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784/20240511-00004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翁堵镇 |
公开目录 | 生态环境 | 发布日期 | 2024-05-11 |
文号 | 浏览量 |
近年来,翁堵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茶叶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系统优势,以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文化为基础,坚持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进步,走出了一条“以茶兴业、因茶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案例背景
翁堵镇位于昌宁县西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8千米,国土面积191平方千米,辖7个村(社区)101个村民小组、4801户14841人。辖区最高海拔2338米,最低海拔1119米,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森林蓄积达7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5%,全镇所有茶地均在北纬24°“黄金茶线”范围内,曾是西南丝绸古道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翁堵镇位于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两条热气的交汇处,有雾必有雨、有雨就有雾,常年云雾缭绕,全年温湿条件均衡,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翁堵茶产业的发展,打响了“雨林、有机、富硒”三张名片,其中,第一张名片是“雨林”:全镇境内有茶园3.8万亩,连续6年通过国际雨林联盟认证,是全国单体认证面积最大、涉及农户最多的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叶基地,全县2.98万亩认证面积中翁堵就占2.5万亩;第二张名片是“有机”:全镇境内有机茶园认证2万亩,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安全得到保障;第三张名片是“富硒”:全镇境内土壤天然富硒,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对翁堵镇31个主要产茶区的土壤和农产品样本检测显示:“茶园土壤硒元素含量最低值每千克0.73毫克、最高值每千克2.1毫克、平均值为每千克1.3毫克,属富硒土壤。红茶、绿茶硒元素含量分别达每千克0.14毫克、0.089毫克”,为全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富硒区。
二、具体做法
(一)建设绿色基地提升茶品质。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以杞木林产区为核心,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引导茶农参与基地建设、对零星散户和分散茶园进行资源整合、大力推广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和绿色生态管理模式等,建成高标准茶园核心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6000亩,同时,积极创建雨林认证茶园和“三品一标”茶园,与茶农、种植大户建立起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建立农残超标预警机制,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逐步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的茶叶原料生产基地。 2022年,翁堵镇及7个村(社区)全部入选云南省茶叶“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名录。
(二)依托生态优势创响茶品牌。一是依托“昌宁红茶”品牌创建战略,抓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工作,通过“党建联盟”动员企业开展联合经营,促进中小茶企向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聚集,全力创响翁堵“富硒红茶”品牌,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二是积极参与全国、省、市、县组织开展的各类茶事活动,开展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翁堵“富硒红茶”的宣传力度。三是持续举办“富硒杯”斗茶文化旅游节,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推行连锁、直销、电子商务等销售模式,拓展茶叶销售渠道,巩固翁堵茶品牌,“富硒红茶”越来越受消费者追捧。四是借力云南诸子红茶业有限公司在产品包装、品牌孵化、电商销售方面优势,组织翁堵镇53款茶产品在云南茶博会、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实现销售额743万元。
(三)探索多元模式做活茶经济。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探索 “村企共建”,把企业、村集体、群众的利益紧紧拧在一起,通过溢价分红、吸纳务工,实现群众增收;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设立鲜叶收购站,企业支付服务费以及场地租金,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茶园有机认证,打造生态有机品牌,实现企业增收,开创了企业做大、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三赢”局面发展思路。翁兴村以村“两委”和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进行基地认证、茶园管理、鲜叶采摘、运输销售等环节,形成稳定的种、管、销合作关系。遐尔茶产品有限公司每年以高于市场价2.5元/公斤(其中1元为合作社服务费,1.5元为农户溢价分红)的价格收购合作社交售的茶叶鲜叶,合作社则将茶农组织起来,连片规划有机茶园,建立完整的有机认证溯源体系,统一组织生产销售,为遐尔茶产品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优质原料,实现了企业、群众与村集体“抱团”发展,构建了“建一个共同体、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良好格局。翁兴村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遐尔茶产品有限公司实现产值达2600万元,真正实现了企业、村集体、群众增收目标。
