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615A/20251026-0001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更戛乡 |
| 公开目录 | 生态环境 | 发布日期 | 2025-10-26 |
| 文号 | 浏览量 |
近来,昌宁县更戛乡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中,大力践行“三法三化”,用好“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积极探索共建理事会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污水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组织创新:共建理事务,众人商治理。更戛乡坚持党建引领,指导11个村自主建立“1+N+1”村级自治组织,建立“走访调研—需求梳理—分类施策”机制,让群众自己决定“做什么”,以自治组织为主体引导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自下而上推动。在污水治理过程中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乡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网格员包户”三级联动机制,联合共建理事会,通过“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将目标分解至村社,明确每周工程进度、投资完成额、农户覆盖率等量化指标,并通过共建理事会下设的建筑施工组、道路运输组、绿化美化组等专业服务组,带领群众全程参与污水治理。
参与创新:旁观变参与,客体成主体。更戛乡注重“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广泛吸纳老党员、乡贤、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常态化组织村民代表每月参与2至3次座谈会、院坝会等,对污水处理征集的意见建议实施分类整理、台账管理,明确采纳情况及未采纳原因并及时公示。听取群众建议将分散型村庄采用单户接入“小三格”处理系统,尾水就近用于房前屋后“四小园”资源化利用;相对集中型村庄实施黑水灰水合并收集,经“大三格”预处理后用于农田、果园、林地灌溉,全面优化村庄排水系统布局。同时依托共建理事会牵头建立“项目实施—群众监督—成效评议”机制,组织群众对项目质量、资金使用等进行全程监督,让群众对自己的家园“怎么建、怎么管”说了算。
治理创新:花钱办大事,小钱办成事。更戛乡在项目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组织引导+群众自筹+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村内项目建设,构建出“财政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农户投一点”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在污水管网建设中,共建理事会通过政策宣讲、典型带动强化群众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其投工投劳,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全力推动农村污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