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6310/20240312-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珠街乡 |
公开目录 | 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 | 2024-03-12 |
文号 | 浏览量 |
根据《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措施材料的通知》要求,现将珠街乡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3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县委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要点,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管、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生态文明、文化事业、社会稳定、自身建设”8个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珠街高质量发展。
2023年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5.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1.1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31.04%;预计完成向上争取资金5405万元,完成上级下达任务100.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4个,在库投资12965万元,累计入库投资12344万元,完成总任务数的79.64%。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0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同比增长10.2%。
(一)坚持项目不松劲,始终筑牢“发展”理念
一是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科学推进项目编报。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民生保障为重点,完成项目申报10件,申报项目资金1761.67万元。二是强化日常监管,有序推进项目开展。稳步推进在建、续建项目,统筹推进小微项目建设。小湾水电站昌宁库区珠街集镇村外供水完善工程等2个项目已完工;
昌宁县2023年珠街乡谷满村依码自然村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等4个项目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保山市昌宁县2023年黑马金宝片区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于10月底全面开工建设;珠街乡莱菜至珠牛公路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续建项目昌宁县耈街至珠街公路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全面完工。昌宁县珠街乡从岗片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等2个供水保障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总工程量60%;昌宁县珠街乡金宝、黑马光伏提水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预计年底开工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乡供水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传统产业稳步推进。发放农机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254.32万元,服务农业生产一线的力度不断增强,激发种粮积极性。全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812亩,粮食总产预计1.3万吨,其中夏粮总产233万公斤,秋粮预计总产1062.3万公斤,开展耕地流出整改、撂荒耕地调查摸底等工作,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坚持“以草养畜”发展模式,全乡共种植饲草1.3万余亩,实现青贮饲料9600吨,持续巩固生猪、黄牛等畜禽养殖,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开展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稳定畜禽存栏出栏量。二是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富民增收特色产业多门类发展,以“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助农增收产业效能不断凸显。打造高质量特色烟叶生产基地,种好“一乡一品”红大烤烟品种,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58万亩,产量3.5万担,产值达6771.86万元,较上年增加371.86万元,覆盖农户974户。全乡种植魔芋2000亩,稳定种植红花7000余亩,持续推广种植贡菜600余亩,种植工业辣椒1000余亩,种植青花椒2000余亩,百香果、火龙果等生态水果1000余亩,富民增收特色产业不断丰富。三是经济产业增效明显。开展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技术培训,木本油料产值达到12838万元,其中泡核桃面积稳定在19.2808万亩,产量1.0615万吨,产值达12738万元,积极向上争取5465亩低效林改造项目,项目覆盖农户333户;澳洲坚果面积稳定在2.01万亩,产量0.01万吨,产值100万元。
(三)坚持聚焦民生,全力打造“贴心”名片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巩固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发放2022-2023学年雨露计划补助资金516人115.4万元;着力强化医疗保障,2023年全乡建档立卡户参保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采取“内挖+外输”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业能力培训300人次,共转移劳动力5909人次,安置公益性岗位186个,开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申报476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防贫保险参保率达100%,2023年防贫保险理10.8万元;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消费金额达7.98万元。二是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483人,续保率达93.29%,养老保险待遇正常发放18356人次249.15万元;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12780人,参保率达93.28%,医疗保险报销51人次19.15万元;受理为民服务事项3055件,已办结3055件,办结率100%;全乡发放创业贷款10笔19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224笔1117万元。全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8487人次272.99万元,发放城市低保救助金100人次5.20万元,发放特困人员救助金828人次83.80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2347人次21.3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60.09万元;发放救灾资金14.90万元。群众兜底保障不断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不断保障。
(四)坚持精准治理,持续巩固“稳定”局面
一是全力抓安全稳定。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1+7”专项行动及加强汛期安全生产相关要求,织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网。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抓好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烟花爆竹及危化物品等13个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共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1次,累计发出安全生产整改通知书62份,检查记录表120余份。目前全乡未发生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而产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二是全力抓网格治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完成乡级综治中心和1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网格化“底座”作用,压实全乡133名网格单元管理员和448名网格信息小组信息员责任,持续开展好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全乡排查出矛盾纠纷42起,已化解39起,剩余3起正在化解中。三是全力抓普法宣传。依托“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整治养老诈骗等法治宣传活动,全乡共召开村民户长会议开展宣传133场次,发放宣传材料4400余份,推送信息2200余条,制作法治宣传栏12个,建成法治文化场所1个。全乡法律知晓率不断提高,守法意识不断增强。
