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07F-/2022-1014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湾甸乡
公开目录 扶贫工作信息 发布日期 2022-10-1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这十年】“移”路跨越“移”路欢

初秋的湾甸,满眼山川绿,到处花果香,一幅“农民富、产业旺、家园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夕阳下的湾甸乡大城村,笼罩在一片瑰色当中,静谧安详。

趁着凉快下来,大城四村民小组普志来到田里忙活。普志说:“我老家在大田坝镇文沧村竹洼村民小组,那里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比较艰苦,往往一年的收成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移民湾甸后主要种植蔬菜和西瓜,2021年收入超过17万元,现在家里电视、冰箱、洗衣机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还购买了12万的家庭轿车。吃得好了、住得好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普志移民后的美好生活,是1278户5207人小湾移民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昌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水能开发项目小湾水电站建设工程第二大淹没县,库区涉及澜沧江、黑惠江两江四岸4个乡镇,淹没澜沧江56公里、黑惠江23公里,全县淹没总面积48.22km2,直接影响人口2万多人。2008年至2014年,昌宁县分四批移民珠街、耈街、漭水、大田坝4个乡镇19个村176个村民小组移民1278户5207人到湾甸乡安置,安置区涉及上甸社区、下甸村、大城村三个安置点18个村民小组。目前移民生产生活秩序正常、思想稳定,达到了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实现了产业融合、民族融合、情感融合、生活融合。

聚集产业发展,打牢持续发展基础。移民搬迁到位后,有关部门和湾甸乡立足湾甸实际,及时将土地配置到户,同时给予适当的农资补贴,促使移民尽快恢复生产。依托湾甸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水利等资源,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采取当地群众教、移民主动学等,促使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生产方式;充分发挥移民群众勤劳、朴实、上进的优势,通过自身努力,学会了反季节蔬菜、水果等种植技术,并将原籍红花产业带入湾甸,实现了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与全乡人民同步实现致富目标。目前,2021年,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40元,人均纯收入远远高于全市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已成为广大移民群众收入常态。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后扶项目47个,投入移民专项资金10461.25万元,建设完成了七一渠、上东沟、南大沟等涉及移民群众生产发展的生计工程,改善了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移民发展后劲。累计实施小湾专业项目23个,总投资13939.27万元,兑付补偿补助资金6.69亿元,完成了安置点基础设施、生产开发、农贸市场、活动场所、环保水利等工程。目前,所有移民群众都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喝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移民安置区所有村组道路和入户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且安装了路灯和种植了绿化树,实现了220伏照明电、380伏动力电以及网络宽带全覆盖,实现了移民安置区活动场所全覆盖,移民新村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

强化服务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始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始终绷紧维护社会稳定这根弦,工作上走群众路线,严格按程序要求办事;工作作风上扎实细致,不怕麻烦,不搞粗枝大叶;工作措施上建立健全了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预防为主,对可能发生或一旦发生的移民群体性事件,做到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处置果断,避免其蔓延扩大,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体工作中,一方面加强从事移民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训,让干部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有关移民政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政策界限,掌握工作方法,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本领;另一方面不断增强移民工作的透明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移民群众展示工作,加强移民的宣传教育,促使移民群众真正从内心深处正确理解中央、省、市、县有关移民政策,让移民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促使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移民政策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

融合共生促发展,同心浇开幸福花。抓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机遇,帮扶引导移民群众优化产业结构、找准适合发展路子,通过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增强移民群众扎根深耕湾甸坝子的认同,奠定了团结融合、共同发展基础。移民群众时刻牢记,是国家移民政策让移民群众与本地居民结缘湾甸,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互相帮助,形成了团结融合、互利共生、幸福满满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一起过,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一起庆,广大移民群众的湾甸认同不断增强。

从澜沧江畔、黑惠江畔到枯柯河畔,昌宁的小湾水电站市辖区的移民搬迁安置之路,成了移民群众走向富裕的幸福之路。在这条道路上,移民群众与湾甸原住民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发展,共同书写辉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