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76-X-/2019-0218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19-02-18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
现将县人民政府县长范喜在2019年1月11日昌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昌宁县人民政府
2019年2月18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1日在昌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范 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迎难而上,跨越发展开创新局面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昌宁跨越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昌宁跨越发展取得突出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开创性、强化操作性,经济发展体系、民生保障体系、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稳”的格局继续保持。在首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达11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33.1:35.4:31.5优化为31.6:36.7:31.7,经济发展的质量明显提高。
——“进”的态势更加巩固。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完成32.6亿元、27.5亿元,占比分别提高4.1个、2.1个百分点。新培育资质建筑企业5户、累计达18户。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1户、累计达37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达21.9亿元。
——“新”的动能加快形成。“园中园”龙马药业纸箱包装、红豆杉三尖杉紫杉醇提取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工业产值5000万元。电商交易额增长37.8%、达2.6亿元。新增个体私营企业737户、累计达15369户,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争先进位十强县”。
——“好”的因素不断叠加。昌保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全面提速的新阶段,三家村隧道、周家田隧道等15座隧道,花田特大桥、右甸河2号特大桥等69座桥梁,县城互通、温泉互通等6个互通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6.1亿元。提升改造农村公路1059公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通过国家复核验收。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分别达30543元、10947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回顾过去一年,压力前所未有,困难前所未有。我们面对的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资金调度难度持续加大、产业培植难度持续加大的多重困难,面对的是改革攻坚期、经济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基础之上,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特别不容易。这再次表明,只要我们全面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步调一致”,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年来,我们聚焦“九化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下足绣花功夫”突破脱贫攻坚精准化。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决战决胜整县脱贫退出取得决定性进展。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7.2亿元,4251户易地扶贫搬迁、9385户危房改造、11259户人居环境提升、20万群众饮水安全巩固提升、1253公里道路安防工程、78个活动场所、82个集体经济等补短板项目全面完成。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6.5万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产业”发展成效带动作用明显,带动2.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社会扶贫成效明显,帮扶合力进一步形成。连续三年对扶贫资金进行跟踪审计,扶贫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三个百日大会战”“三深入”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整县脱贫退出顺利通过市级初审,34个贫困村精准退出,贫困人口由25175人减少至4641人,贫困发生率由8.78%下降至1.62%。
(二)“两园建设”突破工业聚集化。“园中园”建成标准化厂房20.1万平方米,大寨路完成路面硬化,干沟路、攉塘环路路基工程完工,新增入园企业5户,引进企业高端人才13名。县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第三供水厂综合楼主体工程完工,新增入园企业6户、累计入驻98户。新增全省成长型中小企业3户。4户煤矿关闭退出,去产能36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1.9%,完成市级下达的指标任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累计达54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达24.8亿元。
(三)“万千百工程建设”突破农业规模化。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千亩规模农业展示区、百亩农业示范园建设成果巩固提升,带动5726户群众实现“地租、务工、地力补助、分红”四份稳定收入。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完成,茶叶、核桃、畜牧、甘蔗、两烟、蚕桑等产业稳步发展,荣获中国茶叶百强县。粮食面积稳定在6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21.7万吨。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户、示范家庭农场10户。新培育国家级示范社8个、省级示范社5个。新培育绿色食品企业3户、累计达10户。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全省交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业增加值增长6.5%、达36.7亿元。
(四)“四城同创”突破城市生态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文明城市和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省级复核,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省级森林县城规划通过省级评审。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南部新区总体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县城规划区居民建房管理进一步规范,划定管控范围59平方公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金色佳阳段等7.2公里新建城区道路投入使用,二环北路中段、兴宁路北段综合管廊建设完成;铺设截污管网6.2公里,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91.8%。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茶韵公园提升改造全面完成,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城市森林公园“园中园”加快推进,新增绿地面积2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44%,最宜人居山水田园城市正在建成。
(五)“全域旅游建设”突破旅游品牌化。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旅游模式正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一部手机游云南昌宁版”与全省同步上线运行,右甸河公园获批成为全县首个国家3A级景区,40家餐饮企业、30家酒店完成诚信评价。珠街银宝村民小组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茶香文化旅游节”“十一乡村旅游活动周”成功举办,接待游客40万人次。“沧江8号”游船投入运营,开启水上旅游新篇章。“昌宁红茶小镇—温泉光山茶园—松山茶园—联席村古茶园”旅游路线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评定为“茶乡旅游精品路线”。旅游经济总收入增长37.7%、达13.5亿元。
