务员促进发展、公共管理、服务群众、依法办事和善于学习的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健全行政效能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推行行政问责制,建立办事公开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不落实、配合不协调现象,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落实廉政建设责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一岗双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着力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补偿及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办在土地承包、教育收费、医疗服务和退耕还林中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加大对群众关心的热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和挑战。只要我们在中共昌宁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昌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