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15-6-/2022-0217006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司法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2-02-17 |
文号 | 浏览量 |
2021年,昌宁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状态,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坚持政治统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增强党建引领,加强法治统筹,聚焦主责主业,紧抓重点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高质量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提供坚实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积极为全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云南昌宁篇章发挥司法行政力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队伍建设,抓实教育整顿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抓紧安排部署。一是提高站位,谋划先行。二是组建专班,配齐力量。三是全面启动,快速部署。
聚焦“四项教育”,抓实规定动作。一是突出抓好政治教育。二是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三是深入开展英模教育。四是融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截至2021年底,共开展党史集中学习54次,讲授专题党课5次。
深化思想发动,抓好自查自纠。一是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宣讲“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5次。二是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5轮226人次。三是深入开展自查自纠。3轮组织干部职工填报《云南省政法干警自查事项报告表》171份。
大力开展整治,抓好问题整改。一是全面拓宽线索渠道。二是深入推进“七查”工作。共评查重点案件56件,其中无过错46件,有瑕疵10件,已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整改。三是全力开展问题整治。整顿期间共排查出顽瘴痼疾2人2件,均已整改完毕。
突出成果转化,抓牢实践运用。一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2021年底,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56件。二是开展律师行业专项治理。三是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专项整治。
聚焦协同推进,抓实市域社会治理工作
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及时成立组织机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制定方案,建章立制。
把握重点,工作成效初显。一是人民调解工作彰显特色。全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年内累计排查和受理案件1116件,调解成功案件1096件,调解成功率达98.21%。二是特殊人群管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三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扎实推进。四是逐步建设起务实管用的市域法治保障体系。五是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六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七是智慧司法建设稳妥推进,“云智调”系统全县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累计出具电子调解协议书424份。
聚焦主责主业,抓实推进各项工作
抓实机关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强化示范引领。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和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用党建工作引领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用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抓实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工作主题,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班子领学、集中讲学、网络送学、以考促学、以查督学、交流互学“六学模式”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
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增强纪法意识。以实施“纪法意识强化年”、“作风之问、发展之变”大讨论活动和“怕、拖、推、散、浮、庸”等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监管责任,积极配合派驻县委办纪检监察组抓实监督责任。强化风险防控,紧盯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和人员,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干部廉政提醒谈话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委实施办法,严防“四风”反弹。
抓实依法治县工作,推进法治昌宁建设。一是认真履行统筹协调职责,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二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认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证资格考试、全县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专题培训,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全县行政执法证换发全国统一样式工作。三是年内党政机关聘请并充实法律顾问62名,124个村(社区)实现律师法律顾问100%全覆盖。四是持续推进普法宣传工作。围绕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活动。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加大普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全面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热潮。持续推进“法律六+N进”活动。截至2021年底,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00余场次,发放宣传教育资料8万余份,受教育干部群众20万余人。五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按照“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推选1-2户‘法治中心户’”的原则,全方面推选出法治中心户、法律明白人2863户(人),参与法治宣传,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六是扎实做好法治宣传工作。年内261篇(条)司法行政信息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清廉网、《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法治云南》《保山日报》等各级媒体采用。七是深入推进农村依法治理,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年内,1个国家级(田园镇勐廷社区)、5个省级(田园镇勐廷社区、柯街镇柯街社区、漭水镇漭水社区、卡斯镇龙潭社区、大田坝镇新寨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顺利通过复核,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八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九是全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坚持运用“五用工作法”普法特色方式,加强少数民族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十是开展依法治县重点工作专项督察1次、法治政府监督重点工作专项督察2次;全面完成2020年度法治建设成效考评反馈问题整改、云南省民生权益保护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司法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以及法治建设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在全省2020年度分县(市、区)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昌宁县排名第九;在全市2020年度法治建设成效考核中,昌宁县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实现提档升级。
抓实人民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维稳职能。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坚持“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原则,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二是持续巩固深化我县落实“枫桥经验”本地化成果。全面推行“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四步法”,将矛盾纠纷预防到末梢,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调解在源头,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抓实“两类人员”监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一是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2021年8月26日,昌宁县委书记范喜同志对县司法局总结提交并由县委办编报的《昌宁县坚持“七抓七促”提升刑罚执行效果》一文作出批示,对“七抓七促”措施和取得成效予以肯定。具体内容为:第一,抓作风转变,促责任落实。对2009年以来的2195件社区矫正案件、215件“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案件进行自查,共排查出各类问题642件,已整改642件。第二,抓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对现行各项管理规定进行“废改立”,共新制定和修改完善16项社区矫正工作制度。第三,抓隐患排查,促风险管控。按照“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汇总、一月一研判”的工作原则,共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71人95条,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3人,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3件3人。第四,抓心理矫治,促健康改造。探索“严管厚爱、宽严相济、人性关怀”的刑罚执行方式,全面实行分类管理和个别矫治的监管方式,切实提高矫治效果。第五,抓联合执法,促矫治质量。县司法局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和省厅派驻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队对全县社区矫正执法情况开展巡查6次,探索出了执法、检察和监督同步开展、无缝对接的高效执法模式。第六,抓日常监管,促社会稳定。全面落实“日打卡、周听声、月见面”管理制度,对7名拒不服从监管的社区矫正对象提出撤销缓刑或收监执行程序,其中撤销缓刑2人,撤销假释1人,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4人;训诫36人,警告17人,使用电子定位装置6人,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第七,抓素质提升,促回归社会。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农林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其创业就业技能,促使他们重拾信心。截至2021年底,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25人,其中,缓刑223人,假释1人,暂予监外执行1人,年内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二是扎实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着力提升安置帮教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有刑释解矫人员1220人,其中年内接收314人。健全完善帮教管控机制,加强对刑释解矫人员的衔接管控、情况摸排和风险评估,实行一人一档;严格落实回访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形成全方位的帮教管理。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视频探视,将帮教工作延伸进高墙。
抓实公共法律服务,提供法律保障。一是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1年底,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967件,满意率达100%。二是切实做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截至2021年底,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16件,其中民事案件(含非诉讼)78件、刑事案件38件、提供各类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办理的援助案件按要求录入“云南省智慧法援平台”,实现了案件线上线下同步管理。三是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截至2021年底,2家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235件,免费接待来访咨询服务500余人次。四是扎实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抓实其余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有力。根据各级要求,对标对表,2021年以来,县司法局还着力聚焦人才工作、离退休干部工作、创文、综治维稳、疫情防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通过攻坚克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