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51C-/2021-0226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大田坝镇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1-02-2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中共大田坝镇委员会关于制定大田坝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大田坝镇科学规划、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工业快速发展、特色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大田坝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发展、完成新使命、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全镇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全镇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建议》主要阐述大田坝镇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是编制实施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年度计划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目 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1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回顾 1

第二节“十四五”发展环境 8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13

第二节 基本原则14

第三节 发展目标15

第四节 发展理念17

第三章 空间利用与战略布局18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措施20

第五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24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大田坝镇发展历程中极为艰难的五年,面对镇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和重大的风险挑战,全镇上下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积累了珍贵的发展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使大田坝镇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四五”,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今后五年全镇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新特点,抢抓发展机遇、攻克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各项奋斗目标。

第一节“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田坝镇经济运行呈现“增长稳定、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过深入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壮镇、项目强镇、旅游名镇、和谐固镇”五大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克服了干旱、冰雹、洪涝和山体滑坡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安定和谐,圆满完成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的理念不动摇,统筹兼顾,合力攻坚,全镇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济总量持续增大。2020年末,全镇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9.77亿元,比2016年增加2.8亿元,增长40.1%;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2万元,比2016年增加1.54万元,增长42.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6元,比2016年增加3926元,增长44.6%;财政收支情况逐年好转,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各项经济指标如期实现。

二、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发展后劲逐渐增强

以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大力规划产业布局,抓科技,促效益,产业“稳镇”进一步凸显。

(一)农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2020年末,全镇种植粮食面积达4.19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556.2万公斤,比2016年增长11.4%;种植烤烟4556亩,交售烟叶12000担,实现产值1768万元;肉蛋类总产5375吨,实现产值17010万元,比2016年增长20.8%;林业产值11683万元,比2016年增长22.54%;茶叶总产110.6万公斤,实现产值4377.3万元,比2016年增长35%;种植蚕桑3632.1亩,交售鲜茧39吨,实现产值215万元,比2016年增48万元;交售香料烟12355担,实现产值1478万元,比2016年增长13.6%。

(二)工业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十三五”以来民营企业逐年增加,门类逐步向矿产采选、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饮用水生产供应等领域拓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旅游逐步向品牌化发展。“十三五”期间,打好山、水和文化三张名牌,完成澜沧江水上观光休闲环线、文沧竹洼码头、竹洼道路美化绿化及亮化工程;花足大力气打造澜沧江野生垂钓区、竹洼特色养殖观光园、狮子塘健康徒步游、万亩杜鹃林等特色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举办狮子塘旅游活动12期,参与人数0.55万人次。以三道桥为代表的集游玩、民俗文化体验、山货购销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景点蓬勃发展。

三、围绕成效狠抓落实,脱贫成效巩固提升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和“云南省巩固脱贫成果20条指标”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镇脱贫成效巩固工作取得优异成效,顺利通过省市县成效考核。

(一)扶贫对象持续精准。把对象精准摆在精准扶贫第一位,围绕“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工作目标,对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标准程序,严把对象锁定关、信息审核关、民主评议关,扎实开展好回头看和年度动态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贫困对象信息比对核实、数据清洗,做到数据信息真实准确、线上线下数据一致。“十三五”期间,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出列,其中2014年脱贫455户2086人,2015年脱贫390户1619人,2016年脱贫518户2130人,2017年脱贫529户2232人,2018年脱贫531户2100人,2019年脱贫99户290人,2020年脱贫1户3人,无新纳、返贫、剔除户,贫困发生率降至0%。

