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正文

勐统“白薯"鼓起群众的钱袋子

发布日期:2013-12-19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进入11月下旬,勐统白薯陆续上市了,勐统白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深受外地客商青睐,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入。

白薯在勐统栽培较广,但最好吃的要数酒药寨白薯,俗话说:芒散粑粑芒糯酒,要吃白薯地瓜小河有。勐统酒药小河的土壤金黄细腻,当地人称“香面土”,种出的白薯口感好,香甜糯口、回味无穷,是勐统白薯的上品。

酒药村小河村民穆桂玲正在挖白薯,一窝窝的白薯让她喜笑颜开,丰收的白薯也为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她笑着说:“今年的白薯价还是好的,我家今年种得7分地的白薯,挖了3分地,卖得2000多元钱,多数是2元钱一斤。”

酒药村小河村民小组长袁朝军告诉笔者,小河的白薯好吃是因为土质的原因是红香面土,价格比其它地方的要高些,多数人是慕名到我们小河买白薯。白薯是一种“懒庄稼”,种植的时候需要用畜肥,投入低,无需管理,叶子是上好的猪饲料。现在品种也多起来了,有红心白薯、临沧白薯、紫白薯,每亩产四、五千斤,每斤合2元钱,每亩上万元,是一种丢不起的一种产业。

每逢街天,卖白薯的、买白薯的人络绎不绝,每天交易量达到8000多斤,白薯带来了勐统集市繁荣,田园镇大理寨的禹素贞每年都喜欢到勐统收购白薯。她乐呵呵的说:“勐统白薯好吃,美名传遍四方。昆明、保山和昌宁县城的那些人都喜欢来和我买白薯,他们吃惯了我买的勐统白薯,每年都会来找我买白薯。”

据了解 勐统酒药村种植白薯500多亩,目前群众实现收入20多万元,白薯的香甜,繁荣了市场,更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昔日的“懒庄稼”,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子,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农村靓丽的身姿。(杨翠琼 张玉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