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茶业:冬意里孕育更美春天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1819年写下这句诗句的时候,一定没想到,远在中国滇西的昌宁,在196年之后,会如诗句所言,在茶产业的“倒春寒”里,谋划着春天的故事。2015年的春茶生产,是昌宁在2007年大波折之后,再次面临的一个“坎”,面对茶叶市场低迷、茶叶生产积极性受挫的不利局面,政府、企业、茶农“抱团”应对,把发展低谷之“危”化为转型发展之“机”,以主动转型为千年产业赢得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
▎“倒春寒”来袭: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知道这茶是从哪里一下子发出来的”、“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茶叶摘完”、“不知道这么多的鲜叶要卖给谁”。温泉镇尼诺村党总支书记周发荣用三个“不知道”,总结出了茶农今年春茶以来的感受。
这三个“不知道”,不仅仅是尼诺村的“专利”,昌宁全县的茶农同样在其陪伴下,度过了一个春茶季。进入4月,全县所有茶农都感到了“倒春寒”,鲜叶的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差不多每个时段都要低2元以上,而茶叶的同时萌发,更让这种落差体现得淋漓尽致。茶叶下树难、茶农信心不足、茶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等矛盾一时间“井喷”,成为了一片“乌云”。
“茶产业要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必须建立在茶农信心的基础之上。当时面对的形势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最终受伤的是茶农、是整个茶产业。”如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朝强所说,面对严峻形势,昌宁县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救市”,政府、企业、茶农上下齐心,共燃希望之火,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茶园、茶企、茶市开展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和降低茶农损失的“茶六条”,即:涉茶部门、金融机构、制茶企业紧密团结,共度难关;制茶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茶农鲜叶款及时足额兑付;CTC红碎茶生产线全力生产,最大限度地收购鲜叶,保证茶农利益;电力公司全力保障制茶企业和茶叶初制所电力供应;乡镇以组建茶叶采摘队、互助组等形式保障采茶用工需求;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联系、主动靠前服务,确保茶产业健康发展。
各主产乡镇也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倒春寒”的影响。产茶大乡温泉围绕促农增收,着力树信心、抓培训、控农残、推技术、促基地、树品牌。截止4月 30日,累计生产干毛茶248.5万公斤,同比增长72.16%;在干毛茶价格同比降11元/公斤、鲜叶收购均价同比降2.82元/公斤的情况下,实现产值10535.4万元,同比增长36.69%。镇党委书记杨春平说:“能实现这个目的,最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精制茶产量同比增3.4万公斤;古树茶价格上涨,单株鲜叶价最高达260元/公斤; CTC红碎茶生产线提前收购、满负荷生产。”
“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生存,就得有群众的支持。在今年这种市场条件下把茶叶收起来,即使自己贴一点,也不能让群众对自己、对产业丧失信心。”虽然已是春茶末期,鲜叶的总体品质明显下降,但漭水镇明德村茶叶加工户禹春祥仍然坚持收购着,禹春祥用这样朴实的话,说出了一个昌宁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与良知。昌宁县茶办统计显示,截止4月30日,全县干毛茶总产达699.43万公斤,同比增长35.81%;实现产值23299.89万元,同比增长2.37%。在鲜叶平均价下降26.09%的情况下,茶农的鲜叶总收入仅下降3.13%。其中,生产CTC红碎茶干茶602吨,同比增长56.07%,2800余吨 “老鲜叶”在CTC生产线里找到了出路,实现茶农收入760多万元。
和茶农一样,整个春茶期间,三个“不知道”也一直在周发荣心里悬着,直到春茶接近尾声时,才终于放下心来。 “我们这里的尼诺、树根地两家公司一直在收购,还有附近的温泉村和勐统镇都有CTC生产线,虽然价格下降了,但茶农的总体收入还是保住了,茶农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保护,现在大家已开始忙着搞修剪等中期管理。” 周发荣的感慨,代表了众多基层干部和茶农的心声。
▎转型发展路:同频共振方向明
正当昌宁上下努力抗御市场“寒流”的时候,一个好消息让昌宁茶人信心倍增:4月20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帮扶西南山区贫困茶农示范项目在昌宁正式启动。
