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14-8/20230622-00004 发布机构 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3-06-22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保办发〔2022〕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细化《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保办发〔2022〕23号)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大瑞铁路大保段、昌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昌链、弥昌高速建设等契机,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奋力打造滇西最美田园城市、滇西旅游大环线最美游客中心和重要旅游集散地。通过三年的努力,旅游业总收入、接待旅游者年均增长15%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及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均在20%以上,完成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高质量推动产业提质

1.抓实项目包装建设。重策划、强规划、大招商,与知名大型文旅企业和专业机构合作,加速推进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范围,争取政策支持。健全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思路,2022年—2024年重点推进昌宁“古茶走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域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昌宁“千年茶乡”田园综合体项目、昌宁茶工业记忆主题街区、橄榄河温泉度假综合体项目、大甸山遗址保护利用项目、鸡飞霞客温泉度假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引进建设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和新兴文化旅游业态,夯实产业基础,打造新的增长点。2022年—2024年包装策划并完成前期审批2个以上10亿元新项目,谋划建设昌宁·澜沧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昌宁县游客中心、湾甸“果香四季”田园综合体项目、卡斯民族风情文化街项目、耈街利东山生态旅游区项目、嗨森中医药养生庄园项目等一批文旅项目。重点加快推进中煤·云南柯街黑温泉、阿背寨梯田温泉半山酒店等文旅重大项目,切实发挥重大文旅项目稳投资、促消费作用。(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13乡镇)

2.抓紧景区提档升级。围绕“点上精致、线上出彩、全域美丽”的目标,开展A级景区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文旅品牌创建,完善区域内旅游产品结构,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漭水黄家寨古茶公园、鸡飞温泉景区,2022年创建大叶山等2个以上国家A级旅游景区,2023年创建大田坝桃花岛等2个以上国家A级旅游景区, 2024年创建天堂山等2个以上国家A级旅游景区,全县A级景区达25个以上。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产品品质,着力开发建设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户外运动、影视娱乐、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精品民宿、文化演艺、非遗产品等文化旅游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文旅小镇、特色街区、汽车营地等文化旅游项目。聚焦温泉度假、乡村旅游、城市休闲等主题,合理布局并培育创建旅游度假区、旅游名镇(名村)、旅游休闲城市(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2年,启动漭水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省级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1个;2023年,推动漭水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省级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1个;2024年,完成漭水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创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个,打造省级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1个。(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13乡镇,鸡飞养元公司)

(二)高质量深耕业态融合

3.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围绕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突出融合主线,丰富文化和旅游业态。依托苗族服饰、昌宁红茶等优势资源,打造一批旅游演艺剧目和实景演艺节目。活态化传承非遗文化,每年常态化举办非遗宣传周活动,2022年启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宁苗族服饰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前期工作。2023年—2024年建设昌宁县非遗展室。建成开放一批城市书房、“文化大客厅”、新型文化空间,加快构建“一县一书城、一镇(乡)一书吧、一村(社区)一书屋”的三级全民阅读体系。2023年完成“时光书屋”打造,2022年—2024年重点培育“金秋阅读季”“老有所为·老干部阅读”“强国有我·中小学生读书节”等全民阅读品牌,打造大田坝镇湾岗村天堂书院、卡斯镇云上乡愁书院等一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美阅读空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加大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安全巡查力度,压实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2022年策划包装大甸山哀牢文化公园项目,打造哀牢迷城、哀牢文化博物馆等沉浸式体验业态。到2024年末完成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力争勐廷清真寺、白沙坡墓地入选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名录,实现零的突破。(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

