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76-X-/2017-0207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17-02-07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
现将县人民政府代县长范喜在2017年1月22日昌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昌宁县人民政府
2017年2月7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22日在昌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理县长 范 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以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在攻坚克难中赶超跨越,在真抓实干中改善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16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4.1亿元,年均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40∶36.3∶23.7调整为35.6∶34∶30.4。
(一)四年来,发展实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进一步提升
工业主导作用增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5亿元、增加值20.5亿元,分别是2012年末的2.2倍和1.4倍。昌宁红茶精深加工、盛昌林核桃综合开发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1户。保山工贸园区昌宁“园中园”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两条主干道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冷链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省级工业园区建设成果巩固提升,入园企业达86户,列入全省拟培育的50个超百亿园区。
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51.8亿元、增加值3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和6.2%。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万亩柑桔产业园、万亩茶叶雨林联盟认证基地、万亩中药材种植园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两烟”、茶叶、核桃、甘蔗、蚕桑等产业加快向适宜区域集中,基地规模达235万亩。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户,新增农民合作社317个。培育名牌产品9个,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荣誉称号,“昌宁红茶”获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服务业开创新局面。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6.7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6.1亿元,是2012年末的5.3倍。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全省率先通过专家评审,天堂山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协议,电商产业稳步发展,实现交易额1.7亿元。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到29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年均增长13%。新增个体私营户1777户,其中私营企业1336户。
财税金融稳健运行。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9.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亿元,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产业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累计完成财政总支出106.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1%和7.1%。引进富滇银行和长江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全省率先成功改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91.8亿元和54.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2%和19.9%。
(二)四年来,发展基础在增后劲、拓空间中进一步夯实
基础建设全面提速。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年均增长38.1%。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空域核准通过专家评审。昌保高速公路初步设计获批,控制性工程周家田隧道开工建设,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西部大开发30项重点工程之一。大链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建成农村公路1274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水泥路面100%通畅,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06件,有效解决8.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立觉河、大柳树等5座中小型水库,完成清水河、大水平等18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供水能力1770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提高10个百分点。改造农村电网360公里,建成田园、柯街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乡镇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全部投入使用。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等全面完成,水利产权制度、园区体制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专项改革成效明显,大田坝、温泉、鸡飞、翁堵撤乡设镇工作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煤矿去产能15万吨、房地产去库存14万平方米。组建昌润、鑫源等10个融资平台,累计完成融资56.6亿元。引进了东方园林等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达255亿元,年均增长42.1%。
城乡面貌全面改观。城市总体规划、县城道路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投入城镇建设资金47亿元,新建和改造县城道路30公里,建成茶韵公园、龙潭公园等6个城市公园,建成隆祥花园、田园森林等12个住宅小区,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综合管廊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停车场、城市公厕等配套设施得到完善,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农村“七改三清”有力推进。完成棚户区改造971套(户),安置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漭水徐家寨等12个自然村入围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珠街金宝等8个自然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完成1171个村庄整治。城镇建成区面积、县城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5.2平方公里、2.2平方公里、2.8万人和提高9.4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森林昌宁建设深入推进,完成造林27.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5平方公里。柯街、卡斯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完工,被列为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扎实有效,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比2012年末提高5.1个和3.8个百分点。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5万亩,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三)四年来,发展合力在惠民生、促和谐中进一步增强
