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52694092E8/20230628-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卫生健康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3-06-28 |
文号 | 浏览量 |
为全面深化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优化全县卫生健康事业体系,推进更高水准的健康昌宁建设,率先基本实现卫生健康现代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根据《保山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保政办发〔2022〕71号)精神,结合昌宁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时期,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跨越,卫生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昌宁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省首批提质达标县级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通过省级验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组建由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县域内16家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成,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健康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全县“三个一工程”全面达标,县人民医院已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并通过省级评审,12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全县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持续加大大病专项救治力度,帮扶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对贫困患者实行精准分类救治,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36种大病人口救治率100%,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得到规范管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全民健康工程”、健康促进行动、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及国家卫生县城建设、职业卫生管理、食源性疾病监测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艾滋病防治措施有力,以实现“三个90%”为目标,抓干预措施、抓宣传教育、抓政策落实。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院创等达标工作迈出新步伐,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建成省级重点专科3个(含中医),市级重点专科2个(含中医),专家工作站3个。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通过省级验收。重点专科实现新突破,补齐能力短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基层优质服务行活动,3个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9个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全面完成县级两个危重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为全县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建立高效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对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及保障母婴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为契机,全县中医药工作实现继承创新发展,基本形成了健全的县、乡、村三级中医服务网络,做到了县级有中医龙头机构、乡镇卫生院有中医科、村卫生所有中医室。201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2016—2018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县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验收,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100%设置中医科,100%乡镇卫生院成立中医馆,形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卫生室能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建有中医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建成中医专家工作站2个。持续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完成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行业管理持续加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准入、控制和监管措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线索摸排,依法打击破坏医疗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保证医疗服务安全可靠。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一是卫生健康事业上升为优先发展战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求,深刻阐明了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广泛共识。健康云南行动和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涵盖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健康环境、健康保障等方方面面。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健康措施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对经济社会全局产生深远影响。三是健康需求变化拓展发展空间。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呈现新特点,群众健康“消费升级”,要求更高品质、更加多元的卫生健康服务,发展“健康+旅游、食品、养老、互联网融合”等健康新产业、新业态。“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要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服务。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一是公共卫生防控能力仍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指挥系统不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运行不规范,监控预警系统不完善,评估体系不健全,经济投入不足,特别是群体性疾病防控机制建设需进一步落实。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救治能力不足。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缺乏高层次的统一建设方案,统筹性、协调性较差,无统一的平台,信息采集不全,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群众就医渠道单一,互联网绿色通道未开通。现阶段医疗行业的发展没有互联网支撑难以实现。三是医疗专科能力不足。县级医院名医、名专科仍显不足,患者县外就诊率较高。学科、专科结构亟待优化。康复医学、精神卫生、老年医学、儿童医学、重症医学等专科能力较弱,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发挥不充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学科发展不足、核心能力不强。四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引进渠道不畅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各级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初级职称和中专学历人员比例过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全科医生和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整体编制不足,高、中、初级岗位比例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及医院管理型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最大短板,职称考聘问题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极大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推进健康昌宁建设,打造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和卫生健康综合支撑体系,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昌宁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健康保障。
1.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根本是保证党的领导,牢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初心,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面推进“党建+卫生健康”。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健康昌宁建设中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建章立制,切实推动各项健康促进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2.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在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的同时,推动政府和社会“双轮驱动”,形成健康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注重乡镇和社区的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有效落实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任务,促进社会公平。
3.坚持健康优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将健康促进理念融入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持续推动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健康环境,营造健康氛围,充分发挥健康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4.坚持守正创新。以健康促进为导向,正确处理各类关系,在巩固既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突出资源配置优化和分级诊疗,着力深化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强化危机意识,做到平战结合,做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源储备,理顺卫生应急的体制机制。坚持项目驱动,以项目促发展,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弱项,通过谋划实施重点项目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优化县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以项目统合中西医协同发展,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动力。
