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52694092E8/20231103-00007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卫生健康局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3-11-03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156个,其中医院5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所124个,诊所12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急救站1个。开放床位数2141张,卫生技术人员218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56人,注册护士1085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04人,拥有注册护士3.38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8人,拥有床位6.67张。
全县卫健系统克服疫情防控等各方面的压力困难,通过有效降低医疗收入药占比、耗占比,积极提高医疗服务类收入、检查收入比例,依靠病人数量的增长实现了医疗收入的全面增长;全县15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022年累计门诊人次达284.887万人次,出院人次达4.89万人次,医疗业务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13.38%。县域内就诊率达96.43%,县域外就诊率下降0.5%。
二、主要做法
昌宁县卫生健康局紧紧围绕“一年补短板、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争前列”的卫生健康工作目标,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攻坚克难,着力补齐短板,科学稳步推动卫生健康各项工作,努力打造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事业。
(一)全力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广三明医
改经验,建立以“1+16+124+X”(“1”是医共体总医院,“16”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12乡镇卫生院,“124”是全县124个行政村(社区)卫生室,“X”是鼓励引导民营医院自愿加入医共体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立医共体总医院,开设医共体总医院账户,成立医保管理中心,启动医共体医保打包付费。启动医共体信息化建设,2023年6月底将全面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增强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
(二)不断夯实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加大医院硬件设备投入,补齐医疗机构设施设备短板。2022年开展了2个医疗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财政贴息贷款项目工作,完成购置设备58台(套),总投资4980.22万元,申请到国家贴息贷款资金额度3760万元。目前,采购的8台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CT)、4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套高清腹腔镜系统、6套电子胃肠镜系统、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36台(套)已投入使用,开展CT检查13018余人次、电子胃肠镜检查1170余人次、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8例,为辖区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安全、便捷、价廉的优质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其中大田坝镇卫生院新配置了16排32层CT1台、高端全身运用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备1台,均于2023年1月投入使用。
(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综合采取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等多种培养方式培养全科医生。全县所有新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专业),所有新进入医疗机构的高职(专科)临床和中医类医学生须接受(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2023年,计划安置服务期满特岗全科医生6名、安置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14名到乡镇卫生院执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临床医生1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二是加强卫生人才进修培训。2022年,全县所有医疗机构选派的专科医学人才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学习人次达500人次。重点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领域一些实用的新技术、新项目,填补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专业的技术空白。三是加强乡村医生培养。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乡村医生全员全科基本知识技能等培训达400人次以上,并有计划地安排三分之一的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四)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一是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工作。12乡镇卫生院持续巩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成果,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目前柯街、耉街、卡斯中心卫生院已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勐统、大田坝、湾甸、翁堵、鸡飞、更戛、温泉、漭水、珠街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柯街中心卫生院、耉街中心卫生院已创建社区医院。二是开展“一站一中心”建设。柯街、勐统、卡斯、耈街中心卫生院和大田坝、湾甸卫生院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通过建设,强化上下联动,提升基层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100%乡镇卫生院完成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提升慢病管理服务能力。
(五)开展县域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优化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制定《昌宁县紧密型医共体对口帮扶工作方案》,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选派中职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12人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构建与全民健康管理服务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协同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县域医疗机构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防疫共同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促进我县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提供的服务。
(六)加强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特色优势科室建设。12乡镇卫生院扶持建设1个以上优势科室,充分发挥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把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以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主题的内涵建设上,通过临床优势专科的示范带动、人才培养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医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专家工作站(室)建设,充分发挥上级医院高端人才的科技引领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队伍建设、科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目前已建成专家工作站21个,其中其中县人民医院医9个,县中医医院5个、保健院2个,耉街中心卫生院1个,珠街乡卫生院1个,漭水镇卫生院2个,温泉镇卫生院1个。计划到2024年建成县人民医院专家工作站达20个,中医院达15个,保健院达5个,建成专家工作室40个。专家工作站(室)建成将进一步助推专科服务能力建设。
(七)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根据《保山市120院前急救统一指挥调度实施方案》要求,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及12乡镇卫生院纳入全市120院前急救实施统一调度,进一步提升我县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和卫生应急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增强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获得感。建成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县、乡、村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长足发展,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八)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一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100%的乡镇卫生院成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均能够规范开展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村卫生室设立中医室,能够规范开展5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二是推进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馆”建设。大力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治未病服务。柯街、勐统、漭水、翁堵卫生院成功申报示范中医馆建设。
