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376-X-/2022-0210007 发布机构 昌宁县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文件 发布日期 2022-02-1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人民政府2022年八项重点工作

一、狠抓产业基础,培育发展新动能

做强工业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打造“硅基产业园”为核心,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与效益双提升,加快推进通威二期年产6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加快生物资源加工业转型升级,耈酒5000吨露酒生产线、年产24万吨饲料加工、1200吨CTC红碎茶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盘活摩尔农庄、福润、立得硅、新澳泰等闲置资产,支持华糖复产达产。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16%。

做优现代农业。稳住农业基本盘,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全面启动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培育壮大生猪、肉牛、蔬菜等传统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序供给。深入实施“一二三”行动,统筹推进红茶基地、红茶品牌、红茶企业、红茶文化、红茶人才建设,建设有机茶园基地9万亩。收购烤烟21.2万担、香料烟8万担,实现核桃总产10.9万吨。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1户,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户、示范合作社6户、家庭农场3户,新增绿色有机产品认证10个以上。全年农业增加值增8%。

做活第三产业。推进景区提升、酒店配套、文旅融合、旅游业态创新、旅游市场主体倍增、旅游价值延伸、智慧旅游、旅游宣传推广、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兴旅“十大工程”建设,建成阿背寨田园乡居半山酒店、茶元素主题街区,持续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全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增15%。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加快实体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无接触配送、直播零售、网红经济等新型消费,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户,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51.9%。

二、狠抓“两网建设”,构建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全力推进昌保高速昌宁隧道建设,年内实现全线通车。稳步推进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弥渡至昌宁、昌宁至链子桥高速公路。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村组道路建设180公里以上,巩固“四好农村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启动保山至云县铁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乡镇1小时经济圈”“综合物流中心建设”等项目,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网上平台+物流集散中心”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水网建设。全面推进以大田坝扁东河水库为重点的保山坝大型灌区昌宁片区项目,加快推进河西水库改扩建、引调水连通等项目前期,启动八道河水库、大水平水库扩建等一批水利工程。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新增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

加快健全项目机制。严格落实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述职和“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制度,推进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积极争取项目,谋划黑惠江大桥、通乡二级公路等一批打基础、提功能、管长远的优质项目。围绕“两新一重”、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全年策划储备项目不少于1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确保项目有序接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增10%。

三、狠抓试点示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效。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回头看”,高效运行“政府救助平台”实施精准帮扶救助,健全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培训就业全覆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完善60个集中安置点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一体化、均等化服务保障。

强化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稳步推进沧江茶源乡村振兴示范区、枯柯河流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区、田园镇山水田园综合体“两区一体”创建,完成15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示范点打造。实施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完成4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激发乡村活力。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对口支援帮扶的针对性,继续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和农产品进城工程,广泛开展产销对接,促进消费帮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

四、狠抓短板弱项,改善城乡发展环境

推进美丽县城提质。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437户、改扩翻300户。加快推进昌保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建设项目,实施城市道路路面修复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建设污水管网,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一批治污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8%。

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确保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镇区达90%以上、自然村达45%以上。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6500座、公厕20座。启动实施湾甸、耈街、珠街等8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以上。

推进系统防污治污。抓好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建筑施工“四大”污染源治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持续落实“河长制”,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确保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9.1%以上。

五、狠抓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证照分离”、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优化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网上办事智能化。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领导挂钩帮扶机制,高位推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能动性,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

扎实做好招商引资。聚焦绿色硅材精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招商引资,精准做好产业谋划、项目策划、招商计划,实施产业链招商,强化“一盘棋”统筹、“一把手”带头、“一条龙”服务招商,促进引资引智引企引才高效融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12%以上。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70个5G基站,实现高速公路沿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升级、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速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数字引擎。

六、狠抓民生保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始终保持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投入资金5.6亿元以上,确保困难学生各类资助救助政策全覆盖。全面落实市、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实施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管理保障、教师成长、体育发展“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考一本上线率达13%以上。抓牢“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基础教育校长职级制改革,完成昌宁一中一级二等、昌宁二中一级三等学校创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造和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示范一小迁建并投入使用,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健康保障工程。完善重大传染性疾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医共体建设。全面加强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和专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向基层卫生院投放先进医疗设备,加快信息化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聚焦“一老一小”领域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医养结合试点稳步推进,扎实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提高就业创业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全面落实“贷免扶补”等扶持政策,扶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发放贷款资金1.5亿元以上,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实施技能强县行动,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次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投入资金6.9亿元,深入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残疾人精准服务率达100%。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抓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

七、狠抓社会稳定,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合力培植税源、挖掘增收潜力,实现税收3.8亿元。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等措施,全力盘活土地资源、矿山、非煤矿山、地热资源、砂石等闲置资产,逐步化解历年欠债,实现“三保”目标。

常态防范新冠疫情。压实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责任,持续打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实现应接尽接,筑牢群体免疫屏障。落实16个健康监测点防控责任,实现入昌人员排查全覆盖。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巩固安全稳定大局。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线,推进城乡社会治理,防范处置暴恐案件、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监管、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预警预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八、狠抓作风保障,建设高效政府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红色旗帜工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运用好“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严落实“政治监督强化年”要求,确保谋划工作体现政治站位、部署工作体现政治要求、检验工作体现政治标准。

把思想建设作为根本。深入推进“红色铸魂工程”,一以贯之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提升学习力,在学习状态和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组织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以上,持续举办“局长讲坛”,提升政府系统干部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把依法行政作为准则。深入推进“红色堡垒工程”,构建“党建+法治”工作新格局,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每月召开政府常务会议2次以上。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6次以上,向县政协通报工作4次以上。

把转变作风作为重点。深入推进“红色基因工程”,持续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创新建立政府系统干部作风督查机制,形成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鲜明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深入推进“红色防线工程”,持续巩固拓展“作风之问、发展之变”大讨论活动成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稳日子,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健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