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采菌——四角田
趁着浓云漫天,不冷不热的登山好天气,一早,就换好进山的行头,背上单反相机和索尼摄像机,来到了四角田社区箐头村民组,和多年的老友新强(李彦春)一起进山采菌子。满山的苍翠、满山的葱茏,迎面扑来;还有绚烂的夏花,知名的、不知名的一路相伴。不一会儿,就满身大汗淋漓。再坚持一会儿,翻过两个山梁,徐徐山风吹来,阵阵鸟鸣啁啾,满鼻子就全都是新鲜菌子的香味了。
新强家15亩山林是几年前集体林权改革时分到户的,现在都用松枝围上了栅栏。新强告诉我说,这就是“围栏养菌”,可不是有人瞎说的人工种植,是“人工促繁”,就是把野生菌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该浇水就浇水,该覆盖松枝就给菌子搭好遮阴蓬,成熟再采摘,这样,菌子才能长得肥大鲜美,卖上个好价钱。顺着新强的指引,我和一窝又一窝的大白菌、大红菌、酸杆菌惊喜邂逅。虽然每年都来采访报道四角田的菌子,但一时间如约和这么多山珍精灵相遇,心中还是涌起阵阵的惊喜。新强说,这集体林改明确了山林户主,又有上级来推广“人工促繁”技术,家里的野生菌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卖了3万多,今年产量没有去年高,但价格还好,收入总少不了。
轻轻地,我们把一朵朵黄里透白的大白菌采到竹篮里,再用树叶覆盖好,心里就满满都是收获的喜悦。新强说,去年家里买了一辆微型车,自己也开始尝试着收购菌子送到保山去卖,收入增加了些,但还是落在了别人后,人家都已经用手机、电脑找销路了。他很想自己也能学会这些新门道。不一会儿,三只竹篮就装满了。我俩找了个可以遥望群山的好位置,坐下来聊了起来。新强是我1997年到他们小组搞烤烟工作队时认识的,那时大家都是单身的小伙子,都爱说爱唱,都有很多理想,所以就成了快20年的好朋友。
我拿过新强的手机,给他下载注册了新浪微博,又商量着起了个“箐头菌王”的账号。起好名字,两人都好像对这网名不太满意,但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于是就笑着说,先这样,再想想又改,总是希望能够成为“菌王”的。
登入微博发了一组菌子和山林的图片,又一搜周围的人。嘿嘿,一下子就搜到了五六个,个个都在卖菌子。新强说总归是开始赶上去了,但愿这微博能让这山中的菌子走得更远,卖得更多,价钱更好。
背上菌子,我们急忙下山,看看时间,刚好上午10点多。新强说,赶到三角山岔路口看看,来收的人多、价格好就卖给他们;要是划算就自己收一车直接送到保山去卖。
这时的三角山岔路口,早已经是人头攒动了。从县城,从保山赶来的收购商都已收到了大半车菌子。大白菌每公斤70到90元。新强一算,就把菌子卖给了保山板桥来的赵老板。他还留了一大包,硬要约我到家里去煮吃。
此时,早早联系好的县电视台的记者也赶到了。连忙打个帮手去帮着采访。菌农们有说一早上卖了1000多的,有说卖了2000多的,总之人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新强也很正式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的更多的是心里的打算。他说,将来想要组建合作社,要注册商标,要组团直销,要搞深加工,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都是不惑之年,听着年轻时小伙伴信心满满的创业理想,我的心里翻腾起了阵阵暖流。是啊!如今这么好的日子,人人都该追逐自己更高的梦想。
采访结束,喷香的菌子已经端上了桌。坐在群山环抱的小屋里,吃着自己亲手采摘的菌子,听着老友畅谈发展菌子产业的梦想,我是多么为富起来的群众欣喜;我更盼着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说真的,我又是多么羡慕和向往这样快乐的生活:和谐的与大自然相处,快乐的依靠双手发家致富,充实更富足。
- 上一篇:“崇尚悦读·书香昌宁”图书展今日开展
- 下一篇: 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云南昌宁站正式启动