脱贫攻坚卓有成效。整县扶贫战略深入推进,实施7个整乡推进和264个整村推进项目,勐统长山苗族、卡斯布朗族整族帮扶成效明显。精准扶贫机制全面建立,驻村扶贫工作队派驻全覆盖。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在昌宁成功召开,田园德馨、翁堵大明湖等安置点成为示范典型,贷款资金“借用管还”经验全省推广,实现搬迁2938户11782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9亿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0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8个百分点。县扶贫办被表彰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思源实验学校等10余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建卫生业务用房5.6万平方米,完成县中医医院整体迁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天和医院成功创建省级二级甲等医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被列为省食品安全县创建单位。创建了湾甸帕旭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建成文体活动场所416个,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统战、气象、侨务、档案、邮政、通信、统计、地方志、科技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残联、社科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作出新贡献,国防、双拥、民兵预备役、武警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8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87%。累计发放创业贷款5.3亿元,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4.1万人次。城镇职工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6.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参保率保持在99%和94%以上。累计筹集新农合资金5.5亿元,减免医疗费用5.2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6.2万平方米。搬迁安置小湾移民5225人,湾甸上甸安置点成为全省移民新村建设亮点。争取各类民政资金4.4亿元,补助对象达18万人次。预计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920元和9322元,比2012年末分别增加9015元和3981元。
和谐局面巩固提升。建成视频接访系统,群众诉求渠道更加畅通。抢险救灾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柯街橄榄河、玉地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取得实效,科学应对“9·16”山洪泥石流、“10·30”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6995”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全国社会治理先进典型,“995”综合为民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前列。
(四)四年来,发展氛围在转作风、提效能中进一步形成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坚决贯彻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提请县委审定重大事项262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43项,向县政协通报工作29项。高度重视建议和提案办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39件、政协委员提案359件。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教育获全国表彰。
行政权力运行不断规范。网上审批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全面建成。186项行政审批和97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45.9万件,办结率达100%。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8项,承接下放审批事项90项,投资项目全部实现网上在线审批。开展重大决策听证11次,重要事项公示333项,重点工作通报460项。
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干事氛围全面形成。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强力推进正风反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审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62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财务审计全覆盖。
2016年,我们按照县委的决策部署,直面困难,苦干实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全县经济总量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昌军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昌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快昌宁发展,必须坚持四个不动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跨越赶超不动摇,把人的跨越作为核心,把物的跨越作为关键,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不动摇,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让信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自觉。必须坚持依靠群众不动摇,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的工作格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弱而不精,三产少而不活,支撑跨越的产业体系亟需加快健全;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骨干财源培植不足、城乡统筹和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支撑跨越的发展基础亟需加快夯实;政府系统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开拓进取能力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社会治理创新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支撑跨越的发展环境亟需加快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富民强县的攻坚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努力闯出一条符合昌宁实际的跨越式发展路子。
县十七届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云南生物资源产业中心、最宜人居山水田园城市”目标,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工业聚集化、城市生态化、旅游品牌化和高速公路建设高效化,更加注重抓产业、补短板,更加注重抓基础、破瓶颈,更加注重抓统筹、惠民生,争当产业转型和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突破1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五网”体系全面形成,以高速公路、通用机场、内河航运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以重点水源工程为基础、水系连通工程为骨架的水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源保障网、信息网基本建成。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6%以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发展,生产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削减。