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菜单式”培训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2025年,昌宁县科学技术协会紧紧围绕“科普赋能、科技兴农”目标,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多方资源,依托“农函大”平台精准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菜单式”精准培训6期,培训新型农民、农村党员、种植大户等624人,内容覆盖蔬菜、茶叶、咖啡、甜龙竹、芭蕉芋等县域特色产业,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产业需求,培训内容“接地气”。县科协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作物,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群团联盟单位以及漭水镇、勐统镇、柯街镇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绿色防控技术、辣椒菜豆密植标准、茶叶有机认证与古茶树保护、甜龙竹育苗、芭蕉芋高产栽培等,课程实用、针对性强,既讲解政策法规,又传授实操技能,真正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大棚茶园,实现“农民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
创新方式方法,培训效果“冒热气”。采用“集中授课+现场实训+线上答疑”三位一体培训模式,邀请相关专家深入一线“传经送宝”。在柯街镇橄榄河蔬菜合作社,专家现场示范黄板诱杀、防虫网阻隔等绿色防控技术,解剖病株、开具“低毒处方”;在漭水镇古茶公园,茶农边听讲解边录制加工要点,培训结束后同步建立“茶叶种植技术交流群”,实现“一次集中培训、长期跟踪服务”。参训学员普遍反馈“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强化示范带动,培训成果“聚人气”。坚持“培训一人、带动一片”,优先将村组干部、党员户、合作社带头人纳入培训对象,累计培育农村实用技术骨干30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00余户。柯街镇积极打造“错季蔬菜”品牌,更戛乡、勐统镇大力推广甜龙竹、芭蕉芋标准化种植,漭水镇依托有机茶认证推动古茶树资源保护性开发,全县特色产业逐步向“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建立长效机制,培训服务“增底气”。县科协将“农函大”培训纳入年度科普重点工作,落实“台账管理、回访评估、需求再征集”闭环机制,发放《蔬菜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手册》《茶叶栽培技术》《桃树栽培技术》等资料1000余册,持续跟踪解决农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未来还将积极探索“数字农业”“电商营销”等新领域增设课程,推动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科技赋能产业兴,乡村振兴正当时。县科协将继续以更精准的培训、更优质的服务,把“农函大”打造成为农民致富的“加油站”、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