(五)坚持绿色环保,深入践行“生态”理念
一是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抓好卫生厕所建管工作,完成户厕改建97座;持续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不断提档升级;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红黑板”等制度,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整治常态化,全乡共有垃圾热解站1个,垃圾焚烧炉12个,垃圾焚烧池86个,垃圾桶316个,垃圾托运车5辆,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100%;全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改善,奋力创建全国卫生乡镇。二是“两长”制持续发力。全乡2名总林长,9名乡级林长,11名村级林长共开展巡林工作165次;加快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修复,全乡义务植树任务1.53万株;开展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补植面积297.8亩;共查处涉林案件9起,查处并恢复植被面积0.6115公顷,收缴罚款22276元,森林草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构建“12名乡级河长+17名村级河长+2名巡河员+12名保洁员+137名巡查员”的巡河治理体系,管护好“一江”“三河”“四库”“2沟”,2023年以来乡村两级河长累计巡河1250次,完成AAP巡查问题办结17件,办结率为100%;扎实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全乡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库塘渠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
(六)坚持文化铸魂,着力涵养“乡村”底蕴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讲好发展故事。建强宣传队伍,创新宣传方式,讲好发展故事。充分利用“万名党员进党校”、户长会、小组会、入户走访等形式,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到挂钩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轮,乡党委书记向农村党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2次、乡党委副书记向老干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次,通过“火塘会”“院坝会”等形式开展宣讲30余场次;创作出如情景剧《我们都是接班人》等多形式宣讲作品,获职工演讲比赛三等奖。二是紧盯文明创建,培育文明乡风。持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开展技能培训6场次,开展理论宣讲、读书会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珠街乡入选昌宁县第三届文明乡镇、保山市第六届文明乡镇,复审确认岔河村、子堂村、金宝村、羊街村4个保山市第六届市级文明村。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化发展。全乡确定应急广播安装点位69个,其中乡级平台1个、村(社区)平台10个、自然村终端58个,覆盖面达全乡的90%区域,打通应急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举办2023年“热情彝乡·魅力珠街”火把节系列活动,吸引外地游客达4000余人,进一步带动我乡经济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推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七)坚持自身建设,奋力构建“干事”格局。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干部综合素质。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用活传帮带、实践锻炼、交流学习等手段,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二是践行为民宗旨,高效回应群众诉求。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宗旨意识和担当意识,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深入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推动干部职工树立“时间效率化、工作高效化”意识,机关作风效能实现大转变大提升。持续深化村级组织规范化成效,建强乡、村为民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管理水平,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耐心解答群众的每一个疑问,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严守纪律规矩,努力打造廉洁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注重源头防治,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不断完善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矩,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措施,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立足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成效,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今年来,珠街乡各项工作均平稳有序推进,但在工作上还存 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短板和差距。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道路建设和维护成本高、进度慢,导致群众出行困难,受自然因素影响,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全乡供水系统建设不够完备,供水出现地区性、时段性不平衡等。二是群众增收动力不足。受地势、气候及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受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依赖外界项目租赁、服务管理等手段,缺乏自主经营能力和发展主动性,群众增收致富的自身动力不足。 三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艰巨。珠街乡脱贫人口数量多、贫困面广,部分脱贫人口家底薄,收入水平不高,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造血能力不足,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强。四是信访维稳形势依然严峻。珠街乡各种新老矛盾错综交织,历史积案风险严峻,加之近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对拆旧复垦等相关政策掌握不透,容易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2024年,围绕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民生保障、群众增收、项目攻坚、安全稳定等方面争取新成效、迈出新步伐。
(二)目标任务。2024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精准谋划产业布局;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持续加强乡村干部作风建设、提升乡村干部能力素质,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安排部署,持续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三)主要措施
——聚焦短板补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把补短板作为提升发展水平的切入点。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等短板。