4.加快“旅游+”全业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与康养、体育、农业、工业、科技等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与康养融合,大力支持中煤·云南柯街黑温泉、橄榄河温泉旅游度假区、鸡飞温泉旅游度假区等康养项目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康体养生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与农业融合,创新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农业业态,重点打造柯街五彩番茄、湾甸西瓜等一批兼具观光、休闲度假、采摘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庄园。快旅游与体育融合,积极拓展体育旅游新业态,建设天堂山、澜沧江、利东山、黄道圈山中药文化园户外运动区,培育发展健身、山地户外、江河水上、民族体育等绿色生态运动产业。2023年—2024年打造“西山—天堂山”自驾和骑行精品线路、右甸河徒步线路等。加快旅游与研学融合鼓励夏令营、冬令营、课外实践等多种研学旅游活动,重点打造卡斯农业示范园、黄家寨古茶公园、昌宁红、三道桥、大水塘苗族风情园等一批集农耕体验、民俗风情、科普教育等业态于一体的研学基地。2022年打造漭水镇沧江茶源乡村振兴特色旅游示范点。2022年—2024年推出一批以苗族服饰、大田坝草鞋传统工艺、昌宁土法造纸、卡斯大塘竹编等非遗文化为主,以茶叶、核桃、蔬菜、中药材等生态文化为主的特色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林草局、县水务局)

(三)高质量丰富市场供给

5.着力挖掘文旅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住宿结构,着力打造一批文化主题酒店和精品特色主题民宿,争取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公司进行投资开发或运营管理。加快推进半山酒店、汽车旅馆、汽车露营地、星空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提升文旅住宿服务体验。2022年加快阿背寨田园乡居半山酒店建设,2022年—2024年每年建成等级旅游民宿1个、智慧酒店1个;到2024年末建成高品质酒店1个。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开发具有昌宁自主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工艺礼品。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引领,以现代农业和高原特色农业为依托,围绕茶叶、中药材、鸡枞、热带水果、更戛酸肉、大田坝卤腐、更戛老街麦芽糖等为重点打造特色化餐饮美食,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叶宴”“核桃宴”“百菌宴”等地方特色菜系,提升昌宁美食影响力。2022年—2024年每年培育6家昌宁美食特色店、示范店,运营1条“吃在昌宁”特色美食街区,研发1套具有地方元素和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文创产品。根据昌宁县地域特征、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开发一批季节特色线路旅游产品,突出“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泡泉”等全季节体验,挖掘一批旅游“网红打卡地”,全面适应新供给,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消费。(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13乡镇)

6.着力培育乡村旅游产品坚持“一村一特”,聚焦“乡村旅游+生态”“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民宿”,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推进村庄景区化,以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础,推进全域旅游村庄景区化建设,培育田园环城乡村旅游聚集区,打造以四角田、兰山为代表的旅游特色村。推进乡村民宿集聚化,改造升级一批乡村民居,引进国内一线连锁民宿企业入驻,打造一批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民宿集聚区。以茶叶、热带水果、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业为依托,建设昌宁“千年茶乡”田园综合体和“果香四季”农旅融合综合体,叫响“乡村振兴·大美昌宁”乡村旅游品牌。到2024年末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化和旅游局;13乡镇)

7.着力激活消费市场开展文化旅游专项促销活动,通过发放惠民消费券等活动,组织全县推出非遗体验、精品游线、特色美食、街区、精品剧目、表演等文旅消费活动。激活夜间旅游消费,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依托“游碧波沧江、探神秘天堂、赏田园美景、浴天然温泉、品昌宁红茶、逛故事小城”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发展“夜游、夜购、夜演、夜娱、夜读、夜展”等夜间文旅消费活动;加快文旅消费场所建设,鼓励景区、影院、体育场馆、KTV、酒吧、文化场所拓展夜间文化消费,打造多样化的酒吧、茶吧、书吧等文化娱乐空间,做强旅游“夜经济”。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打造一批特色餐饮旗舰店、体验型特色餐饮街区,特色购物街区和旅游商品购物场所。到2024年底前推出1个“夜经济”示范商圈。(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

(四)高质量完善旅游基础

8.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形成景区内部旅游小环线、景区之间旅游中环线、县域旅游大环线的旅游交通格局,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力争2022年12月31日前昌保高速昌宁隧道单幅贯通,加快永昌高速公路建设,积极配合市级推进弥昌高速、昌链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上半年昌保高速全线贯通,围绕高质量建设“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目标,加快永昌高速、弥昌高速、昌链高速建设;2024年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对G357和S228昌宁段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美丽公路、旅游公路,逐步对县乡村道提升改造,提高道路等级,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增加全县旅游公交线路。推进澜沧江昌宁段的旅游化开发利用,着力推进码头、航道、停靠点等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内交通主干道、重要节点和重点旅游区域旅游标识牌、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每年至少完成2处充电桩建设,健全完善全县应急救援站。(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林草局、昌宁公路分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卫生健康局;13乡镇)

