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3430283-3-02_H/2017-0401004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 | 2017-04-01 |
文号 | 浏览量 |
2016年,昌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推进改革融合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市局重点目标任务,以“保安全、打基础、带队伍、谋发展”为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扎实履职,努力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了机构改革的平稳过渡,保持了队伍稳定,做到了“思想不乱、劲头不减、工作不断”,全局 “内和外顺”格局初步形成,完成了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任务,并在服务、监管、维权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实现特种设备“零”事故发生,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连续十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县市场秩序稳定有序。现将我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要点报告如下:
一、锐意进取,扎实履职,2016年市场监管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紧抓改革契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从15年11月底开始,及早启动和推进新一轮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合一”机构改革,抓紧做好资源整合、人员调配等工作,设立13个市场监管所,因办公场所和人员编制目前按9个市场监管所分片区开展工作,机构改革工作在全市县市区中处于前列,通过一年来的融合过渡,实现工作职能无缝对接,队伍整合1+1+1=1,监管服务1+1+1>3的目标。面对经济换挡调整、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全面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能,努力加快服务升级,展现了更加主动有效的作为。一是创业培育持续加力。充分释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红利,扩大注册资本登记改革和“先照后证”的应用范围,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启动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办事效率平均提速90%,企业和农专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换照1417户,换照率53.75%,大大缩短了企业创办周期,深入推进登记便利化。全年办理企业名称核准727件,动产抵押2户,股权出质登记53件,注销52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493户,注销2532户。设立登记企业642户,其中:内资企业5户,私营企业637户,办结“个转企”47个户,日均登记2.17户。目前全县市场主体总数已超过13935户,其中:内资241户,私营企业1885户,农专社482,个体工商户11327户。二是质量工作换挡加速。以实施质量强县为抓手,健全质量考核机制,将质量工作纳入13乡镇和工作组单位考核,实施“标准引领、品牌带动、质量提升”三大行动,积极推进勐廷和谐社区、蚕桑农业标准化等试点项目建设,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新增首席质量官企业3户,全县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企业达到10户。引导和鼓励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行政辖区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组织动员昌宁红、恒盛、龙润3户企业申报省政府质量奖。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加强雄达木业、耈酒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开展了工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及报告。结合“质量月”等质量主题活动,广泛宣传质量工作,努力营造质量文化氛围。三是品牌工作整合提升。对“商标、名牌”等品牌工作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强化对制造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的创牌定向培育,全年推荐申报云南名牌产品4个,全县共有名牌产品9个,省级名牌5个,市级名牌4个;新增著名商标2件、知名商号4件,全县商标数量474个(其中:著名15个、知名15个、地标4个),有效商标445件,名牌数量和商标申报成功率创历史新高。取消户外广告登记许可,对26户广告经营发布进行内容审查,开展了虚假违法广告整治,约谈广告违法企业4户次,广告行业进一步规范。四是市场提升稳步推进。充分发挥服务市场监管作用,大力推动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硬件改造和管理升级,核查县域网络市场5户,挂标率达100%,促进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健康发展。推荐县级农资示范店10户;湾甸兴茂农贸市场、耉街宏芳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昌宁兴振商贸有限公司评为县级“诚信市场”企业,评出云南四方街商贸有限公司昌宁分公司等28个2014-2015年度县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单位,其中:申报国家级4个,省级4个,市级9个,县级守合同11个。五是服务小微企业有成效。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着力推进“个转企”提质扩面,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为全县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服务。走访慰问困难会员115户,完成核查“两个10万元”小微企业培育扶持70户,发放扶持资金210万元,完成个体工商户贷免扶补扶持200户,发放“贷免扶补”贷款2000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
一年来,我们突出风险管控,牢牢守住安全监管的底线。将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商品)质量安全作为监管履职的底线,强化风险防控和源头治理,确保了职责范围内重大安全事故(事件)零发生。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显著加强。落实“四有两责”,依法行政审批和严格标准认证,新办药品零售企业全面实施新版GSP,配合市局做好食品生产核查相关工作, 全县食品生产获证企业62户;共受理《食品经营许可证》986户,全县达4588户(其中:食品流通3874户,餐饮714户),学校食堂153户,持证率96%;受理《药品经营许可证》新办14户、变更43户,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共291户;受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新办68户,变更2户,办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66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共105户;全县共有实际经营化妆品门店259户。并以“四品一械”监管职责为核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扩大食品监管范围,加大日常巡查频次,加强对小摊贩、小餐饮和农贸市场的监管,大力推动学校食堂监管提档升级,每月10日作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日,培训食品从业人员、食品生产管理和从业培训13期1816人次 ,保障“两会”、中高考78餐次12468人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发布防范野生菌中毒等预警信息6期。集中力量开展了158个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等安全整治,注射疫苗和化妆品等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加强药械广告的监测,对复方肝浸膏、小儿退热口服液和胃康灵胶囊、妇科止带片、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等多批次涉事药品的召回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是检验检测能力水平提高。