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430283-3-/2020-111501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优化营商环境 | 发布日期 | 2020-11-15 |
文号 | 浏览量 |
根据《关于印发2020年度营商环境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要求,县市场监管局结合职能职责,认真开展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责任
根据《关于印发2020年度营商环境考核评估方案的通知》,我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涉及内容是:1.开办企业;2.企业破产及注销;3.知识产权;4.市场监管环境;5.信用环境;6.法治环境等六项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协同高效的审批环境
1.压缩市场主体开办时间措施
(1)不断深化企业名称管理改革。2018年11月1日与全省同步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今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115件,累计649件。
(2)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自2017年10月30日起,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在全县范围内上线运行。目前,自然人投资的企业设立登记采用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可以实现“零见面”办理登记业务;法人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登记采用网上登记模式,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登记业务。今年申请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243户,累计552户。
(3)企业开办“一窗通”工作。我局于2019年7月10日牵头组织召开由县公安局、县税务局、县政务局四部门参加的关于“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设置工作协调会。7月19日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涉及企业开办事项一窗受理,实现“只进一门,只对一窗”,统一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事项整合到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办理”。由市场监管、公章刻制企业、税务部门派人进驻,实现“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窗口人员负责全部业务受理工作、事项审批和相关服务工作,做到“一窗受理、后台流转、一次申报,全程办结”。根据企业申办事项,通过前台后台全程无缝衔接,为企业一次性办结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事项,保证具备条件的新办企业开办实现线下“一窗通办”。我县“一窗通”平台于2019年8月5日正式上线,实现全县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内,其中企业登记1个工作日,印章刻制 1 个工作日,初次申领发票 1 个工作日。今年通过“一窗通”平台申报企业新设登记已完成231户,累计296户。
(4)全面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今年申请全程电子化登记个体工商户3928户(新设登记3699户,变更登记221户,注销登记8户),累计6351户(新设登记6003户,变更登记335户,注销登记13户)。
(5)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县目前共有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16314户,占市场主体总数80%。
(6)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截至目前,“证照分离”改革办理涉及4种改革事项企业(含个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业务3214件,其中:告知承诺255件、优化准入服务2916件,备案43件,惠及企业数量3184户。
(7)全面推开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和应用工作。2018年6月20日,签发首张企业电子营业执照,2018年12月20日,签发首张个体工商户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电子归档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截至目前,签发电子营业执照20374户,其中:企业3296户,个体17078户。
2.积极推进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和落实注销便利化改革工作
认真贯彻各级落实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程序规定。今年全县按简易注销程序办理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161户,2015年以来累计办理3136户;自2017年3月1日启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指导809户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云南)进行了简易注销公告,今年准予简易注销136户,累计720户。
积极开展企业注销“一网办”。一是优化注销流程,为企业提供在线办理清算组渠道;二是降低注销成本,为企业提供免费发布注销公告途径;三是精简材料,减少注销登记提交文件;四是强化与税务、人社、工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开设“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2019年8月28日“企业注销一网办信息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企业注销各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同步指引”一网办理,企业“一网”获知各环节流程、进度和结果。今年我县通过“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申报注销量为49件(一般程序17件,简易注销32件),累计75件(一般程序20件,简易注销55件)。
(二)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综合监管,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和保护
1.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我局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在知识产权发展上坚持质量第一,重视知识产权质量胜过数量,引导市场主体重视知识产权创造质量,避免数量虚高。目前,我县共有有效注册商标1062件,有效专利9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今年商标注册申请量259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23.3%;新注册商标178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9.5%;申请专利33件,较上年增长17.9%,授权9件,较上年增长200%。
2.专利资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市场主体积极申报知识产权,提高创新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中,深入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宣传培训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能力和运用水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资助等帮扶政策宣传和培训。今年以来,发放宣传材料430余份,咨询服务企业22户次、集中培训2次,企业参训16人,干部职工80余人。指导专利权人按时缴纳年费,申报2个专利授权人申请第二批云南省发明专利资助工作。
3.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一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优化与知识产权保护二者结合起来,将知识产权保护绩效纳入各乡镇、各相关单位综合考评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要求有效落实。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生活日用品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充分发挥“12315”举报投诉中心作用,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维权力度,努力维护创新者合法权益。在“12315”和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中,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宣传培训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能力和运用水平。四是引导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局积极引导专利授权人将专利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实现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年内共开展地理标志使用、侵犯商标专用权、外包装专利产品、抗疫防护用品和药品、食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服饰箱包、冒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属名称、假冒专利等知识产权执法“铁拳”和“蓝天”行动,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共出动执法人员94人次,检查集贸市场7个,各类市场主体126户,处理知识产权投诉举报3件,处理率100%。
