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784-/2021-0422002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翁堵镇 |
公开目录 | 重大建设项目 | 发布日期 | 2021-04-22 |
文号 | 浏览量 |
实施方案
昌宁县翁堵镇2021年烤烟种植项目。
产业发展(种植业项目)。
翁堵镇翁堵社区、翁兴村、阳旺田村、扁里村、明山村、立木山村、立桂村7个村(社区)。
种植烤烟4530亩(土地深翻2050亩、膜下小苗种植200亩、大田施用液体有机肥试验120亩、田间病虫害防治4530亩);老烤房修复34座;配供烟用煤200吨;推广生物质燃料630.5吨;购买小型农机具11台;烟区管网修复2.7公里;开展烤烟防雹作业2个点。
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49.4万元,主要用于烤烟种植、烘烤燃料、防灾减灾、土地深翻、田间病虫害防治等补助。全部申请昌宁县2021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
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种植4530亩烤烟,可生产、收购烟叶12500担,按上年烟叶收购平均价格28元/公斤计算,可实现烟农售烟总收入1750万元以上,可实现烟叶税收380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烤烟生产高质量发展,实现烤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极大地带动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全镇经济稳增长、烟农稳增收做出贡献。
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配供烟用煤,极大的降低了树木砍伐量,保护了森林资源;坚持绿色烘烤,加大生物质燃料烘烤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生物质替代燃煤烘烤在减工、提质、环保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烟叶生产由传统燃煤烘烤为主向新能源烘烤转变。开展烤烟防雹作业,可有效抑制冰雹、洪涝、暴风灾害的发生,减少减轻烤烟及其它农作物受灾损失。实施田间病虫害统防统治,可以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使用和无效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烟株田间发病率,有效减轻病虫害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增加烟农收益。
根据《昌宁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昌宁县2021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的通知》(昌开〔2021〕5号)文件精神,编制昌宁县翁堵镇2021年烤烟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二)乡镇概况
翁堵镇位于东经99°29′至99°36′、北纬24°36′至24°45′之间,地处昌宁县城西南,东邻温泉镇,南连勐统镇、更戛乡,西北与鸡飞镇毗邻,北与田园镇接壤,距昌宁县城33公里。最高海拔2338.80米、最低海拔1119.00米,分为温热、温凉、高寒三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70℃,年平均降水量1154.00毫米,雨水充沛、土地湿润,属立体气候。共有耕地面积18602亩,除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主要种植烤烟、泡核桃、茶叶等经济作物。烤烟税收是最大的税源。
翁堵镇已形成7个村(社区)烤烟生产核心村,具备烤烟产业持续发展基础。技术上全面采用《保山烤烟综合标准》,群众基础好,项目建设任务都是通过各村(社区)自行上报数据后经综合评估确定,能有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完成。目前,全镇拥有烤房565座,已完成生物质燃料烘烤改造提升172座。设置烤烟防雹作业点2个。
三、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是财政收入的需要。烤烟产业是历届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广大烟农,通过多年艰辛努力、呕心沥血才培育发展起来的一项支柱产业,无论是对地方财政贡献、支撑经济发展,还是增加烟农收入、繁荣农村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骨干支柱作用。
二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就2020年来讲,全镇合同面积4535亩,收购任务1.25万担。涉及种烟村7个,村民小组83个,420户种烟户,上等烟8391.60担,占67.13%,产值、均价、税收与往年相比均有提高。尤其是2021年烤烟收购价格还有所上调,产值、均价上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2021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镇党委、政府把“烤烟”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保障有能力种烟的已脱贫户种植“烤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2021年全镇涉及7个村(社区)的218户脱贫户种植烤烟,预计户均可实现收入4.4万元以上。
