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784/20231109-00010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翁堵镇 |
公开目录 | 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 发布日期 | 2023-11-09 |
文号 | 浏览量 |
为有效适应我镇维稳形势的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对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维护全镇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文件精神及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党委、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大规模群体性和暴力犯罪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整合应急资源,增强处置能力,形成职责明晰、指挥顺畅、信息灵敏、分组响应、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处置有力的应急指挥处置网络,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化解处置好影响稳定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群体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努力实现“和谐稳定争第一”的奋斗目标,有力保障和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各司其职。镇党委、政府对本辖区发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的处置工作负总责;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发生地的党总支、村委会和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必要时镇党委、政府直接负责处置。引发事件的问题由发生地的党总支、村委会和有关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解决。责任要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不得把本级应该解决的问题推给上级,不得把本村(社区)、本单位应该解决的问题推向社会。
(二)源头预防,超前化解。建立健全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稳定预警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可能诱发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各种因素,力争将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基层。
(三)快速反映,协调配合。一旦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控制事态,防止扩大蔓延。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应急处置各环节紧密衔接,形成合力。
(四)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果断处置,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教育、协调、疏导等方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武器警械,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五)强化教育,正确引导。坚持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疏不宜堵的原则,强化现场教育引导,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于应急处置的全过程。引导群众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劝散聚集人群,力争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事件等级
按照群体性事件、暴力犯罪事件的紧迫程度、规模大小、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等,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如下:
(一)特大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一级)
1.发生群体性堵塞交通主要干道,造成交通中断8小时以上的事件;
2.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局部区域出现严重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的事件;
3.在镇公共场所发生大规模非法聚集、游行、示威、集会、静坐、请愿、罢工、罢课等行为,可能引发跨地区、跨行业连锁反应的事件;
4.发生大规模冲击、围堵镇政府,严重影响正常办公秩序的事件;
5.因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安全生产、火灾、交通运输、环境污染、食品卫生事故等引发特大群体性集访事件;
6.因民族宗教、涉外问题引发的特大群体性聚集、上访事件;
7.其他视情况需要作为特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二)重大群体性事件(二级)
1.发生群体性堵塞交通主要干道,造成局部路段交通中断的事件;
2.发生大规模到镇政府集访,严重影响办公秩序的事件;
3.个别地区出现少量人员非法聚集,或在镇局部区域出现非法游行、示威、集会、静坐、请愿、罢工、罢课、等行为的事件;
4.发生群体(百人以上)拟进京集访的事件;
5.因重大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安全生产、火灾、交通运输、环境污染、食品卫生事故等,引发的聚集、上访等事件;
6.在集访等群体性事件中,发生跪访、闹自杀、自残、自焚等过激行为的事件;
7.其他视情需要作为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三)较大群体性事件(三级)
1.发生因群体性聚集而影响道路交通的事件;
2.发生百人以上到镇党委、政府,影响正常办公秩序的事件;
3.发生群体性围堵镇党委、政府或其他相关单位,或挟持、殴打单位、企业负责人等事件;
4.发生100人以下、50人以上拟进京集体访的事件;
5.发生小规模24小时以上罢课、罢工等事件;
6.发生群体性阻拢重点工程施工,造成工地停工24小时以上的事件;
7.其他视情需要作为较大群体性事件对待的事件。
四、分级响应
事件发生后,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以下分级响应措施。
(一)特大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一级)的应对响应