三、主要成效
(一)生态效益。随着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一方面,有效促进水源保护、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改善,全镇水碧天蓝,山水相依,常年云雾缭绕,全年温湿条件均衡,打响了翁堵茶叶“雨林、有机、富硒”三张名片。另一方面,全镇国土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提升明显,目前,全镇森林面积13662公顷,森林蓄积达72.8万立方米,造林绿化率达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3.5%。翁堵镇明山村、翁堵社区、翁兴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二)社会效益。一是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组织力。以党组织为纽带、合作社为载体,让“村、企、民”三方以茶为媒,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对参与村级事务、村级发展有了更强的参与感、认同感,从过去“一盘散沙”握成了“一个拳头”,为乡村振兴孕育了更大组织力。二是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共建过程中,企业以0.2元/Kg支付了合作社管理服务费用,并支付场地、车间、综合馆租金,同时,合作社对外销售产品获利,增强了村党组织服务保障能力。三是有效加快了企业发展进程。通过“村企共建”,遐尔茶厂在翁堵建立9000亩有机茶园基地,新增产品生产线1条,扩大了基地规模,提升了生产能力,企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快。
(三)经济效益。全镇涉茶农户3200余户13500余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0%以上。2023年,全镇干茶总产3880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72亿元,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8.6%。同时,茶农加入合作社,按技术标准管理茶园,分级采摘鲜叶,合作社以市场价收购鲜叶,以1-2元/Kg与群众分红,实现了群众收益最大化,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93万元,茶农人均涉茶纯收入达7600元。
四、经验启示
我们深刻认识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具有翁堵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对翁堵这样一个人口规模较小、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的乡镇,发展有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要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科学解答。坚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特色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将建设“富硒红茶生产地,农旅融合先行区”作为生态保护优先的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科学有序促进翁堵茶叶“雨林、有机、富硒”特色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价值转化,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出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五、创新体制机制
(一)优化区域布局,抓实茶园基地建设。以杞木林产区为核心,巩固茶叶产业扁里、翁兴、翁堵社区、明山、立桂等优势区域集中,抓好标准茶园建设和低产茶园改造工作,建设茶园水利和道路设施,推进茶园标准化、规范化和景观化建设,大力推广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和绿色生态管理模式,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的茶叶原料生产基地。
(二)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在培育现有企业的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持续抓好标准化初制所创建。建设茶文化广场及交易市场、茶艺体验展示中心、千亩智慧茶园、千亩茶园体验区、等项目。鼓励茶叶企业走“公司+基地+合作社+标准化”的模式参与基地建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培育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带动一方,致富一片的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
(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富硒茶叶品牌。注册“翁堵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施“翁堵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把“翁堵富硒茶”打造成省内乃至国内外知名品牌。引导茶叶企业强化团结合作意识,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共同创响“翁堵富硒茶”区域公共品牌。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开展产品展示、展销和推介活动,推行连锁、直销、电子商务等先进销售模式,构建营销网络,拓展“翁堵富硒茶”销售市场。
