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昌宁:观音山林场万亩林海藏“真金”
昌宁县观音山林场属生态公益型林场,是县城面山的重要生态屏障,林场在抓实护绿提质的同时,积极探索森林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并进的新路子,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观音山林场自1985年建场以来,通过“国家投资金、林农投土地、收益按比例分成”国社合作联营形式,对荒山实施造林,进行严格的资源保护和林分质量提升,坚持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与森林可持续发展并重,逐步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绿水青山充分呈现,金山银山效益初显。
观音山林场现经营培育森林69309亩,林区郁郁葱葱的林海为粉菌、干巴菌、青头菌、牛肝菌等野生菌类提供了湿润、肥沃、光照适宜的生长环境,是野生菌生长的“生态温床”,林区成了“天然菌仓”。雨季,各种野生食用菌破土而出,特别是干巴菌出菌期较长,林区成了广大群众食用菌采摘园,早出晚归寻菌忙,满载而归,鼓了钱包,乐了群众。
干巴菌作为云南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其出菌规模受自然条件、地域分布及人工干预程度影响显著,对生态环境要求严苛,观音山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菌中黄金”干巴菌的生长,且出菌时间长,5月—11月都是出菌期。
为了让这份“生态馈赠”可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观音山林场先后在林区实施森林抚育3.6万亩,为野生食用菌提供最为合适的繁育场所。通过租赁、合作、农户自主等方式,对林区内适合野生菌生长的林地,通过“人工围栏管护+成熟采收”模式进行管理,林场抽派技术人员对野生菌促繁技术进行指导,同时吸纳周边林农参与管护、采收和初加工,在避免过度采摘、提前采摘导致资源枯竭的同时,切实提高野生菌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实施围栏促菌,让群众尝到了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增产增收的甜头,部分群众单干巴菌一个品种年收入超5万元,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技术的推广,带动周边群众进行围栏促菌1万余亩。
据观音山林场承包森林进行围栏促菌的村民杨姣介绍:“她去年与林场承包了70余亩森林开展封山育菌,收入近3万元,通过科学管理,今年干巴菌产量非常可观,预计全年采菌收入可达6万元。”
观音山林场的万亩林海,既是固碳释氧的“生态屏障”,更是林农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通过野生菌人工促繁技术的推广,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林区每年可产出各类优质野生食用菌60余吨,产值达1000余万元。
2024年,观音山林场与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林区建设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并在东北大学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建设大球盖菇种植实验示范基地10亩,构建板栗林下套种栽培新模式,实现了“以果养菌、以菌促果”,同时,在林区开展胡蜂养殖,有效带动林区群众发展多模式林下经济,让每一亩林地都充分释放出生态红利。
“经过一代代林场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林场从‘荒山秃岭’变为今天的绿水青山,近年来林场林下经济效益突显,充分展现了林场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效。”说起林场的林下经济发展,场长段国朝这样说。
- 下一篇: 杨斌斌到温泉镇 勐统镇开展综合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