1.指挥响应。成立镇应急指挥部,地点设在镇党政办,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镇综治办、派出所、武装部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研究制定事件处理措施,指挥调度处置力量,统筹指挥协调有关村(社区)和部门应对处置工作。
2.分组响应
镇应急指挥部下设情报研判组、宣传舆论组、后勤保障组和现场处置组。
(1)情报研判组:由镇综治办主任任组长,派出所和事件涉及到的村(社区)、镇直单位等负责人参加。专门工作获取情报信息、现场掌握动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策建议,服务领导决策。
(2)宣传舆论组:由镇宣传委员任组长,镇派出所、镇宣传办、镇文广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正面引导新闻媒体、网络舆论,研究制定统一口径并适时发布。
(3)后勤保障组:由党政办主任任组长,镇卫生院、供电所、电信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事发地的领导参加。根据处置现场的需要,及时提供车辆、医疗、电力、通讯等后勤保障。
(4)现场处置组:由镇综治办主任任组长,综治办以及事发地事件涉及到的责任部门和涉事地的村领导,以及县相关部门等领导参加。对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由派出所、武装部等主要领导共同负责现场处置指挥工作。职责是迅速控制现场,维护治安、交通秩序,教育疏导劝离参与人员,视情况强行带离或驱散,有效控制事件规模,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3.力量响应
(1)镇派出所:处置警力视事件规模、现场人员行为、情绪和问题处理的难度而确定,原则上警力数与事件参与人数的比例为1:1,其中50%为便衣警力;全镇公安机关实行全员值班备勤,在社会上实行一级巡防;必要时按有关规定调动警力或民兵参与现场处置。
(2)镇综治办: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迅速开展对上访人员的教育宣传和疏导劝散工作,视情况要求参与人员选派代表进行对话。
(3)事件涉及到的责任主体部门:迅速组织干部力量赶赴现场,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对话,对群众提出的诉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对无法当场明确表态的,承诺限期研究;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清政策,做好疏导劝散工作。
(二)重大群体性事件(二级)的响应
1.指挥响应。成立镇应急指挥部,地点设在镇综治办,由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总指挥,镇党政办、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分管领导在指挥部协助指挥。
2.分组响应。镇应急指挥部下设情报研判组、宣传舆论组、现场处置组。
(1)情报研判组:由镇派出所分管领导任组长,镇综治办、镇主管部门领导参加。全面收集相关的情报信息,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事态发展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和建议,服务领导决策。
(2)宣传舆论组:由镇宣传委员任组长,镇派出所、文广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正面引导新闻媒体、网络舆论,研究制定统一口径并适时发布。
(3)现场处置组:由派出所分管领导任组长,镇综治办、事发地事件涉及到的责任主体部门和涉事地区的分管领导,以及县相关部门等领导参加。职责是迅速控制现场,组织开展教育疏导工作,劝散聚集人员,迅速平息事态。
3.力量响应
(1)镇派出所:处置警力视事件规模、现场人员的行为和情绪、所反映问题的处理难度确定,原则上警力数与事件参与人数的比为1:1,其中30%为便衣警力;在社会上实行二级巡防;全镇派出所实行三分之一的警力值班备勤。
(2)镇综治办:组成专门班子,迅速开展对上访人员的教育宣传和疏导劝散工作,视情况要求参与人员选派代表进行对话。
(3)事件涉及到的责任主体部门:迅速组织干部力量赶赴现场,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对话,对群众提出的诉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对无法当场明确表态的,承诺限期研究;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清政策,做好疏导劝散工作。
(三)较大群体性事件(三级)的应对处置
1.指挥响应。成立镇现场应急指挥部,由派出所、镇综治办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镇主管部门、事发地和涉事地的村干部参与指挥。
2.力量响应
(1)镇派出所:处置警力视事件规模、参与人员情绪、所反映问题的处理难度,以事发地为主,涉事地配合,原则上警力数与事件参与人数的比例为1:1,其中30%为便衣警力;在社会上实行三级巡防。
(2)镇综治办:组成专门班子,负责做好上访人员的接访和教育劝散工作。
(3)事件涉及到的责任主体部门:迅速组织干部力量赶赴现场,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对话,现场解释相关政策规定,答复群众诉求,做好疏导和劝散工作。
应对处置期间,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实时调整应对处置等级,落实响应措施。
五、处置措施
(一)强化超前防范。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要增强敏锐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特别要关注因安置不到位、补偿不合理、调解没结果、涉事人员心态发生变化、有人借机煸动等,可能形成涉众不稳定事端的苗头,做到预警预防;对涉众型的矛盾,有关部门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介入,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切实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对已出现的集访苗头,主管部门、属地单位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教育疏导,落实稳控力量和措施,力争将人员控制在当地,切实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缩减事件的规模和影响。
(二)强化现场控制。公安机关要组织警力,视情携带警戒带、喊话器、盾牌等必要的处置装备和防护器材,迅速赶赴现场,将事件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要在现场周围依法设置警戒线,通过现场喊话等方式,劝离现场围观人员;当参与人员较多,严重影响到交通秩序,可实行局部交通管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派出所参与处置工作的警车要远离中心现场,以防成为袭击目标;对没有控制住而到现场的重点人员,派出所要会同综治办、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将其与其他人员隔离,力争尽快劝离现场;对参与人员较多,一时难以劝解,由综治办出面,要求参与人员选出代表进行对话。对现场出现呼口号、打标语等到过激行为,民警要主动有效的进行劝阻,适时依法收缴标语、横幅、喇叭等物品,并将人员带离现场;要把握火候,讲究处置的方法和策略,防止现场秩序发生质变。在宣传劝阻无效,事态可能出现进一步升级、激化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视情况由政府或公安机关发布通告,进行广播喊话,命令聚集人员离开现场。要把握强行处置的时机,准确研判现场形势和群众情绪变化,当疏导工作奏效、参与人员思想动摇、骨干核心人员已被孤立或参与人员疲惫时,可以强行驱散;当出现打、砸、抢、烧等情况时,派出所、武装部按照指挥命令,调足力量、配齐装备,依法果断采取措施,积极有效处置,确保迅速控制事态;派出所要全程做好现场的拍照、录音、录像等取证工作,并将现场图像传回指挥部,同时要扩大重点部位监控探头的覆盖面,确保现场图像能够随时上传。