一是立足现有资源,超前谋划,保障项目用地。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和争取,配合做好弥昌高速公路和黑惠江大桥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耈街至珠街公路改造、高标准农田、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3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建设等项目。争取实施昌宁县珠街彝族乡2024年民族团结示范乡建设项目,带动特色优势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申报实施珠街乡泡核桃初加工厂建设项目、珠街乡自来水厂建设项目,争取申报实施珠街乡从岗社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申报实施保山市昌宁县珠街乡羊街村自然能提水项目,申报实施珠街乡黑马村上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强化民生保障,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乡计划总投资2562万元,坚持超前谋划多措并举,加快全乡发展模式由低向高转变。
二是坚定不移治污染、建生态,守牢高质量发展底色。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第一议题”“第一主题”持续学习,树牢生态文明观,让乡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降污减污”“清四乱”“清河净滩”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一盘棋”思想,推动跨界河湖治理体系完善,强化与黑惠江上下游沿岸乡镇的沟通协调,形成联防联治的工作局面;加强生活源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源地环境质量,保障饮水安全。有效落实“林长制”,持续开展森林抚育工程,进一步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统筹推进“人均种植1棵树”添绿工程,有效开展林地用途管控和征占用林地定额等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火情。围绕“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四旁”,在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集镇街道,主次干道,活动广场“四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推广“最美庭院”建设。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提升行动,加强路域环境整治,提高“一水两污”治理能力,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卫生乡镇。
三是毫不放松防风险、除隐患,筑牢高质量发展屏障。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紧盯重要时段、重点领域,统筹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道路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健全应急处置机制,严防重大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着力普法、用法、执法、监督。用好“网格信息员、法治村官、乡贤、义务巡察队”4支治理队伍,提升风险隐患排查和纠纷调处化解能力。推行“五户、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推动村规民约执行,促使全乡群众参与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健全完善乡风文明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加强文明乡镇、文明村社、文明家庭创建。树立宣传典型,用榜样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营造淳朴乡风。
——盘活特色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围绕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目标,紧扣“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两条主线,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兴旺。
一是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科学推进“烟粮轮作”,在地块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投入上下功夫,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保持粮食产量在1290万公斤以上;加大核心烟区恢复力度,加大机械化、滴灌等现代科技投入,确保每年种植“一乡一品”“红大”烤烟15000亩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加快推进泡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加强木本油料抚育管理,持续走稳“种草养畜”路子,发挥从岗、金宝、黑马规模化养殖场的项目效益,推动畜牧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引导群众规范种植巨菌草,力争巨菌草种植突破1.3万亩,生产青贮饲料12万吨以上。
三是持续推进富农产业多元发展,落实创业贷款、致富带头人培养等政策,引导农户发展好红花、贡菜、青花椒、生态水果、魔芋等产业。管理经营好生物质燃料加工厂、青贮饲料加工厂、魔芋加工厂等农产品加工厂,推动农业工业化发展。
四是持续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扶持好龙头企业,用好“双绑”利益链接机制等,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现代化。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富裕富足步伐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服务能力提升”和“搭建平台”两个着力点,加快构建“生活有保障、提升有渠道、就业有帮扶、干事有劲头”的民生保障新格局。
一是精准帮扶,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发挥“一平台三机制”作用,加强“三类对象”监测预警,落实好领导干部网格化包户、动态调整和针对性帮扶工作,前移防贫关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是持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保障基本民生。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好“家庭医生”作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巩固“县管校聘”改革成果,推动素质教育走深走实;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实施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开展好“金秋助学”“捐资助教”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严格落实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扎实做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防贫保险收缴和赔付工作。
三是坚持科教兴乡,持续提升干部队伍和群众的综合素质。用好“双提升”平台,持续提升村组干部的学历水平;用好农村人才实训基地,储备培养好后备力量、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高效组织好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向着培养现代化素质农民的目标迈进;扎实开展好农机补贴发放、农技推广等工作,向科技富民强乡的目标迈进。
四是坚持拓宽渠道,持续促进群众增收。通过“红色劳务”输出、组织人力资源公司到村(社区)招聘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外出务工;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本土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吸收一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提高群众的务工性收入。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发放好小额信贷、创业贷款,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鼓励群众发展好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娱乐等庭院经济,以新的经济业态增加群众收入。
五是新风塑农,提振发展信心。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以“五亮五比五促”“三深入”行动、宣讲团宣讲等方式,大力推进文明新风进门、入脑、走心,弘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精神。发挥榜样力量,培养致富带头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