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14-8/20250630-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布日期 | 2025-06-30 |
文号 | 浏览量 |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昌宁县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带领公众触摸历史脉络,感受非遗魅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光彩。
全民倡议 共守文化根脉
充分利用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面向全社会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字里行间凝聚着对文化瑰宝的珍视,号召每一位市民化身文化遗产守护者,从了解历史、学习非遗开始,用实际行动守护文明薪火,让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穿越千年 邂逅博物馆的时光密码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了干部职工、青年夜校学生等到县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接触承载昌宁历史记忆的精品文物盛宴,真实触摸昌宁历史发展的点点滴滴。
踏入博物馆,仿佛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卷。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者们先后参观了博物馆历史记忆厅、爱国情怀厅、多彩民族厅、千年茶乡厅、田园昌宁厅等7个展厅,深入了解昌宁灿烂的青铜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谐的生态文化、厚重的茶乡文化和秀美田园文化五大特色文化,为参观者讲述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与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穷智慧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非遗盛宴 触摸传统文化脉搏
走进县文化馆,7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展板上绚丽绽放,如同71扇通往非遗世界的奇妙窗口。苗族服饰以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演绎着民族风情;民间文学《神蜘蛛》用奇幻的故事,传承着古老的智慧;激昂的唢呐乐奏响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律;昌宁红茶制作技艺则将一片茶叶的蜕变传奇娓娓道来。
每一个展板都凝结着非遗传承人的毕生心血,生动展现了昌宁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让参观者在驻足观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青铜雅韵 解码千年文明基因
活动期间,一场青铜文化的知识盛宴震撼开启!县文化和旅游局苏建修同志以“昌宁大甸山出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为载体,开展了“铜色”苍茫大甸山的专题讲座活动。从大甸山文化由来、大甸山遗址概况、大甸山文化内涵和大甸山文化利用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讲座现场,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晦涩的学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大家认真聆听,在思维的碰撞中,揭开大甸山文化的神秘面纱,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非遗进校园 传承从娃娃抓起
“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启蒙课。非遗传承人走进耉街乡中心幼儿园、昌宁县第二幼儿园,将非遗课堂搬到孩子们身边。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非遗手工艺品。
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稚嫩的小手,在非遗技艺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乐趣与魅力。这场充满童趣的非遗之旅,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风采,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为非遗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
文化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流动的生命长河。虽然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已圆满落幕,但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永远在路上。下步,我们将继续深耕文化沃土,推出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搭建起公众与历史文化沟通的桥梁,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期待与您在下一次文化之旅中再相遇,共赴一场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