(九)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一是持续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二是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传染病发病率总体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三是慢病规范管理率不断提高。2022年,管理高血压患者28169例,任务完成率121.69%,规范管理率92.91%;Ⅱ型糖尿病在管患者4662例,规范管理率87.1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1897例,在管患者1820例,管理率95.54%,四是妇幼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完成孕产妇健康管理1687人,健康管理率达94.30%,远超市级平均水平,目前居全市第一。五是加强行为干预,全面落实防艾工作。艾滋病感染者发现率、治疗率、治疗有效率分别达93.5%、93.8%、97.6%,均完成指标任务。
(十)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县“三个一工程”全面达标,12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124个涉贫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持续开展36种大病专项救治,帮扶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对贫困患者实行精准分类救治。脱贫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95个,签约医生737人。四种慢性病签约履约率均达到100%。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当地群众服务需求。
(十一)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一是全面建立乡镇卫生院科室定点帮扶村卫生室制度,建立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室带班、乡村医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跟班学习等制度,对服务能力较弱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安排人员重点帮扶,乡村医生每月不少于4天或每年累计不低于1个月时间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临床技能实践,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逐步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转化,督促具备条件的乡村医生在规定时间内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通过强化培训管理,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加快乡村医生队伍更新换代,不断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服务能力。
(十二)加强乡村医生待遇保障,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全面实施乡村医生“乡管村用”,全县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在岗乡村医生,原则上均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医生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网上合同登记备案,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按规定为其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激发乡村医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是建立运营管理中心,下设医保管理中心和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实现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医保资金财务统一管理。二是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2023年完成信息化第一阶段建设任务。按照全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夯实“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搭建“一个医共体平台”建设“医共体大数据中心”打造“一体化业务协同体系”建设“便民助医辅政三类应用”和贯彻“卫生健康三大保障体系”,实现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三是分步实施医共体各管理中心建设工作任务。县人民医院牵头实施“千县医院”和云南“百县医院”建设,建设“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县域资源共享五大中心”“中医药管理中心”等二十大中心,各管理中心按要求推进工作,逐步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四是加强总医院牵头开展对基层成员单位帮扶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通过总医院派专家驻基层、开展巡回培训、义诊,基层医院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总医院开展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服务能力。
(二)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一是推进医院等级能力提升。以创等达标为抓手,全面提升医院内涵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二是推进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建强现有重点专科,争创省市级重点专科,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医院创建及中心卫生院创等达标建设,建设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及心脑血管救治站,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
(三)全面推进医学人才引进培养。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奖励机制,在“引才”“留才”上求突破。强化人才教育,实施医疗卫生人才素质提升行动,推进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从人才培养、学历提升、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2023年到三甲医院参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21人,选送100名以上中青年骨干人才到上级医院参加不低于3个月的进修学习,依托沪滇合作培养紧缺型人才8人,选派100名以上乡村医生到上级医院参加不低于3个月的学习培训,全系统组织能力提升培训200期以上。通过进修培训,基本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人才的需求。
(四)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基础条件。一是更新改造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2023年医疗机构计划采购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及相关设备医疗设备84台套,总投资约为1575万元。设备采购使用后可进一步提高医院诊疗质量和诊疗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二是加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卫生院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分类完成基层卫生院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完成“全球影像”医疗云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设备的配置、管理和使用,稳步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
(四)全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社区)卫生室为服务网底,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管理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二是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中医医疗联合体,促进中医药服务优质资源下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落实“一老一小”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五)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传染病预警和监测,巩固提升免疫规划工作,积极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做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提高慢性病监测工作质量。三是持续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四是做好妇幼健康服务管理。抓好辖区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关键环节、重点人群管理。五是进一步健全艾滋病、性病、丙肝检测网络,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级检测点的检测能力。
(六)全面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持续巩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动态达标。优化完善健康帮扶措施,补齐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加强“县乡一体”和“乡村一体”机制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行动,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二是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实现全覆盖。三是按照“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扎实开展大病专项救治,救治病种不少于36种。做好脱贫人口中的重点人群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规范管理率巩固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