通过项目申报评审,率先在全市中实施了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标准化建设,投入项目资金150余万元采购59种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对现有的房屋进行了改造,所有仪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力求尽快投入使用,使我县食品检测水平走在了全市各县市区前列。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坚持“一清二明三到位”工作方法强化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全局执法人员为期7天特种设备执法检查持证培训。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15家17台(其中锅炉2台,电梯6台,起重机1台,压力容器6台,场内机动车辆2台),办理变更登记14家39台。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警示教育和操作人员培训,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特种设备处置安全演练。先后组织开展电梯、压力容器、锅炉、液氨压力管道等7次专项检查,排查安全隐患,督促企业认真进行整改,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全年检查企业92 家,检查设备 314台,完成下达任务的115%,检查中下达特种设备指令书27份责令限期整改,确保了辖区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零”发生。四是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我局以县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为依托,抓好典型培育和规范创建,为强化食品药品、产品(商品)安全打好根基,创建县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17家。实施 “明厨亮灶”工程,推进餐饮服务食品量化等级评定工作,实现持证量化率100%, 全年共完成食品抽检262批次,抽检合格率98.09%;完成食用农产品快速抽检146批次;药品共抽样105批次,不合格4批次(中药饮片),合格率96.19%;医疗器械抽样5批次、化妆品抽样4批次。完成药品快检150批次,合格率100%。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网络,全县共有21个监测站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35例(任务数175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31例(任务数70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例(任务数2例)。质量抽检工程材料20批次,合格率100%;大力推进“计量惠民”活动,共现场检定市场弹簧秤、电子秤等159台,没收5台,对昌宁嘉安机动车检测公司、环境监测站等12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12次,全力保障民生。
一年来,我们加快监管转型,显著提升维序维权的效能。践行“有限监管”和“信用制约”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各类监管资源的调配,实现了执法维权工作效果提升。一是积极调整日常监管方式。取消年检、验照等关口式监管,顺利完成15年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内资企业年报1572户,年报率97.15%,合作社年报474户,年报率98.30%,个体工商户,年报10634户,年报率98.72%。认真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开展即时信息公示、企业出资信息定向、双随机抽查工作 “回头看”,按照3%比例随机摇号产生的2015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年报公示信息抽查,其中:抽取企业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户、个体工商户222户,2015年度的各类市场主体年报率均位列县市区前茅。大力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加快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二是着力狠抓重点领域执法。累计出动执法人次287车次886人次,集中力量加强打假治劣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消防产品质量、春运市场、旅游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网络市场交易、金融风险防范等专项行动,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检查、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证照专项检查、成品油市场专项检查、广告整治、文化市场专项检查、整顿濒危物种非法贸易专项整治、走私大米专项整治、危爆物品寄递行业专项整治、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专项整治、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业专项整治、盐业市场等专项整治,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是不断完善消保维权机制。完成了原三局举报投诉平台的整合,成立了投诉举报中心,规范相关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积极探索涉诉涉访事项综合研判等工作机制,提高解决重大疑难消费纠纷的能力。同时,借助新媒体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推动消费维权服务站提质扩面,新增了电信分公司和自来水有限公司2个消费维权服务站,在昌宁四方街超市、耇街农贸市场等5户建立了先行赔付制度,创建 “消费满意示范店”25个,其中县级20个、市级5个,“消费维权服务站”181个,实现了全县“消费满意示范店”和“消费维权服务站全覆盖。全年, 12331、12315、12365共受理投诉举报78件,处理78件,调处率为100%,投诉争议金额175.73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3.27万元,有效增强了维权工作的刚性和威慑力。
一年来,我们突出示范创建,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的环境。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和谐”的目标,优化职能服务,强化市场监管,着力营造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一是全国昌宁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项目扎实开展。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并出台了《地理标志产品昌宁红茶保护管理办法》等昌宁红茶产业加强品牌培育和质量改进提升政策和保护措施,扩大昌宁无公害茶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范围,认真贯彻实施《昌宁红茶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昌宁县无公害茶生产综合标准》,开展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建立完善质量诚信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53户企业完成了质量信用建档,5家骨干企业均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形成特色鲜明的昌宁红茶产业品牌文化。示范区创建一年多来,园区内名牌产品数量不断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目前,有3户红茶生产企业获保山市名牌产品,5户获云南省著名商标,4户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6户通过各类认证,其中骨干企业昌宁红集团通过雨林认证,龙润茶叶公司通过GAP认证。4户红茶生产企业申报云南名牌产品,4户申报云南省质量走廊示范单位,创建验收的各项工作积极展开。二是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推进有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地方负政府总责试点工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并聘请4名人大、政协委员为食品安全督查专员,参与监管工作督查,在全县79个行政村45个社区设有食品安全监管协管员,2004个村民小组设有食品安全信息员,形成了县、乡、村(社区)、组“广”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和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综合协调机制,全县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管理追溯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推行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市场主办者责、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等六项市场准入制度,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营造放心消费环境。