1.前期基础扎实。项目区给水、供电、通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气候适宜,资源丰富。项目建设可充分保护当地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发展烤烟产业首选之地。
2.技术力量保障。项目建设单位实有干部职工55人,其中公务员23人、事业编人员29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1人、机关工勤人员2人,技术力量雄厚。翁堵镇烟叶工作站,现有在岗职工5人,本科以上学历1人,本科学历2人,本科以下学历2人。翁堵烤烟生产服务部,现有烤烟技术辅导员6名。为烤烟种植技术服务作保障。
3.工作合力强大。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把烤烟生产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到思想不放松、责任不懈怠、力度不减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村干部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形成抓烤烟生产的强大合力。同时,持续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力度,加大对各个生产阶段的过程考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全镇2021年烤烟指令性收购计划12500担,计划种植烤烟面积4530亩。计划实现产值1750万元以上,烟叶税收380万元以上。
计划种植烤烟4530亩(土地深翻2050亩、膜下小苗种植200亩、大田施用液体有机肥试验120亩、田间病虫害防治4530亩);老烤房修复34座;配供烟用煤200吨;推广生物质燃料630.5吨;购买小型农机具11台;烟区管网修复2.7公里;开展烤烟防雹作业2个点。
六、技术路线
(一)整体要求
严格执行《保山烤烟综合标准》,严格控制生产过程,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
1.种植品种。种植云烟87、云烟97、云烟100、云烟116、云烟301品种。
2.生产节令。①育苗节令。1900米以上高海拔种植区区育苗时间为1月20日至2月10日;1500至1900米海拔种植区域育苗时间为2月16日至2月28日;1500以下海拔种植区域育苗时间为3月1日至20日。②移栽节令。温凉地区移栽时间为4月20日至5月5日,即清明、谷雨烟;低热河谷地区移栽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10日,即谷雨、立夏烟。全镇5月10前大面积移栽结束,最迟不超过5月15日。
3.物资配供及施肥方法。亩配供地膜7.5kg(1筒)、烟草专用复合肥50kg、氮钾肥5kg、硫酸钾10kg。提倡大力使用腐熟农家肥,每亩不低于500kg。烟草专用复合肥每亩用作底肥15-20kg,移栽肥10kg,揭膜培土追肥15-20kg,偏心肥5kg;5kg氮钾肥用作提苗肥;10kg硫酸钾用作揭膜培土追肥。严禁使用尿素、碳铵等高氮肥。
4.移栽规格。全面推行打塘带水带肥带药移栽,理墒要做到高起垄、深打塘。理墒规格为墒高25—30cm;行距120cm,株距50cm;亩移栽株数1100株。
5.大田管理。栽后及时査塘补缺,7—10天追施提苗肥,30—35天左右进行揭膜中耕高培土。蹲塘不长、旱情较重区域要进行二次培土工作。适时封顶合理留叶,100%采用化学抑芽。
6.病虫害防治。以保障烟叶安全为原则,突出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行农业防治+预测预报+农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农药防治为辅,减少农药使用量。实施土壤保育行动,开展绿色防控,严禁使用除草剂,科学合理用药,控制好烟叶农残,加强统防统治力度,对历年种烟发生“根结线虫”的地块全面进行预防。
7.成熟采收和科学烘烤。①成熟采收。下部烟叶适熟采收,标准为叶片由绿转黄,叶面6成黄左右,主脉变白,叶尖、叶缘稍下垂,采摘时有清脆声,采摘断面光滑,不带茎皮;中部烟叶成熟及时采收,标准为叶片变黄,叶面落黄7-8成黄左右,主脉全白,支脉开始变白,叶片和地面平行,采摘时有清脆声,采摘断面光滑,不带茎皮;上部烟叶充分留养成熟采收,标准为叶片变黄,叶面落黄9成黄左右,主脉变白发亮,支脉大部分发白,叶面有黄色、黄白色成熟斑块,叶尖下垂,采摘时有清脆声,采摘断面光滑,不带茎皮,上部4-6片叶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②科学烘烤。按照成熟度一致、部位一致、颜色一致、大小一致的烟叶编在同一竿上,做到同竿同质,按部位、叶片大小确定编烟数量,每竿编烟控制在45-50对,原则每对2片烟叶,做到叶背对叶背。
(二)具体要求
1.膜下小苗种植。育苗方式,采用漂浮育苗,按DB5305/T51.10-2021的规定执行。移栽苗,要求苗龄30-45d,4叶1心,移栽时苗高5~6cm不剪叶,叶色正绿,根系发达,整齐健壮。整地理墒,按照DB5305/T51.12-2021规定执行。打塘,直径30cm~45cm,塘深10cm~15cm,移栽前2d~3d打好塘。移栽方法,浇水、移栽、施肥、覆膜一次性完成,每塘浇定根水2kg~3kg,明水移栽烟苗。基肥,定根水全部渗入土壤后,以烟苗为圆心,5cm~8cm为半径,进行环状施肥,然后用农家肥或细干土进行覆盖,以见不到湿土为宜。覆膜,选择透光率为30%~40%,厚度0.01mm的黑色地膜,边移栽边覆膜。