(四)抓实基础设施落地,推进全产业链建设。以翁堵富硒茶园基地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打造以杞木林生态茶园为翁堵富硒茶园基地原料核心区,以遐迩茶所为加工生产代表区,以茶叶交易市场、茶艺体验展示中心为展销区,从原料—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五)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质量与效益双赢。继续加强茶园投入品管理,引导和规范茶农用药行为,把好茶叶质量安全第一关。积极创建雨林认证茶园和“三品一标”茶园,与茶农、种植大户建立起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建立农残超标预警机制,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逐步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六)推进“茶园+旅游”的深度融合,拓展发展新空间。弘扬翁堵的茶史、茶俗、茶艺、茶道、茶人、茶事、茶风情,不断丰富“翁堵茶”文化底蕴,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多元融合,围绕杞木林茶园核心区域,精心规划茶旅精品线。依托丰富的茶叶资源,打造以杞木林生态茶园1个、采茶体验区、制茶加工坊、茶艺培训等一体的茶叶产业生态链。
六、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翁堵茶产业发展虽然集聚了一定的资源,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茶农素质、引进了龙头企业、探索了新型模式,但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茶园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由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良种茶园比例小,单产低,无品牌优势,广种薄收,茶叶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丧失了发展优势,出现茶地面积多、丰产茶园少的情况。二是鲜叶采摘质量不高。目前生产上采摘茶叶尚未实现机械化,采摘上仍以人工为主。因此合理采摘鲜叶,必须依靠人工来完成,但是,目前人工采摘茶叶除效率较低外,还有许多茶农认识不足,技术方法不得当等问题,出现用手扭采、揪采、抓采等现象,破坏树冠培养、损伤茶芽、老嫩不一、芽叶破坏、混杂等严重,即影响茶树生长,又影响品质的提高。目前茶叶市场低迷,茶农收益较低,茶农积极性不高,急需对现有茶园进行提升改造。
(二)茶叶加工企业效能低。一是产业化水平低,我镇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90余家,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龙头企业数量少,精加工产品比例低,生产、加工和销售都呈现较为分散的局面,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形不成规模效益。企业生产卫生条件比较差、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质量卫生意识还不强、产品检验环节还比较薄弱。二是结构不合理,小作坊小加工企业过多,企业没工艺粗糙、质量底下,只能生产附加值较低的毛坯茶,浪费了大量鲜叶资源却不能产生好的效益,同时凭凭借较低的成本在价格上冲击工艺精良、品位较高的企业,形成以劣淘汰强的不正常现象。三是设施设备不更新,无论设施设备还是厂房设备,年年老花样,家庭作坊式的原有生产现状难以适应茶叶标准化生产需要。技改投入少,设备更新慢,已成为茶叶加工企业通病。由于茶叶加工集中在大众茶为主,茶叶加工技术落后,茶叶无法成为名优茶。
(三)品牌打造难度大。一是历来茶企业生产经营分散,经营规模小、力量分散、专业集中度低、家庭作坊和家庭式企业比重大,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显得很陌生,市场制度的不规范制约茶企业的发展壮大,品种改良、规模生产、设备更新等方面显得乏力,也严重阻碍了生产发展,使得茶企业不能很难培育自身品牌。茶叶小散乱、没品牌制约了茶企的发展。由于我镇茶叶品类较多,且较为分散,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况。二是品牌建立需要足够的资本和实力,对于中小茶企来说,是一项昂贵的消费。品牌塑造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对于中小茶企业来说是易望难求,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品牌愿望。三是我镇大多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茶叶专业知识缺乏,生产销售盲目性较为严重,加之企业生产规模小,组织结构单一、落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加大了品牌打造的难度。
(四)企业销售模式单一。一是企业常常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要求决定茶叶的产品类型和数量,较少关心市场需求,同时受传统、地域、资金、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按市场需求生产茶叶概念非常薄弱。二是由于茶农和茶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在采摘、收购、加工等环节缺乏科学指导,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许多茶叶缺乏产品细分,产品等级划分不确切,绝大部分以粗加工产品到市场交收,产品附加值难以得到体现。
(五)高优茶园少、带动不强。近几年全镇虽然做了一些标准化茶园,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茶园的建设。需要通过不断示范推广,使广大茶农朋友掌握使用适宜本地运用的优质、高产、高效型标准化茶叶生产技术,使茶园单位面积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七、下一步建设的重点任务及项目工程
