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73430283-3-09_Z/2021-1229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开目录 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1-11-0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市场监管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创新实干,持续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2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守好“四大安全”底线

一是守好食品安全底线。年初,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和加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会议,对全县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上,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与13乡镇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截至目前,下发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和预警公告7期,开展“餐饮安心码”安装、使用技术培训21场次,受众1500余人,野生食用菌及食物中毒防控培训7期86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3000份;开展“尚俭崇信 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食品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000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人次。利用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等开展现场培训、宣传指导100余次,培训人员400多人次。完成主要节假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保障8起,完成农残快检236批次、餐具67批次、食用油23批次,保障就餐人数19035人。强化对食品安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先后开展春秋季学校食品安全检查、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检查、全县食品安全综合大检查等各类食品安全检查十余次,累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等899余家次,对发现问题均已限期整改,并实行销号管理,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推进智慧监管全覆盖工作,截至目前,完成36所法人学校食堂、18家中型餐馆设备安装。全县食品安全形势向好。二是守好“两品一械”安全底线。强化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加大对经营假劣药、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销售过期化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开展药品经营使用环节专项整治,突出对新冠疫苗相关单位的监督检查,累计检查药品和化妆品经营单位974家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34家次、检测试剂使用单位4家次,全县“两品一械”安全总体平稳。三是守好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严格按照“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工作要求,综合运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加大对气瓶、起重机、移动式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检查力度,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90家次,设备661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64份,发现隐患94条,现已整改完毕,立案处罚5起,全县特种设备安全整体稳定。四是守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开展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认证、烟花爆竹、儿童玩具产品、农资产品质量、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眼镜行业计量监管服务等,共检查各类企业47家次。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国家级、省级、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普洱茶包装棉白纸,塑料购物袋,有机产品认证,车用汽油机油柴油,复合肥、水用肥、有机肥,文具用品,钢管、钢筋、水泥7大类39个批次。查处经营不合格钢管案件1件,全县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定。

(二)聚焦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工作流程,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全力推动“企业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一个工作日内办结,实现开办企业“一分不用掏,一次不用跑,一天全办好”,我县压缩企业开办时间1个工作日内。全面推行 “证照分离” 改革,持续规范审批流程,大力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行延时办和企业简易注销等,有效破解了企业办事环节多、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为企业开办事项打通了行政审批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306户,注销1013户,申请变更登记1160户。全县市场主体达2.3万户,同比增加3073户,增长15.24%。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质量水平提升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拟定《昌宁县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昌宁县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昌宁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六项制度,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体系建设。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铁拳”“蓝天”“双随机、一公开”等专项行动,加强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和奥林匹克标志、官方标志、特殊标志保护。共检查各类经营户279户,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4件,处理商标侵权投诉1起。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宣传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深入企业对接知识产权服务供需,引导企业进行学习,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抓好知识产权资助政策落地落细,2021年申报云南省发明专利资助2件,0.2万元,保山市知识产权资助12件,1.8万元,组织上报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各1户,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商标有效量135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专利有效量127件,其中:发明6件,实用新型110件,外观设计11件。四是强化广告监管。以日常工作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完成2020-2021年度广告业统计工作,制定《昌宁县农村户外广告整治“十四五”规划》,先后开展“农村户外广告假乱俗乱象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整治”“护苗助老”“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监测户外广告232条,互联网广告89条次,纠正10条,责令停止发布3条,处理广告投诉举报5起。

(四)坚持依法公正监管,营造健康市场环境

持续健全案件公示和案审会议制度,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积极开展打击传销、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价格市场监管、公平竞争审查,旅游市场、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等工作,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聚焦涉及民生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全力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截至目前,累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43件,结案116件。持续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涉企信息归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认真做好部门内部和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共抽查1373家,未发现问题。督促各类市场主体报送2020年度年报公示工作,2021年企业应报2783户,已报 2688户,年报率为96.59%,比去年同期增1.11个百分点;个体户应报16863户,已报16521户,年报率为97.97%,比去年同期增0.06个百分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报581户,已报569户,年报率为97.93%,比去年同期增1.23个百分点。各类市场主体年报率全市排名均为第3名。积极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认真做好12315投诉举报和政府热线办理工作,全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群众咨询759人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137件,诉转案5件,争议金额307.0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89.79万元;办理保山市12345政府热线流转办件5件;办理市场监督管理信访件3件,办结率100%。

