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1-7-/2021-1114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1-11-14 |
文号 | 浏览量 |
2021年,县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保山现场办公会、市委市政府昌宁现场办公会的安排部署,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党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有力
局党组始终扛牢党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确保全局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局党组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9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读书班”1期,组织69名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学习。各党支部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例会集中学习271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困难和问题,制定“民生实事计划”6项,已完成4项,开列领导干部和党员“为民办事清单”180项,已全部落实到位。二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调整充实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保山“3·29”专案以案促改工作,集中开展警示教育4次,开展干部职工谈心谈话4次;严格按照党组提名、组织考察、廉政审查、上级审批等程序,调整局属各党支部书记、委员12人,调整任免股室、站所班子成员36人;扎实开展怕、拖、推、散、浮、庸等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干部职工管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致力于将干部职工遵守党纪党规的自觉性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三是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推进。按照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调整充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做到抓宣传、控舆论、管阵地,抓实意识形态工作。
二、强化履职担当,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开局良好
(一)重点指标稳中向好。全年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5.79亿元,同比增19.1%。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90.2亿元,同比增长12.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现价总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0.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可比价总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12%。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速7.23%。预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1元,同比增9%。
(二)重点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粮油作物稳产增收。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6.11万亩,同比增0.31万亩,预计产量22.14万吨,同比增0.01万吨,预计产值6.37亿元,同比增0.52亿元,增8.9%。二是经济作物稳步发展。种植蔬菜16万亩,产量22.8万吨,同比增4.7万吨,增25.9%,产值7.11亿元,同比增2.25亿元,增46.6%。茶叶面积31.43万亩,产量2.93万吨,同比增0.02万吨;产值13亿元,同比增3.48亿元,增36.52%。桑园面积8万亩,预计蚕茧产量800吨,同比增130吨。甘蔗种植面积4.55万亩,产量23.37万吨,农业产值9817万元。水果面积7.8万亩,产量12.8万吨,同比增1.5万吨,产值2.8亿元,同比增0.79亿元,增长39%。种植烤烟8.88万亩,预计收购烟叶21.1万担,与上年持平,收购总值3.31亿元,比去年增加1573万元,增幅5%。种植香料烟2.05万亩,收购烟叶(丝)5.27万担,农业产值0.67亿元。三是畜牧产值再创新高。预计全县肉类总产9.93万吨,同比增2.57万吨,增34.9%;禽蛋产量1455吨,同比增48吨。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存栏分别为:80.54万头,18.32万头、16.42万只、126.08万羽;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出栏分别为95万头、5.6万头、14.31万只、200.67万羽,同比分别增31.5%、23%、3.2%、4%;可实现畜牧产值37.98亿元,同比增12.8%。四是渔业产业持续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7.8万亩。其中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0000亩,水产品总产量7560吨,渔业总产1.04亿元,同比增494万元,增4.96%。
(三)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1.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成效。2021年县级下达我局固定资产投资任务3.7亿元,截至目前完成3.09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83.45%。主要项目支撑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规模场建设项目和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2.“厕所革命”取得新进展。2021年计划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新建改建8080座,截至10月20日,完工7646座,完成率94.64%,在建433座;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计划新建改建35座,截至10月20日,完工21座,完成率60%,在建14座,10月底前可全面完成农村厕所建设任务。
3.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取得新突破。昌宁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于2021年4月15日挂牌成立,下设办公室、财务室、农资农机中队、动监渔政中队。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案件14件,已办结14件。其中:经营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饲料案2起,无证经营兽药案1起,无证经营农药案2起,经营劣质农药案3起,经营假农药案1起,运输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动物案2起,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案1起,生产经营假种子案1起,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案1起。罚款金额49525.60元,没收违法所得18328.40元,罚没收入合计67854.00元。
4.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取得新成绩。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创民工作与中心工作、脱贫攻坚巩固拓展、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不断拓展创建工作载体,丰富创建工作内容,在全县4次“创民”工作督查中有3次被评价为“好”。
5.农业生态环保开启新篇章。《昌宁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五年行动方案》的下发实施,为全县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了基础。
6.动物防疫工作取得新成就。依托生猪外调大县奖励资金,对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政府采购、免费提供和强制免疫,全县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为83.2%,较2019年和2020年分别提高了38和17个百分点,年内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7.谋篇布局明确新目标。《昌宁县加快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2021—2025年》《昌宁县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意见2021—2025年》《昌宁县高质量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和《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实施意见》已经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下发实施,为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8.乡村振兴工作打开新局面。截至目前,3个示范区(含1个田园综合体)共使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100万元。依托示范区核心项目建设,田园镇新城社区,漭水镇漭水社区、河尾社区,温泉镇联席村,柯街镇华侨社区、芒赖社区,卡斯镇龙潭社区,湾甸乡上甸社区8个精品示范村均和示范区建设同步推进。其余7个精品示范村按照特色产业培植、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整治三大工程稳步推进。30个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村级申报、乡级推荐、县级核录、市级复审、省级评定”的程序有序推进。
9.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开启新征程。围绕省委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提出的“3条要求”,出台了《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实施意见》,制定了配套的6个细化工作方案,形成了“1+6”政策体系。温泉镇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茶叶)。
