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35N/20240401-00012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温泉镇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24-04-01 |
文号 | 浏览量 |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两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两会和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县两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落实县委“13631”工作安排,全力以赴促发展、美乡村、推项目、惠民生、抓治理、保稳定,奋力创造温泉高质量发展新业绩。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与全县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3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2亿元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锚定“3815”战略目标不动摇,以矿石、热泉、茶叶为载体,以高原特色农产品为支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建设,聚焦群众增收、教育卫生、一老一小、社会治理、人居环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耕地补充、河(湖)长制、资源盘活,守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不发生重大风险三条底线。2024年,我们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以赴促发展
把茶叶打造成为温泉最靓名片。在守住1.26万亩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总产1.2万吨、收购烤烟1.3万担、完成肉类总产2600吨的基础上,推行茶叶“10个一”发展措施,管好101354亩茶园,用活74148株古茶树资源。建立茶叶农残溯源监管体系,从严从细控制农残超标,让温泉茶叶成为最为放心的食品。
把工业培养成为发展最强支撑。依托茶叶资源优势,持续培育茶叶龙头企业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推进茶叶加工由“小、散、弱”向“精、特、专”转变。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服务好松山锡矿、横山、龙塘等辖区内采矿企业,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以上。
把茶旅培育成为三产最特亮点。积极筹办第二届茶乡文化旅游节、古茶文化节、茶文化研学之旅等活动。打造“茶+温泉+X”新模式,依托温泉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培育康养产业,依托优势温泉资源,提升伴山热泉居、温泉宾馆等服务能力,吸引周边更多人流,主动融入县城15分钟经济圈,成为连接昌宁、凤庆的重要驿站。实现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经济总收入均增10%以上。
(二)激发内生动力,全力以赴美乡村
在群众增收上精准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好群众收入稳定性不足、连续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巩固茶叶、烤烟、核桃等传统产业,培育甜龙竹、棕树、林下养殖、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力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8%。全面推进“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落实,确保有产业发展条件农户“双绑”率达100%。细化帮扶措施,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动态清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乡村建设上持续用力。全面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启动农村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开展农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行动,集镇、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0%、80%。全力创建全县“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示范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红黑榜”评选,新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600座,建设绿美公路48公里、绿美村庄10个,打造温泉里睦“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鹿塘“生态文明示范村”、联席“乡风文明示范村”。
在集镇建设上凝聚合力。实施集镇整治专项行动,改革集镇管理制度,全力整治私搭乱建、占用公共场所、毁坏公共设施等突出问题。实施集镇提质行动,安装监控探头10个,新建停车场1个、新增集镇摊位400平方米,切实提升集镇整体形象。实施集镇绿化亮化工程,提升和睦安置区绿化管理水平,改造感恩园绿化景观2800平方米,新增路灯100盏。
(三)聚集发展要素,全力以赴推项目
全方位多角度推进项目建设。用好“谋、推、保、督、统”项目工作法,补齐产业发展短板,补强路网、水网、能源网弱项。补齐产业短板上,全力推进兴文农产品综合加工、高优红茶生产基地提质改造建设。路网上,加快推进下六甲、鹿塘等4个村26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路硬化,实施松山村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水网上,实施河道损毁治理、农村饮水工程等项目,支持白鱼洞水库恢复开工。能源网上,推进茶光互补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投资970万元实施光山、尼诺农网改造项目。
惠企惠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承接好县级下放审批事项,持续为辖区企业保驾护航。扎实开展“一把手”带头招商行动,大力推介鹿塘村大松山精制有机茶厂、芭蕉林古茶展销中心、温泉小兔河康养旅居等优势项目。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
破解瓶颈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针对土地制约,完成增减挂钩100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补充耕地800亩,扎实推进历年违法图斑及耕地流出整改,推进昌保高速(温泉段)建设临时用地后续复垦复耕。针对资金制约,巩固烤烟、资源“两大”优势税源,增强“造血”功能,培育壮大重点工业、非公经济等主导财源,积极盘活资源资产;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向上对接,向上争取资金3100万元以上。
(四)紧盯短板弱项,全力以赴惠民生
补齐教育高质量短板。持续巩固“县管校聘”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成果,围绕“中考630分以上13人、小学优秀人数78人”的总目标,大力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外出培训教师180人次以上。优化校点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年内完成新河、鹿塘等5所村完小撤并,松山村幼儿园提升为一级三等幼儿园;完成温泉中学运动场改扩建,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抓实校园安全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防范未成年受到伤害,创建“平安校园”2所。
补齐健康温泉短板。提升温泉卫生院服务能力,培训专业医学人才60人次以上,提高基层首诊比例,努力实现小病不出镇。主动融入“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大局,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深入推进参保扩面,力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6个专项行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努力实现全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省市县标准。
补齐社会保障短板。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人次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80人次以上。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完善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强化低保、临时救助等措施,实现社会救助“应救尽救”。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年内完成温泉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并实现正式运营;落实好生育支持政策,强化生育服务保障;纵深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认真落实“结对帮扶”“关爱守护”等工作措施,温泉社区试点实施“期望港湾”项目。全面兑现耕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公益林、生态林等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小额信贷550万元。
补齐文化乐民短板。充分挖掘茶文化潜力,开展茶艺培训200人次以上,组织斗茶、品茶、识茶活动,提升茶文化影响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4场次;推广群众打歌文化,强化打歌队员教育管理,弘扬社会正能量。打造温泉15分钟健身圈,切实发挥各类体育活动场所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最美温泉人”评选。完成文化站提质提标,接受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定级评估。
补齐市场活力短板。聚焦“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经营主体培育”的发展思路,立足温泉区位、资源优势,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倍增。年内,培育扶持餐饮、娱乐、酒店、民宿等市场主体10户以上,培育农业市场主体130户以上,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和水平,依托温泉靠近县城的独特优势,提升商业活力。
(五)保护绿水青山,全力以赴抓治理
全面防污治污。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履行河长职责,强化右甸河温泉段、松山河等重要河流综合治理,25段河段、2个水库实现100%巡河。加强新河、鹿塘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回头看专项检查,坚决打击围垦河道、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
全面保护生态。深化“林长制”工作,强化林政资源管理,管好32.8万亩森林资源,落实森林防火各项举措,严厉打击盗捕野生动物行为,开展松材线虫防治专项行动,移林造林5500亩,义务植树3.5万株。抓实非煤矿山管理,完成沙子地洼石厂生态修复。全力做好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配合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工作。
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创新“森林经营+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2600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施温泉社区“低碳社区”试点建设项目1个,新建低碳健身步道3000平方米,新增分类垃圾收集箱80个,改造节能灯200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替代,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绿色建材等。
(六)聚焦安居乐业,全力以赴保稳定
抓实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不动摇,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三品一特”监管;加强校园周边、在建项目、水库坝塘等重点领域、非煤矿山、危化品存储等重点行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抓实15个地灾点、2个水库、2个加油站隐患排查,做到一月一检查,坚决防范事故发生。
强化基层治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托11个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全科网格”治理体系作用,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回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树牢法治思维。统筹好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通过置换一批、盘活一批,逐步化解历史债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实抓牢本地区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防控;持续巩固拓展市级“平安乡镇”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深入实施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和命案防控三年攻坚行动。对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进行分级分类管控,落实包保责任,严防漏管失控到保赴昆进京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