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玉带”舞山间 坦途通四方

发布日期:2017-12-18 浏览: 作者:贾云巍 吴再忠 来源: 打印正文

2017年,昌宁交通运输事业喜讯连连:6月22日,交通运输部公布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区、市)里,昌宁县榜上有名;8月24日,交通运输部表彰全国53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昌宁县再次上榜;岁末年终,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一期周家田隧道等建设全面推进,二期主线即将全线开工建设。  

近年来,昌宁县始终坚持“大中小微并举”的思路,以县城为“心”、省干道为“脉”、县乡村公路为“络”,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用一条条路、一座座桥,像舞动在山间的希望 “玉带”,与民心相连,同世界对话。  

疏通“经络”:统筹城乡建好路

朝阳初升,温泉镇松山村村民王儒华骑上摩托车,到同村另一户乔迁新居的村民家帮忙。骑行在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上,王儒华开心地吹起了口哨。  

“以前没有修通水泥路时,骑车没多远就是一身灰,灰头土脸的,心情想好也好不起来。”王儒华说,“路好了,不论到镇里还是到县城,都能很快回来。无论走路、开车,心情都好。”王儒华的话道出了昌宁农村居民共同的心声。  

如今,走在昌宁的大山小山之间,一条条水泥路在青山绿水间延伸,车辆在其间平稳穿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成为历史,昌宁城乡交通已发生蜕变。  

自2013年被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列为“厅县共建”试点县后,昌宁县创新农村公路“县乡共建”模式。在建设上,总结了“六个一点”筹资机制,实现了监管责任、监管范围、监管措施、监管公示全覆盖,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落实成为惠及民生的好工程,致力缩短城乡距离,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建立综合执法联席会议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责任体系,实现了路政管理数字化、路政服务便民化、路政宣传常态化、产权管理标准化、巡查机制创新化、执法内业资料规范化;在养护上,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养护机制,保障资金配套,严格考核激励,将涉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纳入农村事务管理范围。目前,县、乡、村三级公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乡镇、村组间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不走回头路”优化循环。全县13个乡镇全部通四级以上沥青或水泥路,其中7个乡镇通二级公路;建成通村水泥路1274公里,2015年124个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182公里,县乡村道列养里程1941公里,经常性养护率达100%。  

“这是我们农村公路美化绿化与安防工程有机结合的结果,我们采取交通牵头,林业出树乡镇种树村组管树,树归农户的方式,做到了农村公路修到哪里,我们的绿化美化就跟到哪里。”冬日来临,行走在樱花盛开的水泥路上,昌宁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晋妤心情舒畅地介绍,在乡村公路全部实现通畅的基础上,昌宁又争取国开行和浦发行交通专项扶贫贷款10.32亿元的村组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建设已全面铺开。  

改善“循环”:便民惠民用活路

记者到来时,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云南省昌宁县分公司院内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卸货装货。  

“自从乡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路后,我们每天都是这样忙。”副总经理徐莉丽说,“每周都会有三个班的物流到达村上。下行的物流可以当天进到我们县公司,然后当天就到镇上,大大提速。上行的物流基本上乡镇的网点邮件,当天就可以到达昆明。”  

昌宁县公共汽车站里人头攒动,许多人正在这里有序地坐上发往乡村的公交车或农村客运班车。“3元钱的车费就能回到家,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却实实在在地享受着。特别是对老人孩子来说,农村客运班车既方便又安全。”坐在县城至漭水镇的公交车上,带着孩子到县城走亲戚准备回家的村民张绍葵开心地说。  

客运班车通到家门口、邮政快递送到家门口,这里许多人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已变成现实。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昌宁县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思路和目标,切实推进运输业的发展,沟通内外、连接城乡的客运服务网络,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力系统”。目前,全县乡镇通客运班线率达100%,行政村(社区)通客车比例达100%。建有二级客运站1个、乡镇客运站13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27个。有公交线路23条,农村客运班线100条,长途班线12条,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条,区间公交线路6条,公交年客运量87.6万人次,公路年客运量788.29万人次。  

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覆盖全面,城乡物流节点体系初步形成,多领域发展模式高速融合。建制村通邮率达100%,13个乡镇客运站开通小件寄存、货物托运业务达100%。启动警邮、绿色邮政项目,开发农副产品分销网络。2016年,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被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评价为5A级,为贫困地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畅通“动脉”:全力全速修大路

走进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周家田隧道工地,只见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用繁忙,交织出了冬天里的另一种热情。  

“2020年高速公路建成后,昌宁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真正形成大通道、主动脉、微循环互联互通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 刘晋妤说。  

昌宁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首批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全国泡核桃基地县、“南菜北运”试点区域、全国首批三个茶叶标准化示范县之一、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但昌宁又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境内山高谷深、地势崎岖,交通瓶颈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该县,举全县之力打通交通脉络,先后建成二级公路208公里,主要出县通道全部二级化。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高速公路、通用机场、水运航线建设。  

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是昌宁综合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项目路线起于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与昌宁县温泉镇交界处的光山村,顺接拟建的G5615天保至猴桥高速公路云县至凤庆高速公路终点,经昌宁县温泉镇、昌宁县城、柯街镇、隆阳区丙麻乡,止于辛街乡下庄,接在建的保山市东南过境绕城高速公路,于黑泥田与国家高速公路网G56杭瑞高速连接,项目主线全长86.388公里。同步建设昌宁、西邑、大田坝3条连接线,全长37.228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133.88亿元。项目工期4年,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目前,工程已列入国家交通运输部中长期建设规划,发改委西部大开发30项重点工程之一,云南省综合交通建设5年大会战重点项目计划。  

自2016年12月启动建设以来,昌宁县始终坚持跟踪对接高效化、征地拆迁高效化、协调管理高效化、服务保障高效化、施工推进高效化。到目前为止,一期工程周家田隧道左洞掌子面、右洞掌子面顺利推进,收费站服务区完成回填土方11700立方米,1—9月累计完成投资76843万元;昌宁境内段二期主线征地拆迁外业已全面结束,即将全线开工建设。  

昌保高速公路建成以后,昌宁县作为滇西南交通光纤节点的作用将充分体现,一方面运输成本、交通成本、投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将直接带动旅游产业等二、三产业加速发展。该县将突出抓好高速公路、通用机场、内河航运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努力实现“县际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组通水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