10.惠农政策落实有新举措。预计完成肉牛冻精改良3.026万头,其中黄牛2.451万头,水牛0.575万头,完成计划数3万头的100.9%,同比增长41%;完成生猪改良15.0480万窝,完成计划数15万窝的100.32%,同比增长23.5%;完成山羊改良2.5822万只,同比增长6.49%;完成农田种草8.011万亩,完成计划数8万亩的100.14%,同比增长113.2%;推广青贮氨化饲料25.14万吨,完成计划数25万吨的100.56%,同比增长32.17%;发放肉牛贴息贷款1.78亿元,惠及1498户农户。完成科技培训54期6100人次。兑付耕地地力补贴4110万元,兑付面积66.11万亩,受益农户77550户。兑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95.8万元,兑付面积66.11万亩,受益农户74830户。申请受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9.622万元,已完成补贴资金兑付9.33万元;已完成3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办理工作,涉及补贴资金2.98万元。完成兑现2020年保山市“绿色食品牌”奖补资金85万元,省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115.337万元。
11.“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交出新答卷。为进一步巩固三农治理成果,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巩固“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成果,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今年7月至8月,昌宁县集中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2019年认定“大棚房”违法问题4宗,现4宗已按要求整改到位,违法违规建筑物已全部拆除,没有出现反弹现象;排查出新增大棚房违规问题3宗5.87亩(田园镇2个,更戛乡1个),针对新排查出的3宗“大棚房”违规问题,逐一制定了整改销号方案,坚决依法依规整治。目前新增的3宗均已按方案要求完成整改,并予以验收销号。
12.村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有举措。昌宁县2021年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涉2115个集体经济组织。其中:村(社区)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123个,村(居)民小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1992个。截止2021年2月28日,已完成换届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123个,村(居)民小组股份经济合作社1990个,有2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因异地搬迁撤并(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火皮地上、火皮地下两个村民小组)已办理相关注销手续。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产生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2113名,监事长2113名。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理事长110名,占89.4%。
13.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有新进展。按照《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单位)创建工作文件的通知》(保农便签〔2021〕467号),我县被列入1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县之一,在工作推进上我县一是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13乡镇主要行政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昌宁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三是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名录》《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四是已与32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兽药安全使用承诺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承诺书》,并向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资经营主体发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农兽药依法依规经营告知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依法依规经营告知书》,与48家农兽药经营主体签订《农兽药依法依规经营承诺书》《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依法依规经营承诺书》。五是推动网格化监管。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推动全县所有乡镇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全面落实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探索建立企业内控员、社会监督员队伍。目前已有10个乡镇完成“乡(镇)、村(社区)”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协管员队伍的组建。
14.疫情防控工作。一是严格执行门卫扫码亮码和登记等疫情防控制度。二是按要求做好网格区返昌人员排查工作。三是扎实做好农资经营场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与其他县区接壤的乡镇为重点,以村组经营经营场所为重点督促经营业主严格执行扫码、亮码、测温、消毒等制度。
(四)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一是争取到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产业项目62个,投入整合资金1.66亿元,涵盖烤烟、水稻等产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示范点打造等项目。二是围绕做强生猪产业,东方希望生猪养殖项目生活楼、猪舍、环保区等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即将投产;好生长生猪养殖场二期、三期扩建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产使用;好宜多10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完成投资的30%;云南健乐3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完成投资的45%。实施2021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21个,其中,生猪规模场建设项目11个,生猪屠宰场冷链项目2个,检疫申报点建设项目7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2408.92万元,其中项目补助资金721万元。三是围绕做大肉牛产业,昌宁欣然畜牧1000头肉牛养殖场项目完成投资的80%;实施肉牛规模场建设项目12个,项目补助资金1450万元。
三、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党建工作缺乏亮点和经验总结,没有在全县、全市叫得响的党建品牌。二是龙头企业少、小、弱,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规模化发展用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四是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监管难度较大。
2022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党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在打造“绿色食品牌”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实粮油生产。2022年,全县计划稳定粮食种植面积66万亩,产量22万吨;油菜4万亩,产量0.48万吨。其中:种植夏粮面积25万亩(小麦4万亩,大麦7万亩,豌豆5万亩,蚕豆3.5万亩,马铃薯4.5万亩,冬玉米0.5万亩,杂粮0.5万亩);计划种植秋粮40万亩(水稻12万亩,玉米22万亩,其它粮食作物6万亩)。
(二)抓实品牌打造。一是在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上持续用力。依托2.98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基地,扶持昌宁红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健全线上线下产品营销渠道,努力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不断提升昌宁红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把“昌宁红茶”打造为世界知名红茶品牌。二是加快推进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一县一业”茶叶示范县申报等重点工作。三是完善品牌培育计划和激励措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名品、名企、驰名商标评选活动,对获得荣誉的企业给予奖励,力争创建1—2个国内知名品牌,创建云南名牌农产品6件,区域公用品牌3个。引导县内企业积极使用“昌宁红茶”“昌宁核桃”“千年茶乡”等公用品牌,提升现有公用品牌知名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其中绿色、有机产品24个。
(三)抓实龙头培育。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为2025年末培育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1个,1亿元以上的10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0个,奠定基础。
(四)抓实两烟生产。完成烤烟种植面积8.8万亩,收购21.1万担,产值3.2亿元以上,烟叶税收7000万元以上。完成香料烟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8万担。
(五)抓实生态环保。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紧盯畜禽粪污治理、农药化肥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积极引导农户树立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六)抓实项目投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全力推动鹏欣肉牛养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畜禽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等新项目落地,东方希望、欣然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巩固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