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山绿水留住幸福
春日的昌宁,城在田中,居伴山水。广袤的田野上白鹭栖在水牛背上捉虫觅鱼,一片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映衬着蓝天白云……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昌宁县多年来都坚持着这样一个理念——留住了青山绿水,就留住了幸福。
“我们现在意识到只有环境好了,生活才会更好。”昌宁县漭水镇沿江村党支部书记王双林说。沿江村位于昌宁县天堂山景区东侧,同时也是昌宁母亲河右甸河的发源地。10年前的沿江村,人少森林多,村民主要靠砍树卖树来维持生计,漫山遍野的树木遭到破坏,伴随而来的是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河流淤积严重,水质浑浊不堪,让沿江村的村民吃了不少苦头。王双林说:“这让我们突然醒悟,要想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必须要恢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后,沿江村开始从坚决杜绝乱砍滥伐,到山林分到户保护,再到家家退耕种树。如今的沿江村,森林覆盖率达84.7%,到处都是核桃树、茶树和桑树,水质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比起砍树卖树,栽植经济树木的收入更高,村民收入从人均1450元增长到人均8000元,大家尝到了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甜头。
沿江村只是昌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沿右甸河顺流而下,沿河的翠华村建起了生态污水处理厂,整个村庄的生活污水都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河里;在河西水库保护区,附近的采石场和石灰厂全部被关停,植被树木划区域保护;穿城而过的右甸河进行了全面的绿化改造,河堤保护建设逐步推进。此外,县城南部的1万亩农田和北部的2万亩农田,被纳入田园城市保护范围,永不开发,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围绕“山更绿、水更清、田更美、园更靓”的生态建设思路,昌宁县近年来加快实施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建设,在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原则的基础上,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注重名木古树等资源的林政管理,把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全力开展绿化荒山行动,今年将重点种植樱花10万亩以上,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夯实基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治理河道,实施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绿化、全面治理工程,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009年,昌宁县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2011年,实施了田园镇达仁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14年,实施河西水库径流区漭水镇4个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严要求保护、多层次绿化、高标准整治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昌宁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昌宁县县委书记苏格非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有效保护好山水田园,让人一进入昌宁就会被优美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产业支撑,促进昌宁可持续发展。”
今年,昌宁县将进一步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继续申请上级立法机关制定颁布《昌宁县基本农田农地永久性保护条例》,积极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社区),深入实施环境连片整治,确保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6.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7%以上;完成绿化造林4.5 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8.6%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李承韩 贾云巍 朱金磊
- 上一篇:我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突破
- 下一篇: 昌宁结合实际推进大讨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