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时事快讯 >> 正文

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日期:2013-07-18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近年来,昌宁县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计“监测预警、参谋助手”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县域经济统计监测工作有序开展,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7.9亿元,同比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达16681元,增长12.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82亿元,增长31%;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7.98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05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341元,增长17.1%。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抓好县域经济统计监测

县域经济统计数据,是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依据。昌宁县以统计“两基”建设为突破,充分利用县域经济统计监测平台,主动做好服务,把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县域经济统计监测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一是健全机制,明确责任,提供保障。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统计的副县长为副组长,15个县级部门和13个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域经济发展监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监测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统计局长兼任,并按照“统一领导、全面协作、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了办公室和各专项监测组的工作职责、方法措施,确保了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将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分解为34个主要指标,结合部门职能下达到7个监测组,并由县人民政府与其签订责任状,将目标责任完的成情况作为部门和行政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对当年新纳入“三上企业”的一次性给予企业2万元联网直报工作经费;每年安排每户“三上企业”统计工作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安排全县统计监测业务培训经费20万元,县域经济发展监测领导小组工作经费10万元。

二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按季由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主持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遇有特殊或重要情况则随时召开,重点通报、分析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着力提高相关数据的匹配度与协调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出确保完成任务目标的工作措施和要求,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意见。各专项监测组同样按季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分解落实任务,分析研究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并抓好落实。

三是强化县域经济指标监测。县域经济监测办公室按月向各专项监测组和相关部门通报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在全省129个县(市、区)的排位、数据质量等情况,对存在差距的指标及时反馈到各监测组,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及要求,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使各项指标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办公室随时到各监测组、各部门、重点企业调研和协调,掌握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及时整理向领导小组汇报。

四是严把指标匹配关,提高数据支撑质量。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目标时,把各项指标之间的协调匹配纳入统筹考虑,以GDP增长为核心,其他经济指标与之匹配,各项经济指标之间相互协调,形成统一协调的任务指标体系。县域经济监测办公室按月收集任务完成情况,发现不匹配的数据及时向相关部门了解原因,进行沟通协调,重大的数据匹配提请县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各专项监测组既负责做好自己组内数据的匹配,同时做好与其他组协调跨行业数据的匹配。

(二)抓实综合服务,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服务涉及统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始终,当前统计工作的重点是“四大工程”,核心是搞好服务,打造服务型统计。昌宁县将服务理念运用于企业纳规、人员培训、基层指导、法制宣教等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服务企业申规入库,改善经济结构。县统计局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从工商部门了解企业的注册资金情况,从税务部门了解企业的税收情况,从工信部门了解企业的运行状况,并与工信、住建、工商等部门逐户深入企业,实地查看企业现状,根据相关指标衡量界定企业的规模和能力,确定其是否纳入“三上”企业统计。2012年,全县共有26户企业新纳入“三上”企业,对提高数据质量,改善经济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服务业务人员,提升队伍整体素质。2012年以来,结合报表布置、“三上”企业入库等工作,统计部门会同工信、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乡镇、县直部门、“三上”企业进行了300多人次的业务专项培训或综合培训,完成了62人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和行业主管部门经常深入企业,面对面开展现场培训,分专业建立业务信息交流平台实时进行业务指导。

三是服务部门和基层,严把源头数据质量。按照“两基”建设相关要求,县统计局深入乡镇检查指导统计“七有”情况,建立完善“八项制度”,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强化部门统计工作管理,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业务的指导和巡查,完善统计数据会商评估制度,做到数据与发展实际相符合,确保监测数据县、市口径一致,部门数据确保应统尽统,系统内口径上下一致;对企业在完善统计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内部数据之间相互对应和协调作重点指导。

四是提供法制服务,促进依法统计。针对领导干部、统计业务人员、统计调查对象、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宣传内容和方式,利用统计执法检查、会议、活动、业务培训等,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各界自觉学法、用法、守法,遵守制度、依法统计。

(三)顺应时代需求,不断丰富统计服务载体

昌宁县通过印制出版物、统计公报、网站等多种形式发布和提供统计资料、信息,统计服务方式多样,内容不断丰富,以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除统计分析、统计信息、经济工作手册等常规的载体外,在《昌宁宣传》开设《县域经济之窗》专栏,动态报导县域经济监测工作情况和相关知识;以《县域经济监测简报》及时向各监测组反馈县域经济监测情况,通报指标在全省排名等重要信息;重要、紧急、特殊事项和情况以《统计专报》的形式第一时间向有关领导报告。

二、初步成效

(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统计监测机制

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统计监测组成员单位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目标责任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做到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经费保障有力,统计监测工作实现制度化。

(二)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水平和地位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分析研究、安排部署县域经济统计监测工作;通过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统计部门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县委、县政府、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更加重视、支持和配合,进一步增强统计话语权;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企业配合、社会关注的大统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提高了数据质量

县统计局增设了统计信息服务中心,所有“三上”企业顺利实现了联网直报,独立上报数据;各级各部门明确了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充实配强了统计业务人员,统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员业务素质大幅提高;企业内部数据之间,部门与部门数据之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明显改善,数据质量稳步提高。

三、几点体会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是做好县域经济统计监测的前提

2012年以来,昌宁县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统计调查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意见》,为做好统计调查工作、县域经济统计监测工作提供了组织、政策、经费、人员保障;制定了《昌宁县“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加大对企业统计工作的考核奖励力度;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过问统计监测工作,多次听取办公室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保障了统计调查、县域经济统计监测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部门通力协作是做好县域经济统计监测的基础

县域经济统计监测涉及面广,涵盖各级各部门及企业,单靠统计部门或几个部门是做不好的。只有各级各部门和企业都把努力发展经济,参与统计监测当作己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县域经济统计监测工作。

(三)做好统计服务是加快县域经济统计监测的重要途径

以县域经济发展监测为核心的统计服务,对宣传统计工作、展示统计形象、增强全社会统计意识、提高统计地位、强化统计基础建设、改善统计工作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利用各级关心、重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统计监测的难得机会,积极主动做好统计服务,抓实统计“两基”建设,推动统计改革与发展,建立“大统计”的良好社会环境,县域经济统计监测就能更为有效的开展。(朱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