(六)“两链结合”突破项目建设高效化。坚持“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的项目时序链和“前期、开工、建设、竣工”的项目实施链,促进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达116亿元,增速居全市第1位。云龙至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完成可研报告编制。21个项目列入省级“补短板、增动力”项目库,总投资300.2亿元。松林、长岭岗两座小(一)型水库和耈街等9个小流域水保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水利化程度提高2.8个百分点、达53.7%,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现场会在昌宁召开。农网改造全面完成,124个行政村全部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2004个村民小组全部通380伏动力电。4G网络覆盖率持续提高,新建通信基站18个、累计达865个,城区覆盖率达97%、农村覆盖率达95%。
(七)“全产业链招商”突破招商引资链条化。全产业链招商实现新突破,新引进美迪普医疗用品、万物生植物干细胞等延伸产业链项目,引进亚鑫核桃并建成投产。核桃青皮精深加工等11个项目列入市级储备项目。参加进博会、南博会等展销会21批次,对接知名企业40余家,“储备项目、宣传推介、主动对接、上门招商、促进签约、加快开工”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新签订投资协议26个,协议总投资46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2.5%、达160.5亿元。
(八)“财政+金融”突破资金保障多元化。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和金融监管从严从实从紧的情况下,坚持财政+金融,综合运用、共同发力,保证了14.6亿元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了“保工资、保基本运转、保基本民生”的既定目标。完成财政总收入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亿元,分别增长8%、4.2%。完成财政总支出37.9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9亿元,分别增长14.3%、11.1%。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置换政府债务3亿元。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顺利完成。金融服务县域经济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0%、达169亿元。平台公司实体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实现营业收入9138万元。
(九)“全面统筹”突破民生改善优质化。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5%,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按标准、按质量、按时限推进;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达三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二类标准;鸡飞邑等、翁堵立木山等8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完成,新增耕地面积915亩。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投入资金6亿元,新建校舍20.7万平方米;一本上线率达11%,首次突破两位数;县医院被评为全省首批20个提质达标县级医院之一;配备乡村医生418名、配备率达100%;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实施,荣获全国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发放各类民政资金1.3亿元,受益22万人次,社会救助工作受省政府表彰;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火化率由76.5%提高到99.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破获涉黑涉恶案件31起;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79件,调处率达100%;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高度重视残疾人、老龄人和妇女儿童工作,积极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科协、红十字会、社科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经济建设,统计、移民、民族宗教、档案、侨务、气象、地震、邮政、通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健全政府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提请县委审定重大事项86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26项,向县政协通报工作14项。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办复率达100%。“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2项。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8.1万件,办结率达100%。完成各类审计63项,为财政增收节支1.4亿元。狠抓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责政府系统干部23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深入实施,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
各位代表,2018年的成绩,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困难中的转机来之不易,压力下的收获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驻昌部队官兵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扎实工作和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昌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实践充分证明,昌宁要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必须践行新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使之贯穿于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工作。必须融入新时代,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性目标,谋划好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为未来争取更大主动、赢取更大先机。必须回应新矛盾,高度重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以新的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必须付诸新实践,把上级的部署和县委的决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实实在在的项目、实实在在的发展。
冷静审视前进的道路,我们必须看到昌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周期性和长期性挑战,全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外部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意味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尽管有许多机遇和条件,但机遇和条件是抽象的,挑战和压力是具体的,对此我们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从经济发展看,发展质量不够高,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够优,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的引进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一产全而不强、二产弱而不大、三产散而不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从民生改善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自身建设看,政府系统部分干部职工思维惯性、观念束缚、路径依赖尚未打破,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切实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突出矛盾。