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6%以上和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两个倍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4个建档立卡贫困乡、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出列,26407名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018年底整县脱贫摘帽。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改革立县”。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改革。必须切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坚定性、创造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投融资机制、财税管理、园区发展等重点领域迈出实质步伐;必须以了解昌宁实际、掌握昌宁实际、运用昌宁实际为基础,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新活力,完善有利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项目强县”。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必须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原则,既善于着眼当前需要,更善于着眼长远发展,做到远近兼顾谋项目;既善于把握上级政策,更善于结合昌宁实际,做到上下结合争项目;既善于发挥内部资源优势,更善于对接外部投资需求,做到内外协调引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坚持“产业富县”。产业强则县域经济强。必须突出农业规模化,坚持培植典型和以点带面相结合,龙头带动和市场引领相结合,扶持发展一批万亩、千亩、百亩现代农业庄园;必须突出工业聚集化,打好园区经济攻坚战,培育一批超亿元的产业梯队;必须突出旅游品牌化,提升“田园城市、千年茶乡”两张名片的知名度,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41∶3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
——坚持“城镇名县”。城镇化是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规划作为基础,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严肃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建设作为关键,打好生态牌,做足水文章,把城北湿地建成调节城市微气候的生态绿肺,把右甸河生态长廊建成田园风光绿带;把经营作为核心,盘活城镇资产,发展城镇经济,促进以城养城、产城融合。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5%以上。
——坚持“实干兴县”。跨越发展,实干为要。必须牢固树立“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的理念,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务实的作风一以贯之,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争当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
三、2017年工作重点
做好今年的工作,既有改革合力增强、政策机遇叠加等有利因素,也面临形势复杂多变、增量培育困难等赶超挑战。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理念和担当的勇气,保持宜先则先、宜快则快的发展态势,实施好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三个百亿元工程”,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7.7%以上,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考核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补齐跨越发展短板,全力推进工业转型。按照“聚集化、链条化”的思路,壮大工业总量,促进工业转型,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14%以上。
做强集群。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以生物资源加工为重点,实施“工业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坚持走精深加工之路,推进高原核桃产业园建设,加快建成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坚持走品牌振兴之路,全面提升“昌宁红茶”知名度,加快建成红茶加工基地。坚持走龙头企业引领之路,着力推进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加快建成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做大规模。支持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设立“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担保基金,继续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在财政投入、项目审批、产业基金、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培育壮大农特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5亿元以上;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8亿元以上;培育壮大硅加工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以上。
做优服务。继续实行领导挂钩重点企业制度,狠抓企业帮扶解困,实行“一企一策一台账”管理,培育和扶持产值上亿元茶叶加工企业6户、核桃加工企业2户、果蔬加工企业5户、硅矿加工企业2户。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公司化运作,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问题。确保摩尔农庄核桃综合开发、年产2500吨单晶硅、果壳活性炭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投资12.6亿元。
(二)围绕夯实跨越发展基础,全力推进农业提质。按照“规模化、龙头化”的思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6%。
突出基地建设。以“优化布局、规模经营”为主攻方向,巩固提升“两烟”、畜牧、茶叶、核桃、甘蔗、蚕桑等传统支柱产业,收购烤烟21.8万担、香料烟12.5万担,实现肉类总产11.1万吨、干茶总产2.52万吨、核桃总产6万吨,入榨甘蔗29万吨,收购鲜茧1190吨。继续抓好柑桔、茶叶、中药材3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创建,建设5个千亩规模农业展示区和25个百亩规模农业核心区,建成一批助农增收、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实现产量21.4万吨。注重农机推广运用,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51%以上。
突出龙头带动。以“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力”为主攻方向,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发展农业庄园3个、家庭农场5个。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新增农民合作社50个,规范化管理40个。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完成全国昌宁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验收,培育无公害农产品2个以上、绿色食品1个以上。
突出条件改善。以“整合项目、加大投入”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高效农业,财政支农资金增幅不低于20%。建成高标准农田3.9万亩,实施好“5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工程”1010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537公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全省水利改革示范县、基层水务服务能力示范县建设全面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