37个乡镇以上学校食堂和2个农村自办宴席点信息化电子监管平台全市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食品电子监管初步形成,全部药品经营企业纳入电子监管,食品和药品全体执法人员配备了移动执法终端,大大增强了全天候执法的能力,有效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真空”,基本完成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将申请验收组验收。三是创建无传销城市工作成效明显。始终坚持打击传销与创建相结合,发挥创建办公室的总协调作用,一手抓打传,一手抓创建,两促进,两不误,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干部职工签订《拒绝传销承诺书》,组织开展打击防范传销志愿者宣誓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播放打击传销宣传片80余条次,滚动播放宣传标语400余条次,粘贴打传(举报)粘贴画1000余份,发放宣传短信10万余条次,设置宣传展板46块,出动宣传活动128次458人次,接受现场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7万余份。创建了25个社区(村)和单位为无传销城市示范点,带动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全县无传销社区(村)创建率达100%,辖区内未发现影响大、范围广的传销活动。全县创建无传销城市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并通过市级初验,初验得分103分,得分排名县市区第一。下步将查缺补漏,迎接省级验收。
一年来,我们立足履职到位,着力夯实队伍建设的基础。围绕市场监管履职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加强系统自身建设,狠抓固本强基,提升作风效能,为全面履职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基层所的管理制度,加大在人、财、物等资源调配上尽量向一线倾斜力度,努力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增配各类信息化设备,累计投入相关经费200余万元,对基层监管所实施了能力提升改造,基层市场监管的软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综合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二是提升干部业务能力。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监管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多层次全员化、多层次的综合监管业务素质培训45期2868人次,派出200余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的专题培训班,系统干部的业务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增强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围绕一批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全面加强系统学法、用法、普法,规范全局统一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昌宁县2011年-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的水平。在省市食品药品执法工作检查中,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工作得到认可和好评。全年累计出动执法386车次1368人次,检查监管对象1245个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51件,其中:食品118件,药械9件,化妆品12件、商标侵权12件、不正当竞争1件、广告6件、证照管理64件、不合格产品16件、农资5件、特种设备2件、其他类9件,共结案139件,收罚没款200多万元。四是狠抓作风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局所两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正风肃纪,规范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切实加强廉政文化熏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准则》、《条例》和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测试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经过机构改革以来的磨合,我们已在复杂的形势下站稳了脚跟,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能实现了全面整合,达到了减少监管交叉、整合执法资源、优化审批注册、提升服务效能等改革目的。但客观地说,机构改革的现实效果离预期仍有一定差距,队伍建设和日常履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履职保障仍有短板。三局职能整合后,我局承担的主要职责有19大项,行政许可7项,各类行政权力达1622项,重点监管对象超过1.8万家,特种设备483台(辆)35单元,监管、服务、维权等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而全局监管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执法经费等履职保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履职能力亟需提升。由于原三局的业务特点各异,加之系统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差异较大,导致业务能力不全面、不精通的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近年来许多重要的新法新规不断出台实施,也对系统干部加强业务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履职风险居高不下。在当前“下合上不合”的特殊体制下,县级市场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和重心把握亟待进一步完善,统一有效的基层监管模式有待探索,履职到位的标准仍不够明确。同时,人少事多的现实使一些基层所的工作陷于勉力应付的状态,一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侥幸心理和消极心态,加之舆情监督、行政问责、职业打假等多重因素的倒逼,系统履职风险高的问题正日益凸显。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抓好2017年市场监管各项工作
2017年,我们将释放红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举措,探索通过放宽场地要求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加快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审批便利化新举措,推动登记审批再提速,努力营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创业环境。扎实做好2016年度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个体户年度报告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申报自觉,规范信息抽查强化信用约束,并积极探索对年报数据的综合应用,努力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年报率的稳步提升。
2017年,我们将精准施策,助推辖区企业转型发展。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中心工作,加强引资对接和跟踪服务,深化信息挖掘和分析,推动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立足登记审批、品牌培育、质量管理、标准制订、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能,提高对企业需求的响应能力,努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战略重组和管理创新,并引导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股权出质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发展瓶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细化各项扶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深化“个转企”提质扩面,加强小微企业品牌培育,多点着力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指导个私协会会员加快转型发展,提高对会员帮扶的有效性,在全县企业中营造“创新发展、诚信兴业”的浓厚氛围。