(五)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监测排查工作机制,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大力开展安全检查,坚决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截至目前,共开展冷链食品经营贮存单位检查31次,采样30批次,送检样品1723份(其中冷库(柜)内表面拭子101个、包装袋外表面拭子603个、从业人员咽拭子132个、海产品、冷冻产品表面拭子348个);组织全县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开展疫苗接种101人,做到应接尽接。牵头组织开展县城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景区景点、宾馆酒店、车站、电影院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检查工作,以“一周一检查、一周一上报”的工作模式,切实将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检查工作联防联控机制抓紧抓实抓细。截至目前,共开展检查18期,检查重点场所520户。二是抓好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结合创文创卫工作,持续推进爱国卫生“净餐馆”“管集市”专项行动,按照“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班子不撤、人员不减、工作不断”的工作要求,“净餐馆”方面,继续落实分片包保到户制度,发现问题当场交办、现场整改,确保整改率100%,积极发挥消费者对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作用,组织餐饮安心码培训13乡镇23场次1800户次,完成净餐馆监管端APP安装665户,安装、达标率均达100%,开展餐饮业食品安全“红黑榜”自媒体公示通报4期16户。按照“环境秩序好、宣传氛围浓、明厨亮灶优、三防设施全、服务质量好”的标准,投入40万元完成鸿济路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设,实现示范街内全体餐饮单位智慧化视频厨房全覆盖,在县城区选树食品安全示范户30户。“管集市”方面,则坚持日常监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压实开办方责任,充分调动经营户积极性,持续巩固“管集市”集中整治成果。围绕“整洁、有序、规范、标准”目标,投入32万元完成富德示范市场改造建设,巩固提升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区域及突出问题呈良好态势。 全省第三方明察暗访结果通报,昌宁县“净餐馆”全省排名第2、“管集市”全省排名第5;全省上半年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昌宁县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14。

(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强化政治引领,围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主题,认真落实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任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水平和服务效能,先后组织开展党组理论学习党史集中学习8次、例会集中学习31次,专题研讨交流6次、专题读书班2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3期、重温入党誓词4次、利用红色资源体验学习3次,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爱党护党的责任感。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知识竞赛、“笔墨赞百年 丹青颂党恩”、红色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抒发爱党、爱国热情搭建平台。组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知识竞赛、测试,用好“学习强国”平台、“云岭先锋”APP、“云岭先锋”夜校等载体进行学习,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组织收听收看党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会议,为党史学习教育增色添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扛牢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定期分析研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单位政治生态,及时开展廉政提醒谈话、警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以案促改,强化干部职工教育管理,扎实开展“怕、拖、推、散、浮、庸”等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3次、节假日集中提醒5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话语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断增强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2次,专题研究3次,向县委专题汇报1次,开展领导班子集中学习研讨1次。在各类媒体刊发信息27篇,发布公众号111篇。着力提升机关自身建设,今年10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全县“诚信机关”称号。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年来,面对新的监管形势,局领导班子立足市场监管实际,在统筹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反恐、禁毒、综治维稳、依法治县、人才和妇女儿童等工作贯穿于工作始终,做到与中心工作一同推进和落实,全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队伍的融合力度还有待加强,资源力量整合不到位,同向发力劲头不足。二是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有待提升,对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市场监管工作把握还不够准确。三是整体工作推进不平衡,市场监管基层力量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找准工作定位。严格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市场监管各项工作,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二)坚持守好安全底线。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强化巡查监管、强化整改提升、强化执法震慑、强化责任担当、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守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底线。

(三)坚持创优营商环境。坚持服务、监管两手抓,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商事主体登记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便捷市场退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维护平稳有序的市场秩序。

(四)坚持持续规范提升。坚持监督、指导、服务“三个到位”,持续巩固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成果。全面推进部门联动,积极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排查和联合检查,突出做好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和案件查处,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成效。

(五)坚持从严从实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突出作风和效能建设,坚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升政治自觉,深入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对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建议

一是关于办公地点问题。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有干部职工87人(行政编制74人、事业编制13人),目前办公地点有两处(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质量技术监督局),基本能满足日常办公需要,但由于两地距离较远,在日常办公资源整合、干部职工集中统一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便。请求县人民政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考虑,帮助解决集中办公问题。

二是关于智慧化监管问题。目前县城区域以餐饮业为主的市场监管领域对象已基本达到或满足智慧化监管的基本条件,但仍处于分区、分块、较为分散的状况,距离大智慧、大监管、大平台的智慧监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实现有效高度整合,请求县人民政府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给予考虑,将市场监管领域纳入全县的综合监管平台。

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