(三)强化舆情引导。事发现场要划定媒体采访区,引导媒体记者在采访区内有序进行采访。要注意工作方法,防止因应对不妥、处置不当出现的负面效应;派出所、宣传办、文广中心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舆情的巡查、引导、监控、处置力度,及时删除、封堵有害信息,防止因网上煸动炒作,形成网络舆论事件,成为诱发公共危机和群体性事件的“燃点”;镇宣传部门要组织好信息发布工作,快速高效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强透明度,防止群众被不实消息误导。善于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载体,正确引导舆论,在第一时间向群众提供准确的权威信息,对歪曲报道或谣言应及时予以驳斥和澄清,有效减少群众随意猜测和网民炒作。
(四)强化重点管控。派出所要按照巡防等级,加强社会面的巡逻防范,加大党政机关、学校周边及广场、车站、集镇街道等重点地区的巡防力度和密度,从严从紧管控社会面,以面保点,防止多点爆发和引发区域连锁反应,确保全镇社会面秩序良好;镇执法中心、派出所、文化站等部门要加强对复印社、印刷等特殊行业的管理监督,严厉查处印刷、制作违禁物品。
(五)强化应急保障。镇派出所、武装部要着重抓好常态应急力量、机动应急力量、专业处置力量建设,建立分级响应、梯级出动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处置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突发事件常规装备的保障,配齐相应的器材设备,并做好日常保养维护。要根据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做好参与人员疏散、转运的车辆保障,镇卫生院根据事件现场情况,做好相关卫生设施的保障,同时做好现场突发情况的应急救护保障,事发地要根据事件的参与人数和处置时间,做好必要的食物、饮用水等后勤保障。
(六)强化善后处理。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中伤亡群众的救治和安抚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到位,并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发现新的矛盾和问题,防止出现反复;综治办等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事件损失的评估工作,认真剖析引发事件的原因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专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采取公开和秘密相结合、面上收集和重点跟踪相结合等方式,密切关注敌情、社情和民意,及时掌握苗头性、内幕性、深层次、行动性情报信息,尢其要注意发现是否有敌对势力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对获取的情报信息,实施综合研判、专题研判、跟踪研判、定期研判,汇集各方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特别是对可能发生特大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的情报信息,要在第一时间核实核心内容,第一时间上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二)强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建立社会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和敏感时期等节点,实行动态排查,把矛盾排查的重点放在涉众矛盾上,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掌握动态,增强预警、预报能力;对排查出的矛盾认真进行梳理,找出问题症结,研究化解办法;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包案等制度,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案结事了,推进矛盾化解;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缓解群众的对立情绪,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三)落实重点人员教育控制。完善重点人员教育稳控的常态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动态,切实落实教育稳控措施,绝不让其抱团成势;对具有号召力、影响力的组织者及骨干人员,成立专门管控工作小组,采取“五包”措施,在重要敏感时间加强教育管控;对不听教育劝阻,坚持领头滋事、缠访闹访的,注重收集和固定证据,适时依法处理。
(四)组织应急处置培训演练。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处置业务培训。通过全面培训,使各位领导干部熟知处置政策、处置原则和处置技巧,更加善于与群众做面对面的疏导教育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使公安民警增强现场处置的能力,掌握处置工作中规劝、喊话、战术队形、分化瓦解、强行带离、证据收集等基本技能;使信访干部提高现场对话、人员劝离等做群众工作的水平,确保处置工作的有序高效。适时开展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各单位快速反应、协同处置、合成作战能力,形成规范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处置工作机制,并注重总结处置工作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处置能力。
(五)确保维稳责任全面落实。相关责任领导要切实增强维稳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维稳工作职责。建立维稳工作责任制,层层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工作人员,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一旦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暴力犯罪事件,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领导要迅速带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对未按规定或指令及时到现场做工作,延误处置时机,导致事态升级、激化的,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