(二)短板销号持续推进。围绕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严格对标对表户退出5项指标、村出列7项指标,以指标为导向全面巩固脱贫退出短板。加强短板再排查,对工作重点和工作进度实行挂图作战,运用任务清单制、清单销号制,每月进行一次工作调度,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全面补齐医疗卫生、教育、养老、交通、电力、广播电视、饮水安全、公共服务及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收入、住房、群众认可度等11项短板弱项。并对人均收入、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等实施实时监测监控管理,做到发现问题一户,研究解决一户。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脱贫攻坚感恩教育宣讲和“三深入”等专项行动,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大幅提升,内生动力广泛激发,感党恩、跟党走的氛围日趋浓厚。大田坝社区尾寨村民小组贫困户张国文荣获“保山市脱贫攻坚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三)帮扶成效持续深化。严格执行四级干部扶贫挂钩帮扶和“三深入”工作要求,实现贫困户帮扶和非贫困户联系全覆盖,帮扶成效持续巩固深化。全镇共2个省级单位、2个市级单位、5个县级单位和镇级584名干部挂钩贫困户,有4支驻村工作队、12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十三五”期间,围绕贫困户急需解决问题实施精准帮扶,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2130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07户(贫困户367户)、危房改造及人居环境提升2147户,社会保障兜底854户、医疗救助和兜底救助32人次。

四、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一)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资3100余万元实施大田坝河、湾岗河小流域治理建设项目;投资432万元实施新寨、清河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大田坝镇文沧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127个村民小组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建设项目,实现农村人饮保障全覆盖。道路交通建设方面:投资1.03亿元,先后实施湾岗村小湾岗片区村组道路,华严村上坡处、矮岭岗村组道路,新寨大田、背阴寨、沙田片区村组道路等11个农村公路通畅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16万元实施文沧村观音阁至大黄莲树村组道路硬化;投资6000万元实施狮子塘至大田坝公路建设;投资235万元实施全镇水毁道路修复工程,有效解决集镇至文沧、清河、新寨、湾岗等行政村出行不便难题。

(二)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美丽集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投资20万元,打通沿河通道0.6公里,集镇规划建设“两横四纵”规模格局已形成;卫生保洁进一步加强,车辆停放和摊位摆放进一步规范,集镇形象不断提升,集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以实现农村户厕卫生、干净、整洁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补贴17.8万元,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445户;投资100万元,新建村级标准化公厕8个,改建集镇公厕2个。全镇居民垃圾不乱扔,粪草不乱堆,车辆不乱放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形成。新寨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殊荣。

(三)生态建设持续发力。“十三五”以来,生态建设不断完善,投资400万元,文沧村小湾库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建3吨垃圾热解炉1个,配备垃圾箱157只,垃圾清运车1辆,新建各类排污管道沟渠3815米,新建庭院式污水处理系统9座、智能化污水处理设施2座,氧化塘1个。投资450万元,完成大田坝社区、华严村、湾岗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配置3座垃圾热解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大田坝河、湾岗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河道治理项目依托进行清淤除障,共清淤河道4.5公里,集中力量解决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乱排”等问题,取缔河道采砂点15个,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认真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扎实推进破坏林政资源违法整治行动、森林生态资源“守护神”整治专项行动,有效开展天然林停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工作。聘用生态护林员47名,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强化,全年查处破坏林政资源违法行为5起,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兑现退耕还林还草资金360万元,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金49.7万元。

五、民生得到较好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政府追求,突出惠民利民导向,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稳步向好,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一)社会保障全面落实。2020年末兑付各类民政救助资金560余万元,受益8356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726人,参保率99.03%,兑付养老保险金482.5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1073人,参保率98.1%,住院受益10995人次,报销基金1449.99万元;门诊受益77014人次,报销基金138.42万元。

(二)社会事业稳步向好。2020年末,幼儿在园在班456人,小学生在校1207人,中学生在校602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发放爱心圆梦资金2.7万元;爱心人士捐赠中心完小、大田坝中学路灯亮化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持续推进,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乡村医生配备率均达100%。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力提升,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镇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初步呈现。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登记数据比对复查工作已圆满结束。“三道桥”完成AAA级景区达标验收。社会福利养老体系稳步提升。

