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07F/20240401-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湾甸乡
公开目录 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4-04-0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湾甸傣族乡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工作计划

湾甸傣族乡人民政府

2024年,湾甸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更大的决心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真正做到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激活振兴发展“动力源”。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并抓,最大化发挥项目效益。延长交通网末梢,年内配合完成昌链高速实质性开工建设,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小街子、大城两条连接线,实施好投资37万元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推动路网建设向产业发展倾斜,硬化田间机耕和入户道路6公里以上。完善水利网建设,结合新时代“百千万工程”、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改造等项目,新建灌溉沟渠1.4公里,新建配水支管、农渠、斗沟、农沟、路边沟14公里以上,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和产业用水无遗漏。加强能源网保障。计划实施650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建造10千伏路线14千米,低压路线20千米,新建及更换配电变压器14台容量3255伏特安,满足湾甸产业发展能源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拓宽信息网通道。在全乡基站信息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基站进行1次全面的检修,确保日常通讯无阻碍,同时实施光网建设,新架设25千米的光网,推动个别信号不稳定区域的网络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月监测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态监测管理体系,根据农户家庭情况以及致贫(返贫)风险点,修改完善“一户一策”措施,帮助监测户消除风险,持续做好住房保障、饮水安全保障、教育保障和健康保障,确保帮扶不漏一人。拓展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用好产业基础厚实优势,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双绑”机制和致富带头人带动等帮扶措施,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村级以红色劳务组建合作社,收集本地冷库、餐馆的务工岗位,集中对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拓展就近务工空间和收入。

(二)着力做优绿色产业“升级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群众增收、产业振兴,稳步推进贯穿枯柯河流域的“党建+乡村振兴示范廊道”建设,全力打造优质生态农业升级版。做强一产,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计划投资3100多万元建设小街子、下甸、大城高标准农田项目1.5万亩和大树土地整治1200亩,率先引进高经济效益的雪茄烟种植,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1个现代化农业示范种植园,建设2个特色水果高标准种植棚,积极推进果蔬产业联盟建设,开展40个果蔬的“三品一标”认定,争创全省蔬菜产业示范区。做优二产,推行班子成员挂包民营企业制度,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营商环境。立足果蔬、土地、气候、交通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龙头、延伸链条、招引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做活三产,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充分挖掘湾甸农业的非传统功能,将湾甸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傣乡文化、传统习俗、傣乡美食,与现代旅游、果园采摘、民族文化体验等进行产业融合,加快推进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帕旭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项目建设,打造1条旅游精品路线,规划建设串联芒岗、帕旭、芒石寨、马棒的傣寨风情旅游环线,辐射下甸土林、大城傣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多个特色果蔬采摘体验园,不断提升“和谐傣乡·幸福湾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着力构建绿水青山“美家园”。依托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美丽家园·移民新村”项目,着重拓展公共生态游憩空间,打造集镇休闲公园,不断提升集镇功能和融入热带风情元素,健全“资源养镇+资产养镇”保障模式,全面提升集镇建设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的小街子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实施投资360万元的大城移民安置区污水处理项目,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持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健全完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好巡河、护河、管河责任,全面加强污水收集处理,积极争取集镇污水处理、小流域治理等项目,不断提升辖区库塘坝渠水质和沿岸环境质量,确保枯柯河流域国控断面总体水质达Ⅲ类以上。

(四)着力做好民生福祉“稳定器”。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带动基层民众科学素质稳步提升;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优化教师配置,精简机构,强化对校长、教师、学生的管理,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资源向教育倾斜,实施好总投资928万元的新建中学宿舍楼和中心幼儿园食堂项目,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坚持抓好民生福祉,持续加大投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解决“医”与“养”的问题,严格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加强慢性病规范管理、高龄老年人疾病随访和健康指导,探索“医养结合”新体系。围绕稳岗扩岗两个着力点,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落实退役军人就业保障政策,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规范化程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为充分的就业。

(五)着力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为抓手,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细化“网格发现、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网格化管理机制,达到群众在网格内联系、意见在网格内收集、情况在网格内掌握、问题在网格内解决,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建强社会治理队伍,按照“宗教治理抓到位、矛盾纠纷管到底、村规民约落到人”的工作思路,完善乡、村、组三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组建“社会治理”和“法制宣传”工作队,最大限度发挥乡村治理工作队效用,夯实社会治理队伍力量,构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群众安全感。巩固“平安湾甸,法治湾甸”建设成果,深化自治、德治、法制、共治、智治同行,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强化问题预测预警,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和重点人员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大管行动,及时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人民安全感。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围绕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以传统村落、民风民俗、民间技艺传承保护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从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入手,打造企民共创共建大联盟,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创造有利条件,让各族群众在湾甸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实现各族群众同村寨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单位、同车间共班组、同时代共命运,切实稳固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