9.提升文旅服务标准。严格落实文旅市场诚信建设“红黑榜”制度和认真推进文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按照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需求,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文化和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文化和旅游技能人才队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的交流与合作。逐年递增开展文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到2024年末力争完成现有667家文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全覆盖,年均至少有1家文旅企业上榜保山文旅“红黑榜”红榜,全县文旅人才资源年均同比增长5%以上;知识性人才占比达15%以上。(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公安局)

10.强化文旅市场监管。加强“1+3+N+1”文旅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和诚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各类文旅经营单位日常监管,提升服务质量,有效维护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扎实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景区创建、平安文化市场创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投诉处理等工作,营造平安稳定发展环境。2022年,完成旅行社、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清理专项整治;2023年,健全涉文涉旅投诉联动机制;2024年,推动涉文涉旅企业数字化诚信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教育体育局)

11.创新文旅智慧化建设。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旅游数据中心,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推动旅游景区在线预约预定、分时段预约游览、智能导游导览等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引导3A级以上旅游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普及景区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实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丰富公共文化空间体验形式和内容,2022年完成县博物馆、县图书馆智慧化建设;2023年完成县文化馆智慧化建设。2024年全面优化景区智慧化。(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文化和旅游局;13乡镇)

(五)高质量创新宣传营销

12.驱动文旅IP打造。坚持以全域文旅深度融合为支点,以“千年茶乡·田园城市”为宣传主题,提炼昌宁“3+5”文化内涵,聘请第三方设计单位,设计制作标志性突出、特色性明显、传播性优质的“昌宁文旅”营销主IP,包括标志符号、形象、人物、卡通玩偶、歌谣、情景剧等。2022年,完成IP策划;2023年完成IP设计及产品推出;2024年IP宣传初见成效。(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

13.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保山、大理、临沧、腾冲等地文化旅游发展衔接,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集群集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联通文化旅游线路,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联动发展。开展客源地、游客层精准分析,策划定制性旅游推介战略,积极对接省、市推介计划,利用推介会、旅交会、南博会、文博会等契机,主动走出去开展营销推介,同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主要客源地合作开展营销。2022年,与市级同步在“坐着动车到保山”主题营销中开展好昌宁版块宣传,每年组织专业团队积极参与省、市到北京、天津、西安等客源地开展的文旅推介、招商,适时组织参加旅交会、南博会、文博会等。(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委网信办、县投资促进局)

14.拓展媒体矩阵营销。加强与中央、省级、市级主要媒体协同宣传,拓宽传统媒体路径;加大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新技术营销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全媒体持续推广、持续发声。2022年,开通“昌宁文旅”微信视频号,“昌宁文旅”系列新媒体粉丝量累计增长2000人以上。2023年—2024年,在国家级、省级电视媒体、新媒体平台宣传有突破。

15.加大赛事品牌塑造充分发挥文化节庆链接功能,鼓励发展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文旅演艺项目,抓好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节日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特色品牌。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持续打造茶香文化旅游节、“美在天堂”徒步越野赛等县域品牌活动;整合景区、乡镇文旅资源,办好稻花鱼文化旅游节、是光诗歌音乐节、核桃文化旅游节、火腿松露节等“十一”乡村旅游周系列传统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重点”,持续引爆文旅市场。围绕节假日、寒暑假等策划推出“引客入昌”活动,持续提升昌宁旅游的显示度、辨识度、美誉度和知名度。2022年,举办县内参与为主的高品质赛事活动不少于7场次,引进旅行社开展“保山人游昌宁”旅游团活动不少于5场次。2023年—2024年,在区域性文旅赛事活动、“云南人游昌宁”、省外团游昌宁上有突破,切实提升昌宁县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责任部门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纵深推进作风革命、效能建设为保障,按年度制定实施计划,细化涉及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和具体推进举措,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招商引资。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组建由县领导任组长的文旅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各乡镇要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用足用活现有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签约落地文旅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加强文旅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建设。

(三)加大督查力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将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列为重点督查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定期通报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对工作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单位,由县纪委县监委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