参加启动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士康和原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孙伟林,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跃进三位专家还实地考察,为昌宁古茶树保护与利用,茶产业转型发展建言。张士康建议:“茶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传统,突破在现代,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茶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昌宁茶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充分发掘昌宁的独有资源,特别是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二要设计并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并通过策划全国性茶事活动和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三要立足创新,创造一批特色茶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四要创新商营模式,打造茶庄园、茶天堂等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复合消费模式。朱跃进建议:“昌宁在古茶树的保护上要有规范的管理规程,在现代茶园建设上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规程。”
昌宁的茶人们也在思考着、探索着。“今年的茶市场变化,对我们公司来说影响并不太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有传统的销售渠道,全国1500 多家加盟商销量稳定增长;二是拓展了旅游销售渠道,在全省建立了5家3000平方米的专营店;三是成立了理想科技集团做网络直销,建立了点对点分享、讲解的新的销售模式。”龙润茶业集团副总裁赵映旭坦言。他介绍,按照目前情况分析,今年龙润集团的产品产销将会稳定增长,其中昌宁龙润茶业公司预计生产销售普洱茶2500吨,CTC红碎茶1000吨,比上年各增长200吨。赵映旭提出,昌宁茶产业转型发展,应重点在精细化、品质化、品牌化上来做文章,就是要按照各种茶类的工艺标准来做,加强茶园管理,强化农残监管,做实分级采摘加工,做到从原料到产品销售一条龙的监管,以品质来提升整个产业的价值。
温泉镇松山村大新寨村民小组李寿昌是一名茶叶加工老师傅,曾经到腾冲为一家企业做茶,今年他回到松山,按老板的要求加工精品茶。李寿昌专门收购标准一芽一叶鲜叶,加工精品红茶,收购价为30元/公斤,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收。整个春茶季,共收购鲜叶4吨,加工干茶1吨。其中他家采摘交售鲜叶335 公斤,实现收入10050元,仅此一项就超过了去年整季春茶的收入,还依靠采摘大宗茶和CTC原料,实现净增收5000多元。李寿昌深有感触地说:“坚持标准,好茶就能卖好价。我希望能给大家带个头,把采摘、加工标准提高一些,使我们的整个采摘加工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昌宁遐尔茶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增志大学学茶出身,毕业后到昌宁一家茶企工作,后来曾短期到云南白药下属茶企工作,因心中对茶特别是昌宁茶割舍不下的爱,于2014年返回昌宁创办公司。对于昌宁茶业的转型发展,周增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要从种植、采摘、加工的精细化上下功夫,进行市场细分,提高整体水平;二要在市场培育上着力,建设一个集毛茶交易、精品茶交易、品饮及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茶叶交易市场。”
“我们将从转变经营模式、注重生态建设、发挥古树优势、完善管理机制、打造品位茶园、加强宣传推介六个方面着力,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做优做强做精的思路,让温泉茶真正摆脱 ‘一流茶叶、二流品牌、三流价格’的低水平发展格局。”杨春平信心十足地说。与温泉镇一样,田园、漭水、翁堵、勐统、鸡飞等主产乡镇也在谋划着茶业转型之路。
据了解,昌宁县目前正在制定相应的措施,重点将从八个方面,促进茶产业转型发展,即:强化茶园基地建设,优化茶园结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开展示范茶所创建,提升茶叶初制加工水平;走品牌振兴之路,创建昌宁红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抓好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开发利用好古茶树资源;创建长效机制,建设茶乡文化。
▎古茶树资源:立足保护做精品