翁堵镇将以全县高质量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为契机,主动融入昌宁精品茶旅游览线路,以建设“秀美茶旅乡村”,实现集观光旅游、茶叶品饮、茶文化传承为一体的茶产业链条。紧扣“富硒红茶生产地、农旅融合先行区”发展定位,把“富硒红茶生产地、农旅融合先行区”建设成为知名的集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生活于一体的产业小镇、生态小镇、智慧小镇,实现“以茶带旅,以旅促茶”。在深入认知翁堵茶叶产业的基础上,我镇确定了“151”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1,就是一个宗旨——做干净、好喝的富硒茶;5,就是从基地建设、品牌和企业打造、质量追溯、市场营销、茶文化五个方面推进茶叶三产融合;1,就是一个目的——茶农增收。联手龙头企业规范茶农生产行为,同时启动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种认证,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翁堵茶叶可凭干净、好喝、富硒畅销国内国际市场。
(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眼于拓展一、二、三次产业空间,培育完整的茶产业体系,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打重拳、套拳、组合拳,将茶业从单一产业转变为复合产业,走融合式茶业发展路子。在一产上,通过积极申报项目,改造茶园水利设施、茶园生产道路,安装智能水肥系统、远程虫情测报、土壤墒情监测仪等,智能化采集土壤、病虫、水肥情况,全力打造有机生态茶园。在二产上,建立精制茶品牌生产基地(精制茶厂),与本地初制茶所、茶叶加工企业合作,补足翁堵精制茶缺口,促进翁堵茶产业发展,推动翁堵富硒茶品牌发展,同时与原料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证优质的产品原料,保障产品质量。通过龙头企业制定初制茶收购标准,提升茶叶单价,进一步规范初制所和茶农生产行为。在三产上,着力打造立体农业体验区,积极培育“茶园+旅游”产业,发展茶园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等新业态,以创特色、提品质、树品牌为着力点,充分依托翁堵独特的生态资源、立体气候、古茶树群落和杞木林茶园等资源,打造“古茶走廊”翁堵段,以“富硒茶叶”品牌为着力点,促进翁堵“干净好喝富硒茶”品牌的打造和推介,建设“秀美茶旅乡村”,实现集观光旅游、茶叶品饮、茶文化传承为一体的茶产业链条,扎实抓好茶园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科技培训、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茶文化建设等工作。讲好翁堵茶源故事,积极发展茶乡康养和休闲旅游产业,拓展发展新空间。真正做到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复兴三产的融合发展道路。
(二)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围绕“以茶带旅,以旅促茶”发展思路,以“旅游+”为引领,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康养旅居目的地”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 “加工企业+农户+合作社”、“流通企业+农户+合作社”、土地流转、进企务工等“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引进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通过专业合作社、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同时充分释放大企业、大项目对产业链的规模带动作用,提升全镇茶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茶旅文康一体”模式,形成集茶叶生产、加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一体化的农旅产业链。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户企合作新机制,不断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加大技术推广应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现有的茶叶技术推广人员、茶企、种植大户进行培训。每年开展“两减一增”、低产茶园改造及管理、茶园绿色防控、茶园套种技术、高优茶园建设等内容为主的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培训。2024年计划开展“两减一增”茶园管理技术及标准化茶园建设培训人员1600人次;完成标准化茶园建设2500亩。
(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依托引进的云南诸子红茶业有限公司、遐尔茶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推广“企业+茶园+茶农+标准化”的绿色生态管理模式。持续巩固“国际雨林联盟”认证成果,继续完善2万亩有机茶园建设,强化“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农残超标预警机制,建立“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把好茶叶质量安全第一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千亩智慧茶园,抓好茶园土壤改良、技术培训、有机认证和茶叶质量溯源管理平台建设。
(五)聚力抓好品牌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以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为契机,依托天然硒资源优势,积极对接云南省地质研究所推进“天然富硒地”认证,依托云南诸子红茶叶有限公司积极推进2户制茶企业SC认证、有机产品认证1项、公共区域品牌注册1个、公共区域品牌推广1项,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二是依托云南诸子红茶叶有限公司在产品包装、品牌孵化、电商销售方面优势,积极在博览会、专项推介会宣传翁堵茶叶,同时建设茶叶直播基地,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茶叶。三是成立翁堵镇茶叶科研工作站,组建一支由茶叶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茶叶从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师资力量,开展茶叶研究和教学工作,培育一批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茶叶衍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