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07F-/2022-0915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湾甸乡
公开目录 生态环境 发布日期 2022-09-1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湾甸:党群同心共绘水清岸绿新画卷

湾甸乡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抓党建促枯柯河流域环境治理标杆区”战略定位,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领、群众参与的思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打造水清岸绿产业兴的乡村新画卷。

水岸同治,厚植“绿色肌底”。以水系治理为切入点,构建层级清晰、责任明确的乡村两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全面压实巡河、护河、治河三个责任。辖区内15条232.95公里河道(干渠)、2个水塘、1座水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16名乡村河长巡河610余次,现场交办和推进解决河库突出问题40余个,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3次;修复河堤400余米,修复支渠9公里,治理支流1.2公里。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累计建成公厕27个,改建户厕1063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率达到62%,枯柯河沿岸旱厕清“零”;建成垃圾焚烧点3个,配置垃圾车7辆、垃圾收运箱137个;集中整治枯柯河沿岸畜禽养殖,30米以内猪舍全部拆除,30至50米以内猪舍化粪池已全部完成提升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

管护同步,筑牢“绿色屏障”。落实常态化监管,探索“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人员密集、车流较大的河段安装电子监控26个,实现24小时监控抓拍,加大河道监控电子化力度。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等“八进”活动,到村民小组召开群众会议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27次,印发宣传单5000余份,在集镇、交通要道等张贴生态文明宣传标识标语40份,营造浓厚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健全完善自然村村庄保洁制度、垃圾清运制度、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制度等长效制度机制,进一步激发群众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织布鸟回归为契机,通过摄影爱好者宣传,在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扎实推进织布鸟等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宣传保护工作,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群同心,织密“绿色网格”。深入实施抓党建促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依托“五组一联”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流域环境治理。由环境提升组牵头,集中开展“清河行动”3次,清理河道20余公里,清除垃圾、淤泥120余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党员先锋行”,积极探索“党支部+网格+党员”的模式,按自然村划分党组织责任区31块,由党支部包片分段,划定党员责任区66片,设立党员示范岗181个,党员带头作出环境保护承诺事项450余项。积极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志愿服务,定期组织群众整治村容村貌,组建志愿服务队18支700余人次,开展沿河植绿护绿、清理水面漂浮物、清扫沿岸垃圾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22次,形成党员做先锋、群众齐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

发展同频,蓄积“绿色财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针对河岸乱弃农膜问题,与昌宁诚源再生物资利用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对废弃农膜采取“村收集、乡统筹、公司集中回收”的方式进行处置,累计回收农膜2吨。针对河岸乱弃肥料农药包装物问题,分别在上甸社区和下甸村各设置1个回收点,督促农户到就近回收点进行交售或兑换农资,回收农药包装物0.6吨。坚持生态惠民理念,积极探索发展生态产业。为扭转芒回村“靠山吃山”的松脂采集发展模式,村“两委”动员群众试种植雨水豆,实现从“松脂”到“豆子”的产业转型,充分保护松林资源的同时有效促进村民增收。立足湾甸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紧扣“产业、生态、旅游”三大资源要素,持续推进生态农业、特色乡村旅游等“农旅”融合发展,推动马棒、热水等农旅融合示范建设项目落地,全面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产业、生态、旅游互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