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1-7-/2022-0106004 发布机构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2-01-0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加快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2021—2025年)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蔬菜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结合实际,就加快推进昌宁县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决策以及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发展机遇,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机制体制创新为保障,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提高蔬菜绿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提升蔬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兴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到“十四五”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0万亩,比“十三五”末增7万亩,增长53.8%,年均增长率达9%;蔬菜总产量29.4万吨,比“十三五”末增11.27万吨,增长62.2%,年均增长率达10.2%;农业产值10.4亿元,比“十三五”末增5.54亿元,增长114%,年均增长率达16.5%。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A级绿色标准技术推广普及率达50%以上,蔬菜冷链物流设施达17万立方米以上,2025年前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规模化发展工程。加大土地合理流转力度,抓好适度规模经营,在枯柯河流域低热坝区布局发展5万亩冬早蔬菜,在温热山区半山区布局发展5万亩“两青”豆类,在田园镇、漭水镇等温凉坝区布局发展1万亩叶类蔬菜,形成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蔬菜产业格局。依托基地建设重点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百亩、千亩规模化示范基地,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50户以上。提高蔬菜专业化生产水平,发展“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15个以上。

(二)实施绿色标准种植技术推广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创办样板,试验示范,抓好技术储备,建立“昌宁县A级绿色蔬菜生产示范田”,做好良种和各项“生态、先进、实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抓好辣椒、四季豆等蔬菜重点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倡导和推广菜区轮作,重点突破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每年组织科技培训1000人(次)以上,开展科技试验示范10组以上,创办绿色、高效示范样板5000亩以上,创办水旱轮作样板2000亩以上。每年组织1个以上蔬菜营销实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认证产品3个以上,确保全县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A级绿色标准技术推广普及率50%以上。

(三)实施市场体系培育工程。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蔬菜,积极开拓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市场行情,指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搭配蔬菜种类、品种结构,安排好播种节令,巧打时间差。继续发挥昌宁湾甸兴茂农特产品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昌宁县云通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省、市龙头营销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昌宁县锦程物流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引导、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使之发挥营销的主渠道作用;规范农民经纪人和中间商队伍,充分发挥其在联结产销环节的纽带作用。在柯街镇、卡斯镇、湾甸乡规划建设6个田头市场,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全县蔬菜冷链物流设施达17万立方米以上。积极组织申报“昌宁四季豆”“昌宁青豌豆”“昌宁辣椒”等地理商标,并将其纳入“云上昌宁”平台进行宣传打造。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采购会,做好产品推介和宣传,打响“昌宁蔬菜”品牌,不断提升“昌宁蔬菜”的质量和声誉。依托东西部协作、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等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做好农超对接和拓展东北、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利用抖音、快手、百度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销售,发展“网红”蔬菜产品,拓宽蔬菜产品营销渠道。(四)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工程。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一部手机云企贷”等信贷支持,多渠道融资,抓好钢架大棚、水肥一体化、工厂化育苗、物联网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发展智慧农业。继续抓好柯街镇、湾甸乡蔬菜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组织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和田园镇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等6个项目,至2025年年培育优质种苗达5000万株,比2021年增3200万株;年推广微喷灌15万亩、水肥一体化12万亩、反光地膜覆盖(驱蚜增光)10万亩、配方施肥15万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15万亩。

(五)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强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级检测中心作用,满足重点产区蔬菜产品检测的需要,全面启动蔬菜速测行动,确保蔬菜检测全覆盖、无死角。抓好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宣传、培训和生产指导,认真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抓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力控制农药的施用种类、数量和间隔期,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98%以上。

四、扶持政策

(一)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奖补。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函〔2020〕59号)精神,对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投资建设冷库,按照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给予奖补,单个投资主体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事蔬菜等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新建冷链设施,实际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投资主体奖补不超过200万元。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企业,新增冷库、冷链运输及产品加工、供应链设施设备投入形成的资产性投资,实际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补。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奖补。按照《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走在全省前列的实施意见》(保发〔2019〕7号)精神,对当年新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20万元奖补;当年认定的省级示范家庭农(林)场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补;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0亿元、20亿元、10亿元、5亿元、1亿元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合作社,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补;符合条件的新纳规企业、企业新增投资、新上市企业,按照省、市现行政策予以奖励。

(三)品牌培育奖补。按照《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走在全省前列的实施意见》(保发〔2019〕7号)精神,对评为云南省名品、名企的,在省级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按照每个产品5万元给予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按照每个产品2万元给予奖补,最高奖补20万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补。对每个质量标准制修订项目奖补5万元。

(四)科技经费投入。由县级财政统筹解决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经费,年组织科技培训1000人次,投入经费10万元;开展科技试验示范10组,投入经费10万元;创办绿色、高效示范样板5000亩,投入经费60万元;创办水旱轮作样板2000亩,补助经费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和地方经济合理布局的高度认识蔬菜产业,摆正蔬菜产业发展地位,正确处理好发展蔬菜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各产业争地争劳力的矛盾,统筹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加强领导,合力推进。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供销社、税务局等部门和13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县直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职责出发,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三)强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保障。健全县、乡镇蔬菜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昌宁蔬菜产销实际的科技及人才支撑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引进、研究、示范和应用,抓好蔬菜科技人才和农村蔬菜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蔬菜科研领军人才、农技推广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服务型等方面的重点人才,尽快提高昌宁蔬菜产业的人才、科技支撑水平。

(四)强化资金筹措,完善投入保障。县级统筹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要向蔬菜产业倾斜,县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基地基础设施、工厂化育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打造绿色食品牌,开展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金融部门要增加信贷支持力度。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经济组织、个人投资蔬菜产业,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农民为主体,金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