到2025年,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平均预期寿命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水平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建立健全医防充分融合、各部门相互协作、环境友好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更加明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健康昌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领域 | 主要指标 | 单位 | 性质 | 2020年 | 2025年 |
健康 水平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预期性 | 77.37 | 78.89 |
孕产妇死亡率 | /10万 | 预期性 | 0 | ≤10 | |
婴儿死亡率 | ‰ | 预期性 | 6.48 | ≤4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 | 预期性 | 8.28 | ≤6 | |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 | 预期性 | 13.19 | ≤14.05 | |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 | 预期性 | 52.89 | 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 | |
健康生活环境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 | 预期性 | 20.59 | 25 |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 | 预期性 | 31.16 | 24 | |
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数量 占比 | % | 预期性 | 100 | 100 | |
国家卫生乡镇率 | % | 预期性 | 0 | >10 |
领域 | 主要指标 | 单位 | 性质 | 2020年 | 2025年 |
健康服务供给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张 | 预期性 | 5.05 | 7.33 |
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 人 | 预期性 | 68.84 | 71.84 |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1.69 | 2.08 | |
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预期性 | 0.3 | 0.62 | |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 人 | 预期性 | 3.09 | 3.68 | |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 | 人 | 预期性 | 0.19 | 0.25 | |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 人 | 预期性 | 2.56 | 4.5 | |
每千人口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数 | 人 | 预期性 | 1.17 | 1.25 | |
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 人 | 预期性 | 0.64 | 0.975 |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个 | 预期性 | 1.5 | 4.5 |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 | % | 预期性 | 0 | 60 | |
健康服务 |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 % | 预期性 | 93.13 | >90 |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 % | 约束性 | 94.7 | >90 | |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 | 预期性 | 97.22 | >90 |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 | % | 预期性 | 92.14 | >93 |
三、重点任务
协同三医联动,推进改革现行医疗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人事、财务、设备、药品、医疗信息等管理长效机制,成立县医共体总医院、医共体分院,加强总医院牵头开展对基层成员单位帮扶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通过总医院派专家驻基层、开展巡回培训、义诊、基层医院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总医院开展进修培训等方式逐步提高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减少住院患者外流,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在乡镇、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真正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
推进人事薪酬、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和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药品耗材集中批量采购等综合改革。稳步提升县级牵头医院服务能力,医共体总医院全面推进“二十大中心”建设,以各大中心建设为抓手,负责医共体所属医疗机构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各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强化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保山市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加快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在2023年底实现县域医共体内信息化资源共享。全面优化县级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功能定位,推动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县域医疗资源使用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成。按照“总额控制、结余留用、超支自负”的原则制定医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监督考核,完善量效并重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促进医共体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用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疾病预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重点专科等方面投入不低于年度结余资金总量的40%。
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系。推进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扩容,补齐重点专科(专业)短板。发挥县级医院在医共体中的辐射带头作用,由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统筹负责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到2025年,县人民医院通过第二轮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验收,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在“二级甲等”基础上,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并通过新一轮二级甲等医院复审。
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监测评价分析。改革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健全医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到2025年,逐步使医护比总体达到1:2。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价触发评估机制,根据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综合评估参考指标结果,确定调价时间、规模和配套措施。到2025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服务收入的比例达到国家要求或评价水平。
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加强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规范门诊付费基本单元,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服务按人头付费,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日间手术及符合条件的门诊特殊病种,推行按病种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协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打包付费改革,推进区域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完善量效并重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发挥医保资金杠杆作用,进一步完善医共体运行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逐步建立以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为核心的付费和绩效管理体系,发挥医保支付的激励约束作用。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各级医疗机构逐步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促进科学合理用药。贯彻落实以医保支付为基础,依托云南省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组织的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价格函询、约谈制度。有序推进全县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及时上报短缺药品清单和临床必需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
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监管”,推广执法全过程记录、在线监测等信息化技术运用,以打击非法行医为重点,强化医疗废物、消毒产品卫生监督;持续推进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不断规范医疗卫生行为。2025年,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加大医疗废物、医疗机构污水处置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强化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维护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秩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和预警能力(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构建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防控机制,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基层公共卫生防控能力,明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层疾控、公共卫生管理职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其开展传染病防控和监督。
完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机制,健全县、乡、村三级常态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动态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适时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和专家库,完善队伍装备和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和实战演练,建强一支反应迅速、技术精湛、标识统一、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不断提升应急队伍自我保障、快速反应和专业处置救援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储备制度,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资保障,建立以政府为主、多元、完整的物资储备体系。按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遵循集中储备和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为主,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为辅的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实行统一调度、管理使用。采购储备医疗救援、传染病防控及生活后勤保障等应急物资,建立物资储备清单专人专库保管,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满足卫生应急工作需要。