2017年,我们将质量引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进一步优化质量强县工作推进和考核机制,确保完成市级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深入推进“质量、品牌、标准”三大战略,完成全国昌宁红茶示范区创建验收等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好质量月宣传活动,加强标杆宣传与重点引导,鼓励企业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开展质量抽检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参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在标准化试点项目培育方面,以块状产业、和谐社区、美丽乡村等领域为重点,紧贴市场导向,突出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创建单位的积极性,力争新增一批准化试点项目,实现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大力推进品牌商标和名牌产品培育,增强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
2017年,我们将引导扶持,加快县域市场提升发展。按照国家“谁投资、谁主管、谁受益”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市场督促、指导、协助、管理,加大县城城东、城南和城北农村集贸市场监管力度,同时各基层所积极配合乡镇集镇办搞好辖区农贸市场的监管,积极引导,推进市场民营化进程,督促落实市场举办者主体责任,完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市场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积极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推动我县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2017年,我们将锁定重点,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以“四个最严”为总要求,抓好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验收,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手段,扎紧扎密风险防控的篱笆,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食品药品风险的底线。大力完善食品安全基层网络建设,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法律宣传、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安全用药月的宣传,舆论引导和消费者监督,强化食品药品行业自律和信用约束,从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三小市场”、农村食品等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高风险企业和食品生产小作坊的整治规范力度,加强对重点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抽验,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丰富监管抓手,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继续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开展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抽检工作,加强抽查检测后处理工作及相关数据的应用,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水平。
2017年,我们将多措并举,提升监管执法效果。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调整监管方式,合理调配监管资源和监管力量,持续加强和创新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以检查对象、检查人员“双随机”为特征的“阳光抽查”、“阳光执法”机制,加大行政指导、行政告诫等柔性执法手段的应用。同时,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民生权益的违法行为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严打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强化合同格式条款“反霸”、打传规直和网络违法行为的整治,加强名牌和商标专用权保护,并以医疗、药械、保健食品、房地产等行业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宣传和虚假广告。以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为重点,探索建立区域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加强特种设备监察队伍的业务指导,深化落实分级分层的全员安全培训工程,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的工作效能。要加快实施智能化监管,全面推开餐饮移动执法、食品流通智能监管等平台的应用,不断丰富移动执法终端的功能,实现移动执法现场化、监管流转电子化。
2017年,我们将整合职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将优化消费环境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锁定当前维权工作的重点难点,加强基层消保工作,加大服务领域、网络经营等环节的消费侵权案件查办,持续提升消费维权“诉转案”的比例。开展3.15宣传活动,继续加大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害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和维权观念,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强化产品(商品)质量监管与消保维权工作的结合,加大对产品的认证监管力度,加强对产品(商品)的监督抽查和售后维权,切实提升民众对质量监管和维权工作的满意度。
2017年,我们将补齐短板,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完善内部管理、加快队伍融合为目标,推进乡镇监管所规范化建设,确保市场监管所乡镇全覆盖,在人、财、物的配置上继续加大向一线倾斜的力度,并积极争取车辆、执法终端等保障供给,尽力减少硬件不足对监管履职造成的影响。争取综合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督促按照职能职责,划分科所事权,全面落实权力清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的执行,切实提升全系统的执行力和运转效率。深入实施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加强业务培训和综合化教育的力度,壮大一专多能的骨干队伍,使系统队伍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发挥党、工、团、妇等组织的作用,突出文化引领,丰富活动载体,通过文化建设加强干部间的交流、加快队伍融合,并进一步形成具有市场监管特色的文化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合事合心合。
2017年,我们将落实责任,推进廉政和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主体责任,对“三合一”整合后的职能岗位风险点进行重新排查,并对各项防范措施进行跟踪落实。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准则》为标尺,以《条例》为戒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努力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化系统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严格执行中央和各级党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自觉做到“四个一律不准”, 切实增强每位党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不断推进契合市场监管实际的廉政制度建设。
三、建议写入报告内容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理顺,深入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营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创业环境;全国昌宁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食品安全地方负总责试点和无传销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市场秩序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