二、奋斗新时代、建功新征程,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路子
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的开放性、聚集性、持续性、创新性、跨越性,不仅追求经济总量的跨越,更要追求经济质量和民生指数的跨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相统一,综合运用“高速+高质、投资+产业、存量+增量、财政+金融、保护+开发”的经济方法,主动把握和有效应对“稳中有变”的经济形势,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化、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旅游品牌化、项目建设高效化、招商引资链条化、资金保障多元化、民生改善优质化提质提效,闯出一条符合昌宁实际、具有昌宁特点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路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9.8%和8%以上;财政总支出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与去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存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考核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加快构建“七大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经济增长高质量。坚持以产业链培育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继续争取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和民营经济争先进位10强县。
以“延伸产业链”推动工业聚集化发展再提升。坚持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加快推进园区企业由“物理聚集”向“化学聚集”转化。加快推进美迪普医疗用品、年产24万吨饲料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海鲜养殖9条生产线、千山药机500万套血液透析设备和玻尿酸化妆品生产、龙马药业中药饮片加工、年产500吨食用菌加工、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园区道路、电力、供水、污水处理、天然气、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园中园”干沟路、攉塘环路、大寨路3条主干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工业园区第三供水厂建设完成,新建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抓实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新增规上企业5户。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65亿元、增长12.5%。促进出口持续增长,实现出口贸易1000万美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6%。
以“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再提升。以种植规模化解决农业产业“散、小、弱”的问题,加快推进以万亩柑桔、万亩茶叶、万亩中药材、万亩蔬菜为重点的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三产融合的聚集区、农旅结合的体验区。以加工规模化解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以工业化带动专业化、提升标准化、促进市场化、达到品牌化,实现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名品变品牌,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户以上、省级龙头企业2户以上。以销售规模化解决“市场对接不紧密、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构建营销体系,扩大电商服务中心经营规模,支持县内企业到大中城市开拓市场,提高昌宁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实现粮食总产21.8万吨。积极推进“两烟”、蚕桑、甘蔗、茶叶、核桃、果蔬、畜牧、渔业等产业健康发展,收购烤烟21.1万担、香料烟11万担、鲜茧800吨,入榨甘蔗30万吨,实现茶叶总产2.7万吨、核桃总产8.4万吨、水果总产8万吨、蔬菜总产17万吨、肉类总产11.5万吨、渔业总产1.3万吨。完成农业增加值39.1亿元、增长6.5%。
以“打造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推动旅游品牌化发展再提升。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温泉资源和生态资源,推进康养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黄家寨古茶公园、哀牢古国公园、昌宁红茶小镇客厅和橄榄河、玉地里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阿背寨新田园乡居、小桥温泉旅游度假区、茶博馆等项目建设完工。完成鸡飞温泉国家3A级景区申报。推进“旅游+特色餐饮”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以“生态产品、有机农副产品”为主要食材的特色餐饮和特色菜系。以苗族刺绣、傣族手工艺品为重点,培育开发一批本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商品。全年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6.2亿元、增长19.8%。
(二)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项目体系,全力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投资作为拉动昌宁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我们必须继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毫不动摇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毫不动摇地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9.2亿元。
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按照“产业项目注重强链、基础设施项目注重成网、生态环保项目注重扩面、社会民生项目注重补短”的基本思路,坚持“什么项目能促进经济发展就包装什么项目、什么项目能获得资金支持就包装什么项目、支持什么建设模式就采用什么建设模式”的基本原则,完成投资体量1100亿元以上“能优化结构、能迅速落地、能迅速开工”的项目策划包装。
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牢固树立“项目工作、前期为要”的理念,抓紧抓实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确保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热区经济带二级公路等29个项目完成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云龙至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中缅天然气管道保山至昌宁段等36个项目初步设计获批,柯卡商旅小镇芒赖如意湖、保山大型灌区昌宁片区、卡斯综合客运服务中心等172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0.5亿元。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拓宽项目筹资渠道,规范运用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坚持定性、定量、定责、定人,做到项目问题一线解决、项目瓶颈一线突破,确保昌保高速公路、通用机场、立新水库等55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68.7亿元。持续推进投资结构优化,分别完成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46.2亿元、42亿元,占比分别提高到33%、30.2%。
(三)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体系,全力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坚持“东拓、西优、南进、北延”的思路,紧扣“森林化、园林化、清洁化、和谐化、宜居化、宜游化、宜业化”的城市生态化定位,主动融入保山中心城市建设“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发展大局,推进保山现代化大城市“卫星城”建设,打造“阡陌有序、田园美丽”的云南最美县城。