各级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问首诊责任制,规范发热门诊管理。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鼠疫、霍乱等传染性疾病相关防控工作。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措施联动。强化信息报送,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和研判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到2025年,全县二级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达100%,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达80%。
(1)提升疾控中心实验室核心能力。加强实验室人员、技术、仪器设备、试剂等配备储备,力争到2025年疾控中心新增检测项目5项。(2)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优化职业病防治体系,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切实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3)提升健康促进能力。加强全民健康教育,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科普规范化管理,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深入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力争到2025年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加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4)提升艾滋病防治能力。打好第五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全面巩固提升“三个90%”、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经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伍培训,规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工作,聚焦检测策略、检测能力、服务水平、转介管理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关键环节,到2025年,全县艾滋病发现率、治疗率、治疗有效率达到省级指标考核要求。(5)切实加强疾病监测预警。高度重视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在“防”上下足功夫,紧盯传染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络,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鼠疫、霍乱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防控工作,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现苗头事件,及时预警,尽量将事件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6)继续提升免疫规划服务水平。加强疫苗接种全流程管理,确保接种安全。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25年,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大于90%。(7)做好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控。继续做好鼠疫、麻风病、疟疾等传染病和地方病的综合防控,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开展遏制结核病行动,提高结核病实验室快速诊断能力建设,继续加大重点人群、重点地区肺结核患者发现力度,加大耐药筛查力度,推进结核病规范化诊治,到2025年,全县肺结核发病率控制在35/10万以下。贯彻落实《云南省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积极开展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8)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贯彻落实《保山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到2025年,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0%。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开展慢性病早期发现,强化实施18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及时提供干预指导,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健全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提高老年人健康体检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队伍能力建设。
以创等达标为抓手,全面提升医院内涵建设、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到2024年,县人民医院通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验收,县妇幼保健院持续巩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启动并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三级医院创建。持续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提升医院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建立健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人、财、物投入,巩固临床重点专科成效。通过省级服务能力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结合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将核心科室打造为临床重点专科;加强薄弱专科建设,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等措施,补齐薄弱专科能力短板,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提升,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到2025年,力争建设20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县人民医院省级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5个;县中医医院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县妇幼保健院市级重点专科1个,补齐专科能力短板,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成县人民医院精神科、老年病科薄弱专科建设,补齐薄弱专科短板,中医错位发展骨伤、针灸推拿、老年病、妇科、康复、肛肠、皮肤、儿科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全面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等能力。全县12家乡镇卫生院完成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与能力建设,县人民医院完成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与院内深静脉血栓防治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二级医院、县域医共体支援乡镇卫生院及专科联盟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级医院高端人才的科技引领作用,带动医院队伍建设、科室建设与学科发展,到2025年建成上级三甲医院专家工作站(室)40个。建设县域专家工作室40个,通过一对一带教、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专题讲座、诊疗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活动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柯街、耈街、勐统中心卫生院三个医疗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柯街中心卫生院、耈街中心卫生院、卡斯中心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柯街中心卫生院、耈街中心卫生院、勐统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升级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其他乡镇卫生院做好提级达标准备。到2024年,100%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70%的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5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100%乡镇卫生院建成慢病管理中心。
以全市统一急救调度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突破,充分考虑城乡功能布局、人口规模、服务需求、服务半径、道路交通等因素,2023年实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及12乡镇卫生院纳入全市120院前急救实施统一调度,县妇幼保健院、天和医院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升全县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和卫生应急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增强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获得感。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公民急救、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和宣传。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救援救治长效机制,提升道路交通事故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成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县、乡、村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长足发展,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强化采供血全环节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血供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在人流集中区域设置1个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的固定献血屋,为群众提供便捷、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无偿献血采集量逐年增加,固定献血者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血液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临床用血覆盖率达到100%,临床成分输血率达到99%以上。
扎实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围绕“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要人员”三个领域,聚焦“设备采购、诊疗药品、服务收费、三重一大、医保报销”五个重点,努力建设党风清廉、行风清新、院风清净、医风清洁、作风清朗的“五清医院”,以“重部署、严整治、强监督”为核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清廉医院建设,真正实现“医者清、患者乐”。