昌宁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县域内古茶树分布广、数量多、品种全、品质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以数量清、品质清、法规清、责任清、科技清、品牌清“六清”举措,使古茶树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初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普查显示,全县百年以上古茶树分布面积达3.69万亩、15.4万株,年古树茶产量达300吨。其中栽培型8.2万株,野生型7.2万株;基部径围50公分以上有3.1万株。近年来,昌宁县将古茶树列入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制定出台《昌宁县古树茶资源保护暂行办法》,严格古茶树保护与监管;成立古茶树保护协会,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实施古茶树挂牌保护、认领保护等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对古茶树群落实施重点保护;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知识培训,增强保护意识,提升保护与利用水平。同时,以茶为媒,打造“千年茶乡”名片,积极宣传推介昌宁古树茶产品,提高昌宁古树茶产品的知名度。
古茶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一直是昌宁茶人及国内外爱茶人士的牵挂。张士康院长就是众多牵挂者之一。2013年12月,通过深入考察,张士康就提出,独有的生态环境、独有的茶树品种,决定了昌宁茶叶拥有较高的品质,但存在有品质没品牌的问题。并建议,昌宁茶产业“一定要立足于独特茶树资源,开发自己独有的茶叶品牌”。今年4月再次深入实地考察后,张士康进一步建议:“昌宁要充分发掘独有的古树茶资源,走开发性保护、保护性开发的路子,借助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帮扶西南山区贫困茶农示范项目,使昌宁成为世界上古茶树长得最好、保护得最好的地区,并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温泉镇联席村有古树茶1.7万余株,今年古树茶总体形势较好,鲜叶收购均价和干茶销售价均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15-20%,村党总支书记李绍富说:“这主要得益于采摘加工质量的提升和持之以恒的宣传”。他与古树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还总结了古茶树保护的蓄、培、清、护四字“秘方“,即:蓄树养棚,只采春茶且只采二叶三叶茶,春茶四叶五叶和夏秋茶禁采;对部分裸露根须进行不支砌逐年培土,不破坏茶树的立地环境;及时清除枯枝和苔藓、寄生草等影响茶树正常生长的杂物;严格保护,杜绝古茶树移植。“现在保护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收购上的无序竞争,无论是价格暴涨暴跌,都会对古茶树造成致命伤害。”李绍富不无担忧地说。
在昌宁县古茶树保护协会担任副会长的昌宁龙润茶业公司总经理罗加荣,是一直致力于古树茶保护与利用的县内茶人之一。对昌宁古茶树的保护和利用,罗加荣提出:“保护和利用好古茶树,关键是从茶农到经销商,确实要把它当作宝贝来做,在保护上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和格局、在营销上形成统一昌宁古树茶品牌意识、在制作加工上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罗加荣认为:昌宁茶特别是古树茶要把纯生态作为最大卖点,一方面严格古树茶的生态标准,另一方面对一些老茶园采取‘野放’的方式走出生态发展路,以古树茶、生态茶带动整个茶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到昌宁挂职县长助理的宿迷菊,在到任后的20来天时间里,几乎天天奔走于古茶树群、古树茶加工企业之间,并每天在自己的微信里发着感言。她说:“如何平衡百姓致富与生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希望能找几个点,建成标准化的初制所,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以高标准起步、高水平管理、高素质员工,做高质量产品,全面提升加工水平,打造昌宁古树茶、生态茶品牌, 并通过宣传推介、树立信誉来赢得长久的市场。”
“我们昌宁古茶树资源丰富,保护也做得比较扎实,今年4月初人民日报三批云南古树茶保护昌宁没有上榜,而云南新闻网、春城晚报推介茶山旅游昌宁名列其中,这充分说明我们的保护措施是好的。但目前,开发利用层次确实不高,还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现在的思路是,要以奢侈品的理念来打造古树茶,以限量采摘加工来实现保护,以提质增效来实现价值。”对昌宁古树茶资源保护与利用,杨朝强这样说。
对昌宁茶产业的转型发展,杨朝强说:“昌宁茶产业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只要坚持走转型发展之路,就一定能赢得先机。从政府层面来说,主要要做好五个方面: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抱团’,建立企业与茶农的良性互动关系;二是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和爱茶人士的沟通交流,借助外力扩大宣传,提升昌宁茶的知名度;三是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做优做精昌宁古树茶品牌;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建立茶叶交易中心,解决有‘市’无‘场’问题,规范交易秩序,保证产品质量,带动基地生产水平提升;五是与旅游文化发展相结合,营造茶文化氛围,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群体。”
吴再忠
- 上一篇:省市妇儿工委莅昌调研督导妇女儿童工作
- 下一篇: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