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自然概况
昌宁地处大理、临沧、保山三州市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是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之一。近年来,昌宁县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重大机遇,按照保山市把昌宁作为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独立经济板块”来打造的部署,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在全省、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发展的细小环节中来落实,围绕把昌宁建设成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和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三大目标”,积极调结构、转方式,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旅游生态化进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昌宁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同时是全国糖料生产基地县、名优特林产品泡核桃基地县和造林绿化百佳县,也是省级烤烟种植示范县、生态茶叶示范县、商品肉牛(羊)出口基地县和竹类生产基地县、茶文化创作基地县。多年来,昌宁立足县情,积极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项目强县、城镇名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六大战略,把昌宁建成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和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甘蔗、烟草、茶叶、蚕桑、畜牧、林业为支柱,蔬菜、水果等为补充的优势产业群体,工业经济形成了以优势农产品加工、冶金矿产、生物创新、建筑建材、能源为重点的产业体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色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目前,昌宁正结合自身实际走出基础差、积累少的困境。
一、地形
昌宁县全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北部高山纵谷,地势险峻,西南部低山缓延,谷坝相间。最高海拔为2875.9m,最低海拔638m。
昌宁县地处横断山滇西纵谷区的南段,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在这里已逐渐舒展为高原和山地。澜沧江在县内东北部斜穿而过,其江东属云岭山脉南延部分,江西属怒江山脉的南延部分,境内山脉南北走向,地势总趋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最高点是北部的松子山,海拔为2875.9m,最低点是西南部枯柯河与勐统大河的交汇处,海拔638m,相对高差2237.9m。纵观昌宁全貌,东北部山高谷深,地势险峻,西南部低山缓延,谷坝相间。全县地貌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深切割中山、中切割中山、中山盆地和低山河谷。
二、山脉
昌宁县境内多山,但没形成较大山系。主要山脉南北纵列呈“川”字形,支脉东南横断,迭彩峰岭,葱笼俊秀。按国家山文分类,属北东向山系型式,多为西北走向东南;山脉成因为褶皱断层所致。以澜沧江为界,东北部山脉为云岭山脉的东南延伸部分;西部和中部山脉为怒山山后脉的东南延伸部分。此二脉伸入县境,又在境内发育形成三大序列,成为保山、大理、临沧三地州的天然分界。
三、河流
昌宁县境内河流众多,其中较大河流6条,过境江2条;5公里以上常流河57条,均系外流河,分属澜沧江和怒江水系。右甸河、漭水河、耇街河、黑惠江等汇入澜沧江,勐统河、枯柯河等汇入怒江。所有河流都具有落差大、流域区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
1、澜沧江水系
右甸河,位于昌宁县中部,属澜沧江水系。右甸河发源于昌宁县北部新炉山区松子麓,河流由北向南流淌,穿过右甸坝区,在温泉乡碗塘附近流入风庆县的勐佑河后汇入澜沧江。境内河长60km,径流面积522.6k㎡,占全县总面积的13%,最枯流量0.5m³/s。
漭水河,位于昌宁县东北部,澜沧江水系,发源于漭水镇大竹林附近,河流由西向东在漭水的河尾附近汇入澜沧江。河长11.67km,径流面积72.24k㎡,占全县总面积的1.91%,最枯流量0.2 m³/s。
耇街河,位于昌宁县东北部,澜沧江水系,发源于耇街乡王家寨附近,河流由南向北在耇街的李家寨附近汇入永平河。境内河长19.5km,径流面积168.4 k㎡,占全县总面积的4.3%。
2、怒江水系
勐统河,位于昌宁县中南部,属怒江水系,发源于翁堵风吹山附近棠梨树,河水由北向南穿过勐统坝,在高家树坡进入峡谷地带,经过小街子,在大沙坝汇入镇康河。过境流程41.0km,径流面积525.3k㎡,占全县总面积的13.8%,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1.48亿m³,最枯流量0.2m³/s,最大洪峰流量170 m³/s
枯柯河,位于昌宁县境内西部,属怒江水系,发源于隆阳区一碗水梁子。估柯和先经保山坝转东南方向沿山峦峡谷在保山丙麻于昌宁县交界处的浪坝塘附近流入县内,然后流入枯柯河坝区。过境长76.3km,径流面积1413.5k㎡,占全县总面积的37.2%,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6.376亿m³,最枯流量0.5 m³/s。
四、气候
昌宁县地处北回归线北侧,总属亚热带季风高原高山气候类型。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两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区,在全国四季类型区划中属四季如春之地。年均气温14.9℃,年最高气温31℃,年最低温-4.9℃,年降水量1259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霜期111天。全县气候一般划分为低热、温热、温凉和高寒4个小型气候带。
低热带:海拔在1000m以下,年均温在20.8℃以上,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的地区。县境西南部卡斯、湾甸两坝,属此类气候带。
温热带:海拔在1000-1500m之间,年均温在17.5-20.8℃之间,年降水量约1100mm的地区。县境西部的柯街,东南部的勐统以及北部的朱街、大田坝,中部的鸡飞等地的河谷地带,属此类气候带。
温凉带:海拔1500-1700m之间,年均温在15.9-17.4℃间,年降水量1200-1300mm的地区。境内右甸、达丙、翁堵、温泉、更戛、大田坝、珠街、耈街等约占全县60%的地区,属此类气候带。
高寒带:海拔在2000m以上,年均气温低于14℃,年降水量约1300mm以上地区。境内卡斯西部、大田坝东部、漭水北部和翁堵南部部分乡,约250个自然村属此气候带。
五、土壤