推进医德医风建设质量提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宣传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医疗机构医德医风、行业作风得到明显好转,为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的作风保障,努力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抓实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巩固健康云南行风整治持续提升行动工作成效,聚焦医疗机构重复检查、术中加价、过度诊疗,以及药品耗材超范围使用等加重群众看病就医经济负担问题,与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相结合,开展自查自纠专项整治;配合医保部门整治“院外购药”违规转嫁费用、药品耗材超范围使用、定点医疗机构重复收费、套项目收费、虚开诊疗项目和药品耗材等问题;严肃查处诱导消费问题。
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社区)卫生室为服务网底,中医诊所为有效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管理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4年县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积极启动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到2025年县中医医院达到国家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完成县中医医院二期住院楼项目建设,改善县中医医院办院条件,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强化县域内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到2025年,100%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并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县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加强基层“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到2025年100%乡镇(中心)卫生院提升中医馆内涵建设,10%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加强中医基层指导科建设,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互联网中医医院全覆盖。支持和鼓励社会办中医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完成“2022—2024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
推进县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肺病科等薄弱科室建设,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规范转诊制度。强化医防融合,提升中医治未病科室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逐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率,到2025年0—3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5%和75%,开展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4类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
积极争取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康复培训基地等项目,推进省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中医妇科)建设项目,巩固实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王崇坚工作室项目,做优做强骨伤、针灸推拿、老年病、妇科、康复、肛肠、皮肤、儿科等中医传统优势专科(专病)。到2025年,争取建设不少于3个省级、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广不少于3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到2025年完成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和老年病科建设,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并发症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不少于10个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加快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155”培训经验,到2025年,100%乡镇卫生院成立中医康复科,设置中医康复诊室和康复治疗区,每万人口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争取达到0.8名。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建设中医宣教基地,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队伍,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科普宣传活动。
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突出妇幼保健特色。逐步开展儿童康复、儿童心理、视力康复、营养干预保健服务,积极筹措“十如初产后康复中心”建设,力争到2025年康复中心初具雏形。全面筑牢母婴安全防线,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以提升妊娠风险防范水平、孕产妇及儿童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妇幼专科服务能力为抓手,切实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妇女儿童重大疾病防治,不断扩大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覆盖范围,强化城乡妇女“两癌”防治意识,提高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机制,将0—6岁儿童先心病筛查工作落实落细。加快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领域特色专科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形成保健与临床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的发展模式,增强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后劲,切实预防和减少全县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2025年,昌宁县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复审。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人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6‰以下,婚检率达9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80%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
认真贯彻落实生育政策,释放生育政策潜力。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保障制度,动态调整帮扶标准,按照“老人老政策”的办法,继续落实原有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不断提升托育服务能力。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别,进一步拓展普惠性托育资源,结合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拓展托育服务项目,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民办幼儿园托班提供普惠性托位。支持和鼓励部分乡镇幼儿园开设幼儿园托班,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评价和监管体系。2023年创建一所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目前现有托位505个,2023年新增托位460个,达到每千人拥有托位3个以上。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发展。卫健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联合16家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指导、宣传、监督和管理,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的工作合力。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入托率达40%以上,普惠性教育覆盖率达50%,婴幼儿托育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的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积极落实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动态追踪分析研判全县老龄化状况,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制度政策设计,扎实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的健康教育,大力实施老年人疾病和失能(失智)预防、筛查、干预项目。加快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天和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加快设置、规范康复医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失能老人评估和照护服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设有老年人护理型床位30张以上,乡镇卫生院设有老年人护理型床位5张以上,鼓励私立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服务。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到2025年,符合创建条件的16家医疗机构创建率达80%以上;努力推进老年心理关爱行动。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协同优化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争取完成医养结合示范县建设,完成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优质化服务单位建设,完成田园镇文昌社区卫生室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建设;县中医医院与县城中心敬老院医养结合合作持续推进。完善城乡居家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网络,提升社区医养结合供给能力,发展智慧医养结合服务。鼓励乡镇卫生院到养老机构设立分点开展嵌入式医养合作,鼓励村卫生室为村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服务机制。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依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全县职业病监测评估体系,提升职业病监测能力。全面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强化职业病源头监管。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达到85%以上;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加强尘肺病筛查与随访,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完善监测政策和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开展风险评估,实施分类监管,提高预警能力。