(三)综合治理持续深入。2020年末,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把线索收集和案件查办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重点开展霸占集体资源、侵占集体利益、家族势力阻挠征地分款等涉恶涉乱问题治理,严格执行每月上报线索制度。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2件,调处63件,正在调处4件。殡葬改革要求进一步落实,火化率达100%。全力推行ETC发行工作,全镇车辆ETC安装率达90%以上。认真排查和整治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七大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开展元旦、春节和“两会一节”等重要节日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15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内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第二节“十四五”发展环境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规划打下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抓落实,以奋发有为的崭新面貌谋发展,努力建设美丽幸福大田坝。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强调,云南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近年来,云南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提出要把绿色能源产业打造成云南重要支柱产业,把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包括康养、休闲等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形成几个新的千亿级产业。其中,“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两张牌对昌宁发展意义尤其重大。大田坝镇位于保山隆阳、大理永平、保山昌宁三县(区)交界处,地处昌宁县西北部,东连漭水镇,南接田园镇和柯街镇,西邻隆阳区丙麻乡,北依澜沧江与大理州永平县隔江相望,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7公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色农产品品质较高,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打造“绿色品牌”,有利于大田坝镇把名优绿茶、小湾库区果蔬等特色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绿色产品的“生态溢价”。打造“旅游驿站”,有利于大田坝镇与保山、大理、柯街等周边区域抱团发展,共享康养和旅游客源,共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

(二)产业结构面临转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田坝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作为一个传统农业乡镇,发展方式相对单一,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发展潜力挖掘不足。未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转变,大田坝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塑造公平、优质、高效的市场环境,巩固和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等各类专业化市场主体,加强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对接融入外部市场网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档升级。

(三)消费升级引领时代潮流

202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高收入国家人均GDP需达到12055美元(2018年标准),在疫情结束后,只要年均增长速度能够维持在5%以上,我国将在4年左右时间内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水平的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升级,人民对洁净空气、优美风景、适宜气候、绿色食品等高品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大田坝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会充分释放,为康养旅游、生态农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也为大田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市场基础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政策调整决定发展方向

6月3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主持召开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突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研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

(五)高新技术手段广泛应用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人工智能(AR)、虚拟现实(VR)、万物互联、区块链、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大田坝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各类特色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创建较为困难,融入全国市场难度较大。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渠道,大田坝将有机会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通特色产品销售渠道,促进特色产品走出大山。借助人工智能(AR)、区块链等技术,大田坝将可以积极发展可追溯农业和智慧物流,规范各类土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主体的市场行为,充分保障土特产品品质,提高市场对大田坝土特产品的信赖程度,增强对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吸引力,打破“优质不优价”困局。

二、面对的各种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有很多有利条件,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

(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博弈竞争更加激烈。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复杂,短期内难以恢复疫情前高增长水平,仍处于大调整阶段,各区域发展状况错综复杂,不同的发达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将呈现长期低速增长态势。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地缘政治导致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国内劳动力价格、资金成本提高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将快速攀升,贸易自由化阻碍增多,出口增长难度较大。“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凸显,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合作会扩大,但是矛盾与分歧也会上升,利益碰撞不可避免。

(二)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增长压力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率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结构转型、去产能化带来的经济增长阵痛和迟滞在所难免,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部分经济风险逐渐暴露。“十三五”以来,大田坝镇GDP增速分别为12.8%,12.3%,12.1%,10.2%、9.8%,经济增速呈现下行趋势,这使得“十四五”期间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布局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压力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转型的基本趋势是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目前,从需求结构看,我县仍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消费贡献率低,出口负增长,民间投资需求释放力度弱,要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需求不足将导致实体经济更加困难;从产业结构看,科技创新能力和新兴支柱产业严重不足,未来五年调整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要求日趋紧迫。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

“十三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但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跨越发展,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乡村振兴持续稳定推进,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最明显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现代农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集群集约发展程度不高;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基础资源性产业,竞争力不强,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小,发展速度缓慢。全县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差,抗风险能力弱,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最主要的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足,跨越发展任务艰巨。“十三五”以来,虽然我镇经济增长持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但是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与周边乡镇相比差距明显。。