(三)围绕壮大跨越发展支撑,全力推进第三产业。按照“品牌化、全域化”的思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15.6%以上。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坚持“结构围绕旅游优、基础围绕旅游建、项目围绕旅游谋”的原则,高标准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古茶树公园、大甸山遗址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天堂山生态旅游区、澜沧江文化旅游度假区、阿背寨新田园乡居、传统村落保护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漭水、温泉、鸡飞、柯街、湾甸旅游小镇开发。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培育旅游龙头企业3户。确保全年接待游客8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7.3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商贸物流。发挥商贸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就业富民的带动作用,加快商贸流通平台和流通网络建设,构建以综合交通、中心集镇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体系。围绕茶叶、核桃、果蔬等优势资源,建成一批管理规范、功能配套的专业市场。完善电子商务扶持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和乡村旅游市场。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优化综合超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布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持续优化金融环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7.4亿元和63.4亿元,均增长17%以上。
(四)围绕增强跨越发展后劲,全力推进项目投资。按照“谋划争取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思路,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行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
加强项目前期。完善“三意见”“一办法”“一行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项目从哪里来,项目资金从哪里来,责任主体是谁”三个问题。健全重大项目统筹研判机制,围绕交通基础、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前期经费保障,精心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1个。发扬“守着办、盯着办、跟着办”的精神,争取项目资金20亿元,增长15%以上。
加快项目推进。全力实施“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加快推进昌保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建设贯通柯街、勐统、湾甸等8个乡镇的“一小时经济环线”,规划建设凤庆—耈街—珠街—永平“滇西南州市互通环线”,实现“交通瓶颈”向“交通枢纽”的转变。以“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为目标,力争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立新、二道桥、磨刀河、松林等6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景润江高效节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全面建成长岭岗水库、右甸河中型灌区等项目。争取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昌宁段可研报告获批,完成农网改造升级1284户。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城区光纤到户、农村光纤到村和景区景点4G网络100%覆盖。
加大项目保障。牢固树立“一切力量向项目集中,集中一切力量抓项目”的理念,充分发挥“三人议事”决策小组的职能作用,健全“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时序进度、一套考核指标”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大力推行“10+3”和PPP模式,促进项目投资多元化。严格执行“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的项目时序链,实行台账式管理、工程式推进、挂账式督导,促进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五)围绕建设跨越发展载体,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按照“环山脉水,田城相拥”的思路,坚持以生态化引领城镇发展,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1.2平方米、城镇人口1.4万人。
规划为先。完善规划编制质量审查、专家咨询评估、群众参与、规划听证、规委会集体讨论“五位一体”决策机制,健全长效、稳定的规划管理体系。按照“园林城市、生态城市、5A级景区”的标准,以“多规合一”统筹各类规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完成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规等编制,完善集镇修建性详规和村庄规划,构建以县城为核心、集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建设为重。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3亿元以上,完成右甸河城镇核心段流域综合治理、卡斯综合管沟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综合管廊、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等项目建设,全面建成二环北路西段、环西路北延段、兴宁路南段等5条道路。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最大的民生改善工程,完成一期棚户区改造范围内土地整理,启动实施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以绿化、美化、亮化、香化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柯卡一体化统筹发展,启动勐波罗河治理、柯卡联接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田坝、翁堵等集镇供水项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扎实推进绿化荒山行动,完成绿化荒山2万亩。
管理为要。把法治理念贯穿城镇管理全过程,健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等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加强坝区农田、县城面山保护,颁布实施《田园城市保护条例》。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抓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两违”建筑存量处理率达100%,农村新建房规划许可率达100%。加快推进“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县、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年内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80%的乡镇完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
(六)围绕激发跨越发展活力,全力推进机制创新。按照“吃饭靠财政,建设靠融资,发展靠招商,加快转型靠园区”的思路,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氛围,推进创新发展。
创新财税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的产业发展机制,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发展工业主体财源,加快培植新兴财源。健全综合协税护税机制,重点抓好烟叶税、增值税“两个亿元”税种,实现财政总收入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亿元。建立政府全口径债务定期报告制度,健全政府债务监测防控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成财政总支出31.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2亿元。
创新融资机制。突出金融的乘数效应,提升资源撬动资本、资本撬动发展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运营机制。立足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构建“谋划项目、包装项目、争取融资、实施项目”的融资链。积极推行“51+49”股权模式,突出规范管理和风险管控两个重点,组建好国麒公司、蔗庶公司和康裕公司。整合现有投融资平台,推进平台公司集团化、实体化运营,组建县级专业融资队伍和资本运营公司,实现融资22亿元以上。