2.大田施用液体有机肥。根据烟草种植不同生长期稀释50-150倍使用。育苗:每10平方米育苗池用量1kg;移栽期:在浇定根水时每亩施用5-10kg;提苗期:可单施或配合烟草专用肥使用,每亩追施10-20kg,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酌情施用。
3.田间病虫害防治。由烤烟合作社(服务部)按照烟草推荐名录规范采购农药品种,严禁烟农私自购买,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严格把握用药到采收之间的安全间隔期,在采烤前20天严禁使用禁用及高风险农药,严格控制烟叶农药残留;严格遵守农药防毒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和废弃物处理工作。针对不同区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严格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4.烘烤燃料配供。根据烟用煤燃料采购成本高配供困难、环境保护和烟叶烘烤的需求,结合实际做好烟用煤配供的同时加大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和推广力度,保证烟叶烘烤燃料需求,降低烟农生产成本,增加种烟收益。
5.土地深翻。针对烤烟生产用地得不到有效轮作,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的问题。使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深耕,通过晒垡和冻垡减少病菌、虫卵,深耕以30cm以上为宜。烟田深耕后要立即进行细耙保墒,做到耙透耙平,上虚下实,不留坷垃。
6.烤烟防雹作业。根据气象部门要求,结合当地实时气象变化情况,2个防雹点及时开展防雹作业,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烟叶损失,保证烟农收益。
7.小型农机具购买。补贴对象属于烤烟种植户用于烤烟生产的通用或专用小型农机具(不得与农机补贴相重复),且不补助“三无产品”,所补助农机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要求,补助标准控制在购置农机具发票金额的30%以内,补贴资金到位、机具到位、服务到位,使补贴的小型农机具切实在烤烟生产中发挥作用,使购置者受益。
8.老烤房复修。对全镇34座老烤房进行修缮加固,确保能使用。
9.立木山荒田山烟区管网修复。对损毁管道进行更换,根据地势、地块合理增加管道,保证烟区用水。
七、资金筹措与概算
根据《昌宁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昌宁县2021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的通知》(昌开组〔2021〕5号)文件精神。
(二)投资概算及构成
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49.4万元,全部申请昌宁县2021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其中:
1.用于膜下小苗种植200亩补助,补助标准30元/亩,补助金额0.6万元。
2.用于开展大田施用液体有机肥试验120亩的药剂补助,补助标准60元/亩,补助金额0.72万元。
3.用于实施田间病虫害防治4530亩补助,补助标准5元/亩,补助金额2.265万元。
4.用于配供烟用煤200吨补助,补助标准200元/吨,补助金额4万元。
5.用于配供生物质燃料630.5吨补助,补助标准100元/吨,补助金额6.305万元。
6.用于土地深翻2050亩补助,补助标准100元/亩,补助金额20.5万元。
7.用于开展烤烟防雹作业2个点100发炮弹补助,补助金额5万元。
8.用于11台小型农机具购买补助,补助标准控制在购置农机具发票金额的30%以内,补助金额1.21万元。
9.用于34座老烤房复修补助,补助标准2000元/座,补助金额6.8万元。
10.用于立木山荒田山烟区2.7公里管网修复,补助金额2万元。
八、时间进度安排
2021年4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烤烟地块规划落实。
2021年4月至5月:完成烤烟种植及验收;完成燃料调运。
2021年5月至9月:开展烤烟防雹作业。
2021年10月:查缺补漏,完善相关项目档案资料。
2021年11月底:完成项目验收,总结,项目资料归档。
九、绩效管理
种植烤烟4530亩,指令性收购计划12500担,计划产值1750万元以上,烟叶税收380万元以上。
根据审核批复的绩效目标,定期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实施绩效评价,以全面规范的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益。绩效评价以资金项目公示公告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财务处理情况、资金成效情况为主。
资金项目公示公告情况。严格按规定的要求,对整合项目的建设内容、实施地点、资金来源、资金规模、项目实施主体及责任人、监督电话、开竣工日期、施工单位等相关情况,在项目村进行公告、公示。
项目实施情况。严格按规定要求开展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后续管理等工作。
资金使用情况。合规使用整合资金,完善审批手续,及时拨付,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等违纪行为。
财务处理情况。严格建立会计资料,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整合资金收支使用的账务处理。
十、保障措施
