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奖补激活新城美丽乡村
滇西高原,澜沧江畔,苍茫逶迤的天堂山脚下,昌宁县右甸坝子田城相间,山水如画。坝子北端,新城社区背山面坝,环聚山麓,河水悠悠,绿树掩映,错落有致,田畴沃野,桃李满园。一个占地16亩的休闲广场廊桥镜湖,乡愁悠悠;伟岸的纪念碑,铭记着先辈保卫红色政权的舍生忘死;古香古色的文体活动室里,功能齐全的健身设施场上,荡漾着村人游客幸福的笑脸。走进新城,一幅归园田居的乡愁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流连忘返。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围堵中,留存了一方诗意栖居的美丽乡村。
田园镇新城社区地处昌宁县城以北6公里处,是昌宁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的重要组团村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前沿。社区国土面积25.8平方公里,辖27个村民组;2016年末,总人口1512户、5022人;有林地19125.4亩、耕地3462.55亩,粮食总产2668吨;有茶园4469亩、泡核桃11892亩、桑园2204亩;辖区内有规模以上建筑公司2家,家政服务公司1家,从业农民达890多人;社区农村经济总收入7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0元。
谈到村庄的发展变迁,正在忙着组织群众筹备建党节文艺活动的新城社区村委会主任李从中说:“新城一名,由民国时曾在这里设县城而来,但今天新城能成为昌宁山水田园城市的重要组团村庄,就全得归功于财政“一事一议”奖补的功劳;项目的实施,破解了到户后搞公益建设的难题,激活了美丽乡村一盘棋”。
2013年6月以来,新城社区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撬动,实施了全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辉家寨美丽乡村试点建设,通过专群结合科学规划、整合力量重点发力、做强一产突破三产、完善设施健全公共服务、提升文化留住乡愁、激发民主自我服务、筑牢党建文明乡风,以110万元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为驱动,陆续撬动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683.15万元、群众自筹614.84万元,把社区建成了山水田园城市静美乡村的后花园,特色城镇化发展中集聚农转城人口的重要疏解承载体,以其宜居秀美、依山靠城、集聚人口的魅力,日益焕发着卓然的风姿。
“一事一议”聚力量
“一事一议”,激发的是群众大智慧,激活的是美丽乡村的建设管理的群众主体。有了“一事一议”,新时期“三农”工作中遇到的包产到户各管各、公益事业“三个和尚”没水喝等老大难,就得到了根本上的破解。新城社区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时,正是告别大集体后乡村民主建设公益事业的迷茫期。之前,社区一直没有大项目落地。村民看到别的村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也按捺不住,但又总想不出办法动员大伙建设。
田园镇新城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志平回想起过去,说:“一事一议不搞以前,大伙各家过各家呢,路越走越窄,街子越围越小,越走越烂,开个会、办个客、走拢休闲娱乐的地方都不有。盖广场这个地方,原来是民国时的老县衙,位置很大,但这些年,一家占些,瞧着瞧着就要被占完,大伙也急,但又不有办法”。
各级自启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之初,就把动员群众、凝聚民智、汇集民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填写意见表,村村寨寨召开会议,让大家充分讲、敞开谈。讲该怎么建设、要怎么建设、要怎么管?再收集整理后逐级上报,聘请专业机构编制规划,邀请各职能部门把关规划。
就这样,一个110万的财政奖补项目,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整个社区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自主性全盘激活。群众意见一收集,县、镇、社区三级都大吃一惊:群众的建设愿望非常强烈!
连续半月群众会开下来,社区里许多先富起来的能人,在外工作经商的人,还有离退休会回乡居住的人,共同自发组织起了一场捐资会。一捐款,整整捐了120万。会后,原本在广场上建了仓库的建筑公司老板主动提出让地,在外办公司的老板决定捐款修路、架路灯、建牌坊,老街子上占道建盖房屋的16家人也在积极分子的带动下,自觉自愿拆除了违章建筑。财政奖补项目,沸腾了整个社区。
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110万元的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最终在群众的强烈愿望下,层层演变升级成了一个全县统筹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的庞大项目,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
画龙点睛活全盘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乡村凋敝,始自人气的丧失。新城社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广泛征集民意、级级专业审核,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先把“一事一议”项目用在建设集聚人气的红色文化广场和活动阵地上来,以此,一子活全局,赢得各级、各界、各部门的关注支持,赢得广大群众的信心和参与。
群众力量大如天。项目开始启动,场地清腾、老街违章建筑拆除,几乎全靠群众自发自愿,大家又自发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民主管理委员会,积极建言献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投资投劳,挖掘整理新城1951年新生红色政权粮库保卫战在辉家寨发生的红色历史,决定把新广场建设成为全县红色教育的基地、村民娱乐集会的中心、吸引游客的乡村景点。
110万元的 “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资金全盘投入红色广场的建设,激发了民智民力,增强了群众信心,凝聚了团结合力,发挥了强大效益,搭建起了起了群众学习娱乐的平台,建起了村情教育和对外展示的窗口。尤其是在2005年“9.16”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救灾中,广场和活动室,更成了受灾村民保命的应急避难场所,发挥了乡村应急避险的强大功能,赢得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肯定和赞赏。
项目的良好效益,更是激发起了村民们自发建设的热情。
村民尹朝光说:“国家支持来搞广场活动室建设,全村人都很积极。广场建好后,男女老少都有个开会娱乐的地方,寨子人气就旺起来、团结起来。特别是“9.16”遭灾时,这个场所搭满了帐篷,真是管了大事。我这些年托政策和乡亲们的福,事业很兴旺。见着大伙干得热闹、建得好,我也捐出24万元,给大伙架路灯,并负责每年的路灯电费。寨子建好了,大伙都受益”。
联动投入惠民生
一子活全局,民力大无边。新城社区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激活了新城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键。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民主聚合、倍增效应、蝴蝶效应,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投入建设的信心。自该项目实以来,3年间,以实打实的项目综合效应为基础,先后联动争取赢得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土地综合治理、乡村环境治理等21个项目,完成总投资1683.15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000亩、高产桑园建设2000亩、高产核桃林3000亩;完成8条2272.5米村庄主干道提升,硬化改造134户入户通道,绿化街道沿线600米、安装高杆路灯30盏、配置垃圾桶58只、建成文化活动场1个1366平方米,建成活动室两幢、篮球场一个、停车场一个、文化中心综合楼两幢、管理用房一间、文化牌坊一座、卫生室一院、便民服务厅一幢;完成农宅改厕150户、改圈70户、危房改造80户、墙体粉刷79户;建成群众文艺队12个。
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华丽转身,蝶变生成,基层政权日益坚固,群众个个笑开颜!
最爱跳广场舞的辉军大哥乐呵呵地说:“进城务工方便,回村居住山清水秀,设施齐全,闲来唱唱跳跳,我们新城好在了,连城里人都羡慕!建设好了,大家都爱护,卫生保洁,全都划片到户,落实到个人!”
新城的实践,走出了新形势下群众主体建设管理公益事业的新路子,为建设美丽乡村探索了全新的模式。群众都说,一事一议激活力,基层民主力无边,一石激起千层浪,美丽乡村更娇艳。
- 上一篇:昌宁县2017年高考顺利结束
- 下一篇: 我县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推进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