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07F-/2021-1103003 发布机构 昌宁县湾甸乡
公开目录 六稳、六保工作 发布日期 2021-11-0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点燃人才“引擎”,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点燃人才“引擎”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把乡村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培育产生一大批新型农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湾甸乡党委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理念,作实“引才、育才、用才”三篇文章,激发人才“引擎”,为湾甸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打好“乡情牌”,引才聚智,为发展“架梯子”

作为昌宁县最大的移民乡镇,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三次大的移民下坝开荒种粮,到2008年至2014年分四批次接收1278户5207人的小湾库区移民,湾甸经历了四次大的移民安置,居住人口从之前整个枯柯河坝区仅有2000多人到2020年底全乡人口达18727人,历史接收移民超过现有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湾甸人民的生活也从之前的食不果腹到现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07元,整体上呈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总结下来,湾甸的发展靠的正是接收了大量的人才。同样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人才,如何吸引返乡人才回乡创业、如何培育更多的乡土人才是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湾甸的乡情实际来看,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契机,扩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民族乡”带动效应,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等,结合湾甸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孵化本土企业等措施,打好引才“资源牌”和“乡情牌”,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好的创业环境、更广的发展平台,引导更多有能力、有业绩、对家乡有感情的本乡本土人才回归家乡、建设家乡,鼓励更多的乡外人才到湾甸干事创业。

用好“练兵场”,育才凝力,为发展“搭台子”

湾甸作为一个农业大乡,是“南菜北运”的重要产地,依托依托万亩蔬菜、万亩西瓜、万亩林果“三个万亩”规模产业和千亩沃柑、千亩柠檬、千亩葡萄、千亩芒果“四个千亩”示范庄园的示范带动,2020年末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5.43亿元、年均增长9.7%,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73亿元、年均增长9.3%。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中的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服务,但更关键的是全乡790名农村实用人才辛勤付出。但是,当前湾甸农业产业发展“有规模无品牌、有企业无龙头”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推动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也成为了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是推动湾甸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做的就是结合我们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组织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在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和创新农村人才培育机制,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村人才孵化培育链条,着力培养一批乡村振兴所需“田专家”“农秀才”,逐步在湾甸打造一个高产、优质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

打好“服务牌”,用才留心,为发展“铺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就湾甸来看,目前我们全乡有着27名党政人才、30名专业技术人才、790名农村实用人才、8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虽说总体体量不算大,但抓人才工作我们除了要有引才聚才的“前招”,还需要要有用才留才的“后招”,如何用好用活现有的人才是“关键一招”。从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的角度,基础是要抓班子带队伍,把党政人才和公有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管好用好,其次要带领全乡各单位、各村(社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资金信贷、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等政策机制,把广大农村实用人才、非公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服务好,并通过吸引外出务工人才回乡创业,支持鼓励在外企业家等优秀人才以返乡投资创业、包村包项目、担任志愿者、捐资捐物等方式,积极调动各方面人才力量服务湾甸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质增效,为把湾甸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优质冬早蔬菜种植基地”凝聚人才智慧、贡献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