为加强项目实施的领导,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为:
组 长:字永伟 镇党委副书记、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殷晓泽 党委委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高银蕊 财政所所长
成 员:赵乙骏 项目办负责人
周永兴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茶潇琦 业务员
7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规划设计,组织项目的实施,检查和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办,由殷晓泽兼任办公室主任,茶潇琦为办公室业务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技术保障措施
为确保项目建设达标,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烤烟生产过程及设施建设技术指导。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落实科技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效益。其组成人员为:
组 长:殷晓泽 党委委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副组长:沈宗富 烟叶工作站站长
郭浩明 烤烟专业合作社翁堵服务部经理
成 员:支恩明 烤烟技术指导员
杨子军 烤烟技术指导员
周永平 烤烟技术指导员
施正红 烤烟技术指导员
李光贵 烤烟技术指导员
(三)工程管理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度,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上报项目领导小组。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政策、财务管理要求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昌宁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昌宁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昌开组〔2020〕8号)、《昌宁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支付管理的通知》(昌财发〔2020〕60号)文件规定执行,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实行乡级报账制,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拨款审批手续,接受财政、扶贫、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五)项目营运管理
对膜下小苗种植、烘烤燃料、土地深翻等给予适当补助,减轻贫困烟农烤烟生产投入负担。项目建成后,烤烟种植及日常投资管理由农户负责,所得收益归农户。
十一、项目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种植4530亩烤烟,可生产收购烟叶12500担,可实现烟农售烟总收入1750万元以上,可实现烟叶税收380万元以上。项目覆盖7个村(社区)84个村民小组388户烟农。进一步稳定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提高群众幸福感,为该地区群众的发展经济、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烤烟生产高质量发展,实现烤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极大地带动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经济稳增长、烟农稳增收做出贡献。
通过项目的实施,配供烟用煤,极大的降低了树木砍伐量,保护了森林资源。同时,按照贯彻落实中央“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要求,结合省、市绿色发展资金,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方式转变,强化烟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耕地利用保护制度,完善以烟为主的种植轮作模式,推进土壤保育、节水灌溉、有机肥施用、绿色防控、废旧地膜回收等绿色生产措施,落实STP生产理念,始终把烟叶农残控制摆在烟叶生产更加突出的位置,保障烟叶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示范引领全县绿色农业发展方向。配套烘烤设施,加大生物质燃料烘烤推广力度,坚持绿色烘烤,充分发挥生物质替代燃煤烘烤在减工、提质、环保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烟叶生产由传统燃煤烘烤为主向新能源烘烤转变。开展烤烟防雹作业,可有效抑制冰雹、洪涝、暴风灾害的发生,减少减轻烤烟及其它农作物受灾损失。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稳定温凉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提高群众幸福感,为该地区群众的发展经济、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