全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昌宁县共有10个土类,24个亚类,26个土属,62个土种,128个变种。10个土类中,地带性土壤有黄壤、砖红壤性土壤、红壤、黄棕壤、红土和棕壤6类。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水稻土、石灰土和冲积土4类。
六、植被
昌宁县由于山地和河谷的影响,海拔相差达1800米以上,气候类型交替、水热条件变化较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热性灌草丛、干热性灌草丛、暖温性灌草丛。根据森林植被图分析,在昌宁县各种森林生植被中,暖热性针叶林占20.76%,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其他如暖温性针叶林占19.34%,暖热性灌丛占16.54%、暖温性灌丛占13.58%,热带季雨林占3.19%,季风常绿阔叶林占5.68%。
植被类型 |
面积(hm2) |
类型占有率(%) |
敏感性分级 |
热带季雨林 |
12116.73 |
3.19 |
敏感 |
季风常绿阔叶林 |
21549.18 |
5.68 |
较敏感 |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
3038.74 |
0.80 |
较敏感 |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
3371.75 |
0.89 |
敏感 |
暖热性针叶林 |
78740.92 |
20.76 |
轻度敏感 |
暖温性针叶林 |
73352.33 |
19.34 |
轻度敏感 |
暖热性灌草丛 |
62748.15 |
16.54 |
不敏感 |
干热性灌草丛 |
29986.23 |
7.90 |
不敏感 |
暖温性灌草丛 |
51526.38 |
13.58 |
不敏感 |
旱地植被 |
30684.63 |
8.09 |
不敏感 |
水田植被 |
10258.26 |
2.70 |
不敏感 |
七、森林资源
据调查显示,昌宁县林业用地面积377.9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6.78%。其中:有林地面积308.5万亩,疏林地面积0.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61.58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52万亩,无林地面积1.16万亩,宜林地面积1.54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558.12万m³。其中:幼龄林面积71.01万亩,蓄积244.01万m³;中龄林面积107.56万亩,蓄积540.03万m³;近熟林面积32.02万亩,蓄积216.849万m³;成熟林面积8.68万亩,蓄积83.073万m³;过熟林面积0.64万亩,蓄积2.965万m³。森林覆盖率60.43%。
八、自然保护区
昌宁县境内目前仅有一个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高山峡谷地形,形成立体气候,加上土壤和其它生态因子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特点的森林植被,存在有7个天然植被类型,9个亚型,32个群系。包括了南亚热带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和针叶林等主要的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有植物197科,806属,1920种;陆栖动物60科,181种,占了昌宁县物种总数的95%以上。珍稀濒危物种有国家级保护植物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6种,三级保护14种;陆栖国家级保护动物有48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2种,二级保护的有46种。
九、能源资源
1、水能资源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约1265毫米,水资源总量约48.0208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26万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548.9毫米。全县110条河川,过境水量约0.748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约1.6457亿立方米。除蒸发及外流水源外,实产水量约19.9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约7272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占有水量(872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径流量约为4985立方米。
昌宁县城的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右甸河及周边的几个水库,其中河西水库为县城的主要供水水源。县城地下水资源亦较为丰富。
2、矿产资源
昌宁县境内共发现9类25种矿产,86个矿床(点),获得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5种。累计探获资源储量:铁矿石 51.17万吨、铜1310.14吨、铅335.80吨、锌592.45吨、银1.64吨、锡10097.96吨、石英岩800多万吨、萤石6.06万吨、煤6542.77万吨。
3、地热资源
昌宁县地热资源温泉点较多,已发现的有15处20个点,总出水量约4-40立方米/秒,大部分在亚热和温热区峡谷河畔。
4、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昌宁县植物生态环境多样,种属纷繁,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高等植物217种,分属52科75属。其中被子植物196种;裸子植物21个属种;低等植物有苔藓和蕨类47科、67属、140种;草173种;药材386种;食用菌22科、45属、102种。
(2)动物资源
昌宁县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南段,位于滇西北回归线的北缘,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动物地理二级区划中属于东洋界、西南区、西南区地亚区,在云南省陆栖脊椎动物地理三级区划中属于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滇西中山山原小区。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位于昌宁县境内,属于该区动物地理小区。该区动物资源亦较丰富,种类较多,分布集中,区系组成复杂,云南常见的林栖动物,大多数在此有分布。
初步统计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约有兽类33种,隶属9目,18科;鸟类114种,隶属11目,31科;两栖类15种,隶属2目,6科;爬行类19种,隶属2目,5科。总计共有陆栖脊椎动物181种(含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