遵循5大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信息、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达13.3平方公里。
树立5大城市经营理念。破除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的旧观念,树立有投入、有产出的效益新观念;破除城市建设只能由政府包揽的旧观念,树立政府主导、多元化发展的新观念;破除城市规划只是技术规划的旧观念,树立城市规划也是经济规划的新观念;破除城市建设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观念,树立有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新观念;破除城市建设只能由财政投入的旧观念,树立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现金的新观念,用金融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创新的办法,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资金长期能够平衡、近期现金流不断的问题,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亿元以上。
实施10项先行提质工程。高标准完成县城核心区及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强化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管控。建成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城市森林公园“园中园”,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快建成以右甸河为中心轴,城北以湿地公园、城中以茶韵公园和田园综合体示范园、城南以森林公园“园中园”为支撑的右甸河生态廊道景观。完成一期棚户区改造范围土地整理,完成二期棚户区改造1480套。开工建设城南、城北两个万亩农业观光示范园,打造大地景观。完成二环北路西段、兴宁街南段、环城西路北段、达丙路北延段等4.7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打通“内循环”。实施右甸路、宝丰路及重要节点“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提升改造,形成视觉冲击。颁布实施《田园城市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提高依法保护水平。实现城区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提高物业管理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四城同创”,确保国家园林县城创建通过复查,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通过技术评估。
(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体系,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坚持重点突破、全域推进,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全面深化、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全力打好、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补全漏项、补强弱项,确保顺利通过省考和国家抽检,如期实现整县脱贫退出。坚持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投入后续扶持资金4.4亿元,全面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聚焦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坚持政策倾斜、项目倾斜、资金倾斜,着力提高脱贫质量。持续开展“三深入”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精准帮扶,确保更戛米河、勐统长山等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5%以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立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0%。有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整治完成率达60%。柯街、勐统、翁堵等11个乡镇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完成珠街子堂等11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率提高到68.5%。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规划许可率提高到90%以上,着力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坚持完善配套设施和规范管理同步推进,把6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打造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示范。按照“一个高质量的集镇控制性规划、一条设施完善的园林式街道、一个水质达标的自来水厂、一个功能配套的农贸市场、一个定点处理的垃圾场、一个规范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场、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活动广场”的“七个一标准”,加快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加快柯卡大通道建设,带动柯卡一体化建设提质,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年内城镇化率提高3.1个百分点、达50.9%。
(五)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资金体系,全力推动资金保障高质量。坚持底线思维、前瞻思维,增强财税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牢牢把握资金保障工作的主动权。
拓展增收空间。强化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亿元。加强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亿元。按照“生地变熟地、熟地变商品、小宗变大宗、局部开发变整体开发”的思路,加大土地市场开发,实现基金收入4亿元以上。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对政府性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和债务安全性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坚决打赢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
拓展保障渠道。按照“开辟新渠道、寻找新抵押、平台要评级、平台要实体、政策性银行合作要深化、商业性银行合作要拓展、还本付息资金要确保”的思路,积极探索上级政策允许的、合规的资金保障渠道。完成昌润公司、佳阳公司AAˉ主体信用评级,完成水利资产证券化和项目收益债债券发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牢固树立和政策赛跑、和时间赛跑的理念,加大土地专项债、棚改专项债申报力度,加快推进右甸河综合治理、勐波罗河治理等重大项目资金争取,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确保不断档。
拓展经营收益。按照“主业突出、实体经营,规范运作、风险可控”的思路,推进平台公司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建立自主经营、自筹还贷、自负盈亏、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适应市场化发展的企业制度。确保平台公司在战略转型上取得新突破、在结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年内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
(六)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开放体系,全力推动改革开放高质量。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一部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我们必须主动融入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抢抓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实现经济转型。
