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柯街差异化发展力促山坝均衡
盛夏时节,地处枯柯河谷里的昌宁县柯街坝子热浪滚滚,走在今年扩建完成的机耕路上,看着两旁水田里的新绿,柯街社区海子田小组组长于开华开心地说:“这条路以前不到一米宽,既是沟也是路,连水牛都难牵下去,更别说是机械了。今年实施扩建后,现在好多了,群众都说这是他们发展的希望路。”
近年来,柯街镇立足区位优势和立体气候突出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城镇为中心,以道路为纽带,以特色为突破,构建立体型特色产业带,促进坝区和山区均衡发展。去年,全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048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906元,窗口重镇作用进一步增强。
柯街社区是一个山坝结合的农村社区,一直以来,发展重点主要在集镇和坝区,对山区和半山区的关注不够,各居民小组间发展差距较大。近年来,社区在镇和挂钩单位市民政局的帮助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山区、半山区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40余万元,解决了一批水利、道路等问题,并建村民活动室6个、垃圾池20个。柯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子光说:“海子田这条路,45000多元的投入,换来的是200多亩农田的增收。几年来,除了基础设施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群众精神面貌整体提升,这种投入是无价的。”
地处柯街坝内的芒赖社区,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反季节蔬菜发展,农民收入时不时随蔬菜市场情况波动。社区“两委”带领群众积极应对,培育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在巩固提升蔬菜的同时,大力发展过去遭“冷眼”的香料烟、甘蔗产业。香料烟从2004年的10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1100亩,预计产量3095担,产值达300万余元;刚刚结束的2013—2014榨季甘蔗产量11365吨,比上榨季增3365吨,今年又新植900多亩,预计新植面积可突破1000亩, 2014—2015榨季产量将达16000吨;蔬菜种植面积2500亩,实现产值1500万余元。“现在三项主要产业的面积都差不多稳定,下步我们重点会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实现各项产业均衡发展的同时,实现小组与小组间、户与户之间的均衡。”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绍华信心十足。
柯街东部大鹿山的仙岳村,绿色的林果与白色的烤烟地映衬下的,是难得的夏日清凉。近年来,仙岳村从山区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全村种植核桃面积1.8万亩,其中挂果6000余亩,2013年实现产值500多万元。种植坚果1000余亩;种植油桃1500多亩,已投产300多亩。今年1230亩烤烟已全部移栽完成,预计产量3283担,计划实现收入430万元。更为难得的是,该村村民自发引进甜脆豌豆产业种植,去冬今春种植3000亩,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在镇村的扶持下,已发展成 “第一支柱”,并逐步向周边的玉地里、立斯达、扁瓦三个村辐射,形成了面积8000亩、产值近2000万元的甜脆豌豆产业带,每年秋季烤烟采摘后期套种在烟地里,用烟杆做架,与烤烟实现了产业的良性互动。
油桃也和甜脆豌豆一样,是群众自发引进后发展起来的产业。1991年,玉地里村完小一名教师从外地引进试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4个村的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产品除供应县内市场外,还通过保山、临沧两个市的水果批发市场,向周边地区辐射。其中,玉地里村种植3000多亩,投产面积800多亩,产量1000余吨,实现产值450万元,两年后全部投产,预计产量可达4000吨以上。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玉地里村党总支书记马军说:“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思路是远抓核桃、中抓油桃、近抓烤烟,套种甜脆豌豆。过去大家都喜欢用‘大鹿山的罩子瞎铺’来笑话我们落后,现在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发展让大家看到,我们大鹿山人的发展不是‘瞎铺’的。”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交通作为均衡发展的“脉络”来抓,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着力改善通行条件,12个行政村(社区)中10个村今年6月底通水泥路,明年6月将实现水泥路村村通。
- 上一篇:鸡飞乡“五措齐抓”加速推进烤烟揭膜培土工作
- 下一篇: 更戛乡圆满完成大春播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