(三)最紧迫的问题。我镇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消费乏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县内企业投资潜力有限,社会投资比例小,招商竞争激烈,缺乏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新增税源不足,财政税收增长乏力,财政调控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四)最突出的问题。我镇城镇化水平偏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市场拓展不充分。当前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仍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基础设施仍然滞后、投资拉动不够明显、财源培育基础脆弱、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五)最现实的问题。群众增收空间有限,农业产业多、杂、散、小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重心还集中在矿产粗放型开采上,产业效益得不到体现,且资源枯竭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传统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社会管理创新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面对,强力破解。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加快大田坝镇振兴发展,着力建设大田坝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导。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的最大检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与大田坝镇现阶段发展特征、发展目标、发展任务相统一。大田坝镇“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育民为重、富民为上”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十四五”规划的实施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

2.遵循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业,谋大利、顾大局,发展低碳经济。

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镇内镇外,统筹区域结构,统筹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4.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行动、有结果。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末,全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为2025年与省、市、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新提升。到2025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4.9亿元,比2020年增5.13亿元,增长52.5%,人均生产总值达5274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38亿元,比2020年增1.18亿元,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202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亿元以上,比2020年增5000万元;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稳固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效益。以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为重点,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每年保证粮食种植面积4.19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1600万公斤;每年烤烟产量达12000担,总产值2000万元以上;每年香料烟产量达12000担,总产值1530万元以上;茶叶面积稳定在10000亩,到2025年总产量达95万公斤以上;蚕桑面积稳定在1500亩,产量在45吨,产值在180万元以上;泡核桃面积发展到14.3万亩,到2025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完成核桃低产林地改造10000亩;到2025年,畜牧业禽畜肉类总产量达1343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2.07亿元;以个体户私营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到“十四五”末发展到600户,从业人员达到1800人。

项目规划建设要上新水平。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农田水利项目3件,河道治理项目4件,农村电网改造项目2件,道路交通项目7件,桥梁建设项目2件,医疗教育项目3件,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7件,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4件,基层政权建设项目7件,美丽集镇项目1件,乡村旅游项目9件,防灾减灾项目5件,以工代赈项目2件,社会治安项目3件。

民主法制要迈出新步伐。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进步的氛围更加浓厚;依法治镇深入推进,公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目标。到2025年,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建立,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明显加大,“十四五”期间计划荒漠化治理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0 %以上,结合整镇推进,每年实施核桃抚育30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坚果补植补造1000亩,计划每年发展种植其他中药材不低于400亩,继续抓好抓落实绿化荒山行动工作,对柯大公路大田坝段实施绿化。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有效提升。

社会建设要有新进步。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管理得到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四节 发展理念

“十四五”期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和新挑战,必须跳出思维定式和行为惯性,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发展方向、引领发展行动。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把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制度、科技、文化、品牌、组织等各方面的创新,努力构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激励环境,全面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

二、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我镇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大田坝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后代留下发展的“绿色银行”。

四、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大开发大发展的意识,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市、县重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努力以开发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五、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对全面小康的实现感、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全镇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建共享的凝聚力。

第三章 空间利用与战略布局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进一步认清形势、认清镇情,站在滇西门户、面对南亚东南亚的第一站上来对大田坝进行准确的定性、定位。

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要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目标,加大农业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加快优势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坚持品牌促效益,积极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产业;坚持保稳增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二、要稳步推进农村基础建设。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提高农村用电质量,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健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通过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发展劳务经济中实现增收;通过鼓励农民开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在多种经营中实现增收。

四、要加快工业发展进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起以采掘业为中心、具有大田坝特色的工业体系。要突出抓好以硅矿为主的采矿产业,探索提升饮食服务业,力争铁矿及花岗石得到尽早开发,通过改善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投资。内联外引,加快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壮大步伐。