创新招商机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开展“园区聚集、特色产业、城镇建设、文化旅游、新型能源、社会事业”六个招商专项行动,着力引进一批有投资实力、有销售市场、有核心技术、有税收贡献、有管理经验、有成长潜力的“六有”企业。推进招商项目包装专业化,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储备重大项目40个以上。创新委托招商、驻点招商和以商招商,充分发挥驻京、驻沪、驻深、驻昆四个招商分局的职能作用和招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充分发扬“硬着头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的招商精神,构建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的工作体系,实际到位资金突破百亿元。
创新园区机制。坚持“土地集约经营、生产链式延伸、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围绕“财政撬动、滚动发展”的目标,在用地指标、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提升园区实体化、扁平化管理水平。采取投融建一体、争取产业基金等方式,建成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目标,全力加快“园中园”建设,两条主干道和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全面完工,新增入园企业10户以上。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亿元、利税1.54亿元以上。
(七)围绕共享跨越发展成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整合力量,精准施策,实现2个贫困乡镇、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减少贫困人口6685人。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17亿元以上,统筹用于脱贫攻坚。漭水、卡斯、翁堵、鸡飞、大田坝整乡推进项目完成县级验收,更戛、珠街整乡推进项目完成建设任务的90%,达仁、明华等18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实施。深入推进金融扶贫,争取浦发银行扶贫投资基金、信贷扶贫资金和国开行扶贫贷款30亿元以上。强力推进苗族、布朗族等整族帮扶工程,兑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坚持“连续审三年,每年全覆盖”,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把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相结合,围绕“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目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严把规划、面积、成本、质量“四道关”,实现搬迁2421户97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43户6573人,建成湾甸芒焕等30个“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
形成扶贫工作合力。加深对脱贫攻坚规律性认识,抓实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两个关键环节,更加注重稳定脱贫。强力推进产业脱贫工程,带动3758名群众脱贫。强力推进生态补偿工程,带动396名群众脱贫。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带动695名群众脱贫。强力推进转移就业工程,带动1164名群众脱贫。强力推进兜底保障工程,带动421名群众脱贫。强力推进健康救助工程,带动251名群众脱贫。
(八)围绕加强跨越发展保障,全力推进民生改善。按照“重民意,谋民利,解民忧”的思路,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社会建设,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用心抓社会事业。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提质增效。启动实施昌一中、昌二中扩建和示范一小迁建等项目,新建校舍及运动场4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疾病诊断组付费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切实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关心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支持群团组织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抓好统计、档案、侨务、地方志、气象、地震、邮政、通信等工作。
用情抓民生保障。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开发就业岗位4700个,转移农业劳动力11万人次。健全养老体系,启动卡斯、温泉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完成田园、漭水、温泉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推进小湾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扫尾,全力抓实移民后期扶持管理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落实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去库存17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850户。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机制,解决6000户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用力抓社会治理。巩固落实县级领导包案制度,解决好信访遗留问题。严格落实普法主体责任,强化依法治县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灾害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持续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让人民满意是政府的不懈追求。面对发展的重任和人民的重托,我们必须坚持“干”字为先,“闯”字为要,以良好作风和实际行动提高政府公信力。
(一)坚持理论武装,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运用新常态。深入学习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和实际论、方法论、创新论、跨越论,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入学习市场经济、财税金融、城乡建设等知识,全面提升坚持开创性、强化操作性的能力,全面提升敢担当、会担当、能担当的能力。
(二)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型政府建设。坚决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氛围。健全重大项目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三)坚持狠抓落实,加强务实型政府建设。深入开展“转作风、抓落实、促跨越”学习实践,大力整治“庸懒散”等不良风气。围绕重大项目、重要产业、重点工作,建立责权清晰、目标具体、分工明确的推进机制。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着力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抓项目的方式分解工作任务、划定工作时限,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落实。
(四)坚持从严管理,加强廉洁型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推进反“四风”常态化和长效化。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实现公共资金、国有资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监督全覆盖。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务艰巨,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使命神圣光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任何困难都改变不了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信念,任何挑战都阻挡不住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步伐。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改革创新的锐气、争创一流的勇气,开拓进取,奋勇拼搏,扎实工作,为实现昌宁跨越发展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