加快城南新区开发。按照“五年一个周期、梯次推进、分步实施”和“规划引领、公司运作、基础先行、功能配套”的思路,加快把城南新区建成最宜居、最宜业、最宜游、最繁华的新城区。年内完成城南新区控规、路网、绿地系统、物流园区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土地收储1200亩,开工建设城南新区主干道路。按照“标准最高、配套最完善、设施最齐全的市政景观大道”的定位,加快推进昌保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建设。基本建成县人民医院和示范一小,迅速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强力推进“三张牌”招商。“绿色能源牌”围绕打造全省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引进单晶硅、光伏产业等加工企业。“绿色食品牌”围绕打造全省生物资源加工产业中心,重点引进核桃饮品、核桃蛋白片等核桃加工企业,引进固态速溶茶、茶饮品、茶日化等茶叶加工企业。“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重点引进“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旅游”产业项目。在招商过程中,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实施精准化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年内确保“三张牌”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每个行业领域新引进项目2个以上。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2亿元、增长20%。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改革任务。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争取改革试点,为创新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深化农业农村、医药卫生、生态文明等专项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深化国有企业、园区管理等经济改革,落实好“51+49”混合所有制、“10+3”融资、PPP建设等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民生体系,全力推动民生改善高质量。紧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大统筹力度、保障力度和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在高质量跨越发展中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深入推进“美丽昌宁”建设。紧扣“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五美”目标,坚定不移打好河流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乡人居环境治理8大攻坚战。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提质达标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93.8%。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4.8%,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2.3%。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提高到35%和30%。加强湿地保护,争创省级湿地公园。
深入推进“平安昌宁”建设。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面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筑牢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打好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重点人员“四大重点”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稳居全省前列。
深入推进“幸福昌宁”建设。着力抓好十件惠民实事。1.实施交通惠民工程。投资3亿元,实施撤并建制村、窄加宽和安防工程建设560公里,完成690公里县道、1191公里乡道、93公里村道养护。2.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投资2.7亿元,完成昌二中扩建、“全面改薄”等项目建设,新增校舍7.3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6.1万平方米。坚持向综合改革要质量、向从严治教要质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和高考一本上线率分别提高到11%、12%以上,均达240人以上。3.实施金融惠民工程。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资金5000万元,扶持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4.实施土地整治惠民工程。投资2700万元,完成耈街打平等9个村土地整治和卡斯小沙河小流域坡耕地治理项目,完成土地整治5600亩。5.实施创业惠民工程。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扶持1500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6.实施环境惠民工程。投资2237万元,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7455户。7.实施生态惠民工程。投资1.1亿元,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5.4万亩,惠及群众2.5万人。8.实施就业惠民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和专项能力培训4000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9.实施救助惠民工程。投入资金1亿元,对1.8万名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10.实施健康惠民工程。为新生儿100%免费提供疾病筛查,为农村夫妇100%提供优生健康检查,为1.1万名困难残疾人提供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保障高质量跨越发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面对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一)增强想干和敢干的担当。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我们必须深化对“抓党建、促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抓实政府机关党建,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必须深化对“解放思想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规律性认识,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发展大跨越。必须深化对“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的规律性认识,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必须深化对“大发展、大矛盾,小发展、小矛盾,不发展、不矛盾”的规律性认识,做到务实的作风一以贯之,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
(二)提升会干和巧干的本领。只有顺应发展潮流,才能与时代同行。我们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在变局中发现机遇、创造机遇、用好机遇。必须坚持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变化的问题用变化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用辩证的方法解决。必须坚持在学习状态下和研究状态下工作,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必须深入贯彻依法行政要求,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必须坚决贯彻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
(三)形成大干和齐干的氛围。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氛围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须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主动抓好省委第八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必须加强对扶贫资金、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各位代表,审视昌宁的发展,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信念,坚定“愈艰难、愈要做,改革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信念,坚定“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担当抓落实,以新业绩、新面貌、新气象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