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时事快讯 >> 正文

30余名茶专家“把脉”昌宁茶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3-12-04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寻千年古茶 品昌宁茶韵 议茶业未来

“茶产业基础在传统,突破在现代,要以‘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引导,政产学研联合推动,实现茶产业的跃升。”刚被聘为昌宁茶叶产业发展首席顾问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张士康为昌宁茶“支招”。

12月2日—3日,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厅、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和单位的30余名茶叶专家齐聚千年茶乡昌宁,寻访千年古茶,游览生态茶园,品味昌宁茶韵,研讨茶业未来。专家们由衷地称赞:“昌宁茶叶优质、生态、环保”。

张士康指出,昌宁作为国家重点、特色产茶区,茶叶的区域性特色比较明显,昌宁特殊的生态环境是其它产茶区所不具备的,而且昌宁有丰富的茶树品种、种类,老乔木、灌木、小乔木等古茶树资源分布较多。“我现在对昌宁茶的理解,觉得有品质但没有品牌,独有的生态环境、独有的茶树品种,决定了昌宁茶叶拥有较高的品质。但昌宁茶叶的品牌和业界的其它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张士康说,茶产业的未来,昌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可以创造一个业界的“昌宁模式”。“这需要昌宁茶人以及国内其他茶业界人士来助推昌宁茶叶,让昌宁茶叶品质和品牌能真正对应和对等。”张士康建议,昌宁茶叶一定要围绕特色去发展,一方面要挖掘独特资源,开发独有的品牌;同时,发展现代茶业,把传统茶业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和功能进行充分挖掘,和其它奢侈品、保健品、医药、日化等产品紧密结合,做到开门见市茶茶茶!

与张士康一样,专家们都对昌宁茶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专家们指出,茶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民生产业,是美丽山川、保持水土的生态产业,是提高国民生活品质的健康产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化产业,现代茶业充满无限的发展空间。昌宁是千年茶乡,全县拥有25万亩生态茶园,尤其古茶树众多,100年以上古茶树共有15万余株,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发展优势明显。专家们强调,未来茶产业发展要坚持“五个”转变,茶园功能从单一提供原料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元化转变,茶叶消费形态从传统的饮茶向吃茶、用茶转变、茶叶加工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茶业效益产出模式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茶业驱动力从单体向由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二产业联动转变。

专家们建议,昌宁茶产业要从四个方面提升:首先,古茶树保护与标准茶园建设并进。对古树茶进行可视化管控与领养制,以传统工艺加工古树茶,加强标准茶园建设,提供高质量鲜叶,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创新加工工艺,提高茶叶质量;其次,树立“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增强创新能力,研发创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查资源利用率和茶产品附加值;再次,深入挖掘昌宁茶文化资源。重塑茶马古道,打造民族茶文化博览园,全方位打造茶文化产业;最后,全面把控质量。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合力宣传推介昌宁茶叶,提供优惠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塑造昌宁茶品牌,实现茶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跃升。

“昌宁拥有这么丰富的资源,应当把茶叶和旅游结合起来,形成茶产业链,实现茶产业的升级。”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易开刚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庆说:“这次来昌宁看了栽培型的古茶树,也了解了昌宁制茶的工艺和历史,千年茶乡的底蕴非常丰厚,品种优势非常明显。但目前,昌宁红茶的价格从全国来讲低了一点,与昌宁茶叶的品质相比,昌宁茶叶的发展空间、产品质量、新产品研发以及价位的提升空间非常大。”王庆建议,昌宁应着力提高昌宁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注重食品安全,谋求昌宁茶业更好的出路。

“今后,我们将立足高原生态茶资源,加强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延伸茶产业链,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将‘昌宁红’系列茶品做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成为云茶的优质名片”。听了专家们的建议,昌宁红茶业集团董事长田稳荣充满自信地说。(吴再忠 字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