4.开展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2020年我局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市场主体、学生等,结果显示,2020年我县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为86%,对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完善给予肯定,并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行政保护、加强司法保护力度等。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充分运用信用监管方式
全面推行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在依法监管的基础上,以“保山市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云南)”为依托,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一是为加强对企业年报公示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年报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信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我局对省、市局下派的21个批次,356户市场主体,执法人员由县局通过一体化软件“双随机抽查检查”模块中随机抽取,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检查,未发现问题292户,不予配合检查情节严重1户,发现问题已责令改正30户,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33户。抽查检查结束后,按照“谁检查、谁录入”的原则由抽查人员及时将抽查结果归集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率达到100%。二是履行“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牵头部门作用,因机构改革,成员单位职能发生变化,今年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行充实调整。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0个调整为28个,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同时印发了《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充实昌宁县“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成员的通知》。今年我县共召开了3次联席会议,对本部门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并开展了操作使用平台业务培训。牵头制定了《昌宁县市场监管领域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491项和《昌宁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39项。《2020年度昌宁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99条和《2020年度昌宁县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48条。三是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今年我县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云南)”制定部门联合双随机方案4个,均在执行中,通过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改多头检查为统一集中执法,既减轻企业负担,又避免了选择性执法和任性执法,提升工作效率、树立了执法权威,同时促进了企业的自律,强化社会监督,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共治格局。
加快推进保山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推进全县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全面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动信用联合惩戒工作。一是平台应用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平台已入库各类市场主体数据47638户(含注销25195户,吊销未注销28户),入库的监管部门27个,执法人员542人,各监管部门主动认领监管对象20980条。从信息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双告知已告知4726条;双随机已创建抽查方案64个,已完成抽查方案61个,涉及抽查清单数97条,涉及抽查对象291户,涉及执法人员数168人;归集涉企信息385条,其中行政许可231条,行政处罚14条,抽查检查346条。平台的推广运用打破了部门间“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统一归集、互联共享,为“放管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基础。二是按时完成企业信息公示工作,强化企业信用诚信体系建设。今年应报企业2567户,已报送2451户,年报率为95.48%;应报个体户13806户,已报送13517户,年报率为97.91%;应报合作社576户,已报送557户,年报率为96.7%。三是开展异常名录管理工作。今年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39户次(其中:企业118户次、专业合作社21户次),“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9户次(其中:企业25户次、专业合作社4户次),个体工商户申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135户次。四是督促企业公示即时信息。今年督促企业公示即时信息的企业共60户,公示信息72条(其中:行政许可信息32条、股东及出资信息31条、股权变更信息4条、行政处罚5条)。五是加大对守信失信企业联合奖惩力度。协助相关部门查询企业信用情况90户次。积极配合统战部门开展了拟任商联四次五届执委会执委增补人员和成立保山市青年协会班子建议人选评价的信用查询2户次。
(四)加强重点领域执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集中力量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各项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各种违法行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深入企业、校园、乡村等进行普法宣传,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各项措施,共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12场/次,青少年消费维权宣传讲座98场/次,食品安全专题讲座41场/次,发放维权知识宣传材料6000余份。组织开展食品、特种设备行业、无证无照经营、野生动物违规交易等专项整治,堵塞管理漏洞,健全市场准入、规范机制,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防行业乱象发生。从源头上补短板、堵漏洞、强监管,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开展打击传销、扫黑除恶等工作,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直销企业营业网点进行走访摸底检查,积极巩固无传销城市、社区(村)创建成果,将打击传销工作和规范直销工作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起来,联合公安等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直销企业经营网点进行检查,共开展检查8次,出动执法人员65人次,开展“打传规直”等相关宣传活动5次。加强执法办案工作,强化案件核审,确保行政执法案件质量。累计立案31件、结案31件、罚没款29.67万元,罚没款5万元以上案件2件。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侵权假冒、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得到有效治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基本建立。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商标品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质量显著提升。
三、存在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仍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一是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信用监管平台需进一步改造提升;三是“双随机、一公开”涉及部门众多,工作量大,推进工作难度大;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领会和宣传力度不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力度、措施和方法需要全面加强。
下步工作中,我局将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各项举措,以“服务+监管”为抓手,全力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持续履行好牵头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强同公安、税务、政务服务等部门的衔接、协商、配合,优化部门协作工作流程。二是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简化企业注销程序工作,全面提升我县企业登记便利度。三是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依法监管的基础上,推进应用全县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开展好部门双随机的同时牵头组织跨部门双随机;进一步加大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违法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全面整顿和规范我县市场经济秩序。四是持续加强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
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