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76387470-X/20230524-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应急管理局
公开目录 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3-05-2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2023年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工作总结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昌宁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根据《云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的通知》(云减办〔2023〕1号)《云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云减办函〔2023〕10号)《保山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乡镇、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充分利用时间节点,认真开展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切实把防灾减灾宣传融入当前工作中,营造防灾减灾宣传浓厚氛围,迅速在全县上下掀起宣传热潮,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防灾救灾能力。现将昌宁县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突出主题,营造防灾减灾氛围

高度重视,把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纳入当前重点工作任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明确宣传职责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体。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认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由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组织,应急管理局,县委宣传部、县应急管理局、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科协、县教育体育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地震局、县气象局、县公安交警大队、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森林消防中队、县红十字会、团县委等成员单位宣传小组。各部门严格按照统一部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活动安排。活动期间,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分工,紧紧围绕国家减灾委今年的活动主题“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5.12防灾减灾”活动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

二、精选方法,确定内容,大力宣扬,扎实开展宣传活动

各乡镇、成员单位紧紧围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微信,广播播报、张贴海报、宣传展板、分发宣传手册、宣传彩页、悬挂横幅、现场咨询等方式、街道公共文化信息平台发送“防灾减灾的预防与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各类灾害的特点及减灾知识技能。各乡镇、成员单位通过现场知识培训及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有效运用各类防灾减灾宣传阵地,开展防灾减灾体验和科普展览等宣教活动,全面推动宣传进场所、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

(一)做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各社区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充分利用电子屏、标语、微信群等宣传媒介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并利用干部职工会议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专题宣讲。利用街天集中宣传,采用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户长会、群众会等形式,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想办法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打开手机自带的地震预警功能、下载安装“地震速报”APP;四是各单位依托行业优势及资源进行防灾减灾宣传。交通局利用客运站中心候车大厅的电子智能大屏幕,通过在公交公司、修理厂、建筑工地等场所进行发放宣传资料、粘贴宣传画的方式进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文旅局结合监管领域及本部门工作特点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A 级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等文旅企业通过 LED 电子屏滚动播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标语、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播放防灾减灾典型案例;五是采用图文稿件、标语口号、广播电视新闻、海报、公益广告、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昌宁新闻网手机客户端发布防灾减灾应急科普知识24条,昌宁新闻网视频号发布应急科普知识短视频14个,昌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发布应急科普知识7条,播出相关广播电视新闻18条次,播出公益广告9个,总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

(二)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学校、医院、超市、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要村寨结合自身实际,自行确定演练科目、时间、地点,组织开展应对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期间共组织各类应急演练85场次。

(三)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各乡镇、单位按照“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总体要求,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根据辖区和行业主要灾害风险特点,针对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集中开展全面、系统的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在城市社区重点做好居民小区、学校、医院、敬老院、商场超市、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的隐患排查,全面系统地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集中力量迅速整改,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四)做好宣传“五进”活动。滚动宣传播放省减灾委办公室制作的系列公益宣传片,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积极推送,不断扩大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宣传“五进”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进企业方面,通过开展专家指导服务、“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企业”、职工趣味竞答、应急演练等活动,推动企业落实防灾减灾责任。进农村方面,认真组织播放防灾减灾救灾音频资料,并通过开展文化“三下乡”“村民防灾减灾课堂”、转移避险预案应急演练、主题文艺演出等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进社区方面,通过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建设等活动,深入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进学校方面,通过开展“平安校园”建设、防灾减灾救灾演练、主题班会、家庭教育和集中观看防灾减灾救灾小动漫等活动,提高师生应对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进家庭方面,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家庭燃气用电知识宣教、高楼火灾地震逃生演练、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普及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家庭和邻里自救互救能力。

(五)做好应急广播宣传。在应急广播未建成的前提下,利用好乡村“大喇叭”覆盖面广,传播力强,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安全宣传,让防灾减灾安全宣教形成规模、形成声势、形成热潮。以漭水镇为首的“乡乡通”广播工程、以鸡飞镇为首的“智慧大喇叭”广播工程工程先后启动实施,让久违的“大喇叭”重现乡村,成为乡村建设一道抢眼的风景。昌宁县巧借力,让“大喇叭”成为防灾减灾安全宣传的重要平台。

(六)强化宣传舆论监管。一是严格采编播管理,认真落实播前审查和重播审查制度,县融媒体中心在常规节目审核基础上,加强实施审核、法律审核,严把防灾减灾案件新闻的事实关、法治关。依法依规采制节目,确保采访行为依法开展,报道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二是融媒体中心、鸡蛋山发射台加强防灾减灾类节目的监听监看,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县委网信办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和新闻的监管,及时处置重大网上舆情。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昌宁县未发现负面舆情,网络舆情平稳可控。

三、深化风险普查,切实推动成果应用落地。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在省、市普查办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灾能力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纵向协同、横向配合,圆满完成普查各项核心任务。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普查办工作部署要求,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按照部门工作任务清单,全面完成调查阶段工作,形成风险普查数据库,涵盖各级各类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包括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数据库。此次普查涉及面广、数据量巨大,特别是住建部门涉及的房屋建筑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普查开展过程中,充分发动镇村干部、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积极参与普查工作,真正做到了全域联动,全民参与。

在下步工作中,昌宁县将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策划活动内容,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启动仪式、安全宣传咨询日、知识竞赛、应急演练、文化展示、案例警示等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不断推进全县安全生产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有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