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昌宁县乡土人才扶贫“套餐”点亮脱贫路

发布日期:2017-11-06 浏览: 作者:组织部 杨春岚 来源: 打印正文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昌宁县根据乡土人才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等特点,量身定做扶贫“套餐”,让乡土人才在脱贫战场上成为“主力军”。  

“培训套餐”,让乡土人才“会”扶贫。抓实农村党员人才、致富人才,中小学教育人才,农村医疗人才、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培训,大力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土专家”、“田秀才”。举办“基层执政骨干脱贫致富能力提升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培训班10余期,培训近1200余人次,实现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村务监督委主任、村(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五个”培训全覆盖。制定《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行动实施方案》,整合各类资金项目,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种养殖、厨艺、林业等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本领。漭水镇党委组织开展普洱茶加工技术、厨艺等培训,县畜牧工作站走进弯甸乡上甸社区、勐统镇小勐统村等地开展畜牧兽医人才培训,为贫困群众送技,增强致富能力。

“激励套餐”,让乡土人才“愿”扶贫。开展“兴昌人才奖”评选,对群众认可、作用发挥明显的“兴昌人才”进行表彰。在县级主流媒体及网站开设“人才工作专栏”,对优秀基层农村人才进行专题宣传,用好身边人才事迹的感染,营造全县干事创业、争先脱贫、致富小康的良好社会氛围。注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首届“兴昌人才奖”6名获奖者中有3名是农村人才,鼓励了更多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开展“5个10”“茶乡系列”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热情。首届“兴昌人才奖”获得者王蛟虎,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带头成立“飞鸡”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安心基层带领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的方向。

“服务套餐”,让乡土人才“能”扶贫。建立县委联系专家制度,结对帮带解决困难,充分发挥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人才培养中的示范带头作用。配齐农村党建(信息平台)助理员,阿里巴巴招聘农村“店小二”等方式,把基层致富人才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有效激发致富人才带动作用。依托3000万“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元的指标,实施党员创业致富先锋工程,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学科带头人、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等队伍的建设力度,组织各类服务团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探索建立县级“人才驿站”服务窗口,做好大学毕业生、返乡人才的引导,为农村基层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