五、要全面落实“项目强镇”战略。增强投资拉动经济和项目带动经济意识,紧扣国家金融政策,抓住“乡村振兴”的机会,抓好“十四五”开局之年,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培植实施产业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引进招商项目。大力推进以交通、水利、能源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的主要投资,不断打牢发展基础。

六、要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要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切实守住“绿水青山”,发挥好“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七、要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好大田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怡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的优势。从过境茶马古道、嘟噜洼古渡到德斯里新石器遗址和白沙坡古墓葬群,从宝华寺到文笔山和松子峰,从千亩山茶、万亩杜鹃到天堂山漭漭原始森林,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随着昌宁县把澜沧江百里长湖至天堂山环线游作为重大旅游开发项目来实施,将为大田坝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

第四章 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思想观念转变,破除经济社会发展障碍

进一步认清形势,认清镇情,站在保山发展上来对大田坝进行准确的定位。既要看到我们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坚定发展信心,同时又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差距,克服盲目乐观思想,增强责任感,树立发展意识、增强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形成全镇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始终抓牢各项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要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目标,加大农业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加快优势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坚持稳粮增收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科技兴农战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坚持品牌促效益,积极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产业;坚持增收保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二是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畜饮水质量,提高农村用电质量,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健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要通过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国家的农资补贴和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在落实政策中实现减负增收;通过广泛开展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结对帮扶多种形式,在扶贫帮困中实现增收。

三、切实调整经济结构,在二、三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加快与市场接轨,引进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计划到2022年末引进一家核桃乳加工厂。计划到2023年末引进一家红豆杉紫杉醇提炼加工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广大农民走出农田向城镇转移经商办厂,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创办大田坝镇腌制食品加企业。通过制定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支持投资;通过改善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投资。通过内联外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二、三产业。

四、全面落实“项目强镇”战略,不断夯实内部发展基础

增强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意识,紧扣国家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培植实施产业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引进招商项目。要牢牢抓住滇西大环线建设、小湾库区旅游开发,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实施一批关系全镇发展大局的工程项目,大力推进以交通、水利、能源和公共服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打牢发展基础。

五、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通过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促进经济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开发保护并举,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

一是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精心策划,着力推介,并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旅游规划;

二是要继续加强旅游资源挖掘工作,不断提升开发价值;

三是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和保护好资源;

四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发展基础,改善投资环境,力争“十四五”期间旅游资源开发迈出坚实步伐。

七、强化依法治国理念,积极推进平安法治社会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诚信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强化镇人大监督作用,畅通民意渠道,提高决策部署的科学性、规范性;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服务为民,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三是抓牢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治安保卫委员会作用,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畅通信访渠道,落实联防责任,积极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创新社会治理,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继续开展缉枪治爆、加强治安巡查,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策群力,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狠抓安全生产,强化检查整治力度,加大道路交通、水路营运、客运货运等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构建平安法治社会。

第五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

实现“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紧紧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同心同德,精心组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议》提供坚强保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的有效实施,关系到全镇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能否保持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大局。为保障《建议》的顺利实施,镇人民政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各位副镇长任副组长,镇党政办公室、财政、农业、林业、国土、规划、教育、卫生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建议》实施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法制保障,严格规划执行

本《建议》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即成为“十四五”期间指导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和实施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年度计划,要以本《建议》为重要依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其他重要原因,导致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需要调整时,由镇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请镇人大主席团审议批准后方可实施。

三、细化任务分解,狠抓规划落实

《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镇人民政府将按职能职责分解到全镇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定期检查,强化落实。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建议》要求,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按照《建议》确定的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选择和安排建设项目,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镇人民政府将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将分年度落实《建议》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四、建立监督机制,完善规划监督

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建议》的宣传,保障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在《建议》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建议》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建议》提出的主要任务作为镇人民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对任务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五、规范评估制度,做好跟踪问效

加强对《建议》实施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注意收集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实施的第三年进行中期评估,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适时修订规划内容,确保《建议》指导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