不断健全县、乡(镇)爱国卫生组织,巩固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国家卫生县城建设成果,聚焦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弘扬健康文化,全面开展健康县城建设和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全民健身、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公共场所管理,确保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不断提升疾病防控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健全县、乡、村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工作网,稳步推进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工作。理顺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管理机制,完善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建立健全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临床医生健康科普与促进作用。扎实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行动,组织实施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促进项目,深入推进社区健康倡导与行为干预试点项目。加大预防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力度。推进国民营养计划,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倡导合理膳食,创建示范营养健康餐厅、营养健康食堂。开展适龄人群性健康教育,加强学校与医疗机构协作,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加强体医融合、防治协同,为居民提供重大慢性病防治服务,开展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宣传。完善慢性病及影响因素监测信息网络及报告信息平台。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推广重大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加强重大疾病危险因素干预,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力争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支持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二级综合医院要加强精神科门诊和病房的设置。鼓励全社会提供多种资源,服务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矫治和社区康复服务,引导社会专业力量深入社区做好心理辅导。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干预,严格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制度。
提升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为重点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依托昌宁康弘医院组建心理救援专业队伍,提升精神科领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心理康复与心理疏导能力。到2025年,全县精神科医师数量达到4名/10万人,优化精神科专业技术人员结构,逐步提升精神专科服务能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3%以上。
五年过渡期内,持续巩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动态达标。优化完善健康帮扶措施,补齐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加强“县乡一体”和“乡村一体”机制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全面推进健康促进行动,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到2025年,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实现全覆盖。
按照“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扎实开展脱贫地区大病专项救治,救治病种不少于36种。做好脱贫人口中的重点人群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规范管理率巩固在95%以上。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医疗机构。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民营医疗机构在医保、职称评定等政策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以社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对家庭照护和社区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提升家庭科学育儿能力。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套政策,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打造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
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率。社会力量可以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以及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等诊疗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引进和培养人才,提升学术地位,加快实现医保机构、公立医疗机构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依法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健康发展。
推进道地药材科学规范种植生产。优化中药材种植产业布局,打造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业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建设完善中药材新药研发和产品生产,逐步提高中药材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加快本地品牌培育。开展中药材道地品种、食药物质资源原产地、主产区、集散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打造知名区域品牌。促进本地中药品牌化发展,通过改善全县大宗中药材白及、重楼、龙胆草、鸡血藤、黄精、红花、石松、花椒等重要品种濒临绝迹,资源量锐减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特色药用资源药性与药理药效研究。以医疗机构制剂为基础,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加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力度。
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支持旅游与药膳健康养生产品、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等中医药康养业态融合,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中医药特色服务、康复疗养服务、休闲养生服务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景区、园区积极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项目,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等,推广中医药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中医药旅游商品创新开发。依托“温泉走廊”,串联鸡飞温泉景区、卡斯温泉水世界、橄榄河温泉、玉地里温泉、小桥温泉、阿背寨温泉等温泉产业旅游线路,挖掘推广中医药特色康体理疗服务,强化对中医康养点的指导和管理,重点建设嗨森中药材基地、三道桥景区、联福中草药科普示范园3个康养旅游研学基地。促进医疗健康与养生深度融合,打造集“医、药、学、康、养、旅、智”为一体的健康产业综合体。培育壮大“医养结合、康养休闲、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构建保山现代温泉健康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户外拓展、户外露营、徒步旅行、科考探险等生态旅游产品,谋划一批集高端医疗服务、生态健康运动、候鸟式养生养老、健康产品制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综合类大健康产业项目,打造世界级健康旅居度假胜地。
贯彻落实《云南省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三十条措施》 《保山市促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发展十条措施》,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以提升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核心,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创新团队,大力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注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做好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县级医疗机构以引进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执业医师为主,乡镇卫生院以引进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科医生为主。实施百名业务骨干培养计划,选派医师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外派进修学习,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提升临床专业水平,培养一批技术精、敢创新、团队精神强的骨干力量。实施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通过规培、传帮带,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十四五”期间计划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44名,计划引进卫生紧缺人才30名。全面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临床心理、产科、生物安全、病理、麻醉、康复、急救、重症医学、传染病、老年医学、遗传咨询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执业资质、职称资格考试,大幅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方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方式,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力争2025年末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4.7名全科医生。
贯彻落实“两个允许”,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编制管理、人事薪酬制度,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生活补助和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强化乡村医生队伍管理。推进乡村医生“乡管村用”制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鼓励支持乡村医生积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转化。到2025年,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医师资质的人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大力开展名老中医专家师承教育,建立一批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组织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调整优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培养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提升重大传染病、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能力。到2025年,100%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乡村医生。
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补齐疾控机构队伍短板,强化公共卫生医师教育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健全公共卫生职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稳步提高人员薪酬水平,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提高队伍凝聚力和吸引力。到2025年,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数达9.75人,在每个乡镇卫生院着力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才,发挥骨干人才“领头雁”作用。
依托保山市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加快全县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在2023年底实现县域医共体内信息化资源共享。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影像系统、检验系统、心电系统逐步统一,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院建设,探索建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医院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切实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扩大远程医疗覆盖范围,实现乡乡通。大力推广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建设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监测预警平台,提高疾病预防和诊治水平,强化实时分析、科学研判、及时预警能力。强化信息安全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应用服务的安全防护,妥善保管患者信息、用户资料、基因数据等,强化数据传输监测和审查。严厉打击通过泄露、出售、窃取等方式获取个人信息,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
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争前列”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工程、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和医养结合产业培育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县中医医院住院楼建设,实施基层卫生院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职工住房改造项目,实施昌宁县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项目和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提升全县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能力和水平。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超前谋划,积极开展应急备战医疗救治场所建设、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县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县中医药康养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托育机构建设、医疗废物处置机构建设、乡镇医养结合医疗中心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要素保障,全力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
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购置、更新、升级。县级公立医院计划采购乙类大型医用设备64排CT1台,1.5T核磁2台,基层医疗机构计划采购8台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CT)、4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套高清腹腔镜系统、6套电子胃肠镜系统等医疗设备,逐步补齐医疗设备配置短板。积极争取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标,加快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更新购置。鼓励有需求的医疗机构购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
(一)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加强部门协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卫生健康工作,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有效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卫生投入,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重点向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重大疾病防治、中医药发展等领域倾斜。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提升财政投入绩效。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
(三)广泛宣传引导。加强卫生健康普法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入宣传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公众自觉参与规划实施、主动管理自我健康。加强新闻宣传。推进全县卫生健康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强化监测评估。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举措,层层落实,完善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制度,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评估。由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牵头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中期、末期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规划反馈与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附件:昌宁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分工表
附件
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部门 | |
1 | 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持续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编办,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 县医保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提升卫生综合监管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2 |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 加强预防控制体制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编办,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加强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编办,县发展改革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应急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提升疾病综合防治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3 | 强化医疗服务能力 | 推进医院等级能力提升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推进专科服务能力提升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加强专家工作站(室)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3 | 强化医疗服务能力 | 夯实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推进院前急诊急救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提升临床用血保障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全面改善行业作风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县卫生健康局综合监督执法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4 |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提升中医药疾病防治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财政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5 | 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共享体系 | 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局,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
完善家庭发展健康政策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 ||
优化老年健康服务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民政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加强职业健康防护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县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
6 | 深入推进健康昌宁建设 | 深入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
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提升精神卫生防治能力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教育体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7 | 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 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文化和旅游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发展多元化健康服务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推进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深入推进医养旅融合发展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财政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8 | 强化卫生健康发展支撑保障 |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县委编办牵头,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建设 | 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林草局、卫生健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补齐设备配置短板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9 | 保障措施 | 强化党的领导 | 县人民政府牵头,县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强化有效投入 | 县人民政府牵头,县财政局、卫生健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广泛宣传引导 | 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
强化监测评估 | 县人民政府牵